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缉毒类型剧的爽点与痛点——从《扫毒风暴》到《围猎》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缉毒类型剧的爽点与痛点——从《扫毒风暴》到《围猎》

来源:文汇报2025-11-06 11:19

  黄昱宁

  《围猎》开播之时,我既期待又好奇。我想知道,在“缉毒”这个相对狭窄却一直很受欢迎的类型中,《围猎》的坐标大概在什么位置上。我更想知道,相对于前一阵刚刚结束热播期的《扫毒风暴》(2024年2月开机,33集),早在2023年就开机、中型体量(24集)的《围猎》,还有没有可能翻新故事的讲法。

  答案有点五味杂陈。

  无论是从数据、影响力还是成片质量来看,《围猎》都属于那种能站上及格线但一伸手就摸到天花板的作品——下限不算太低,上限确实不高。不过,我一边看,一边还是觉得有话可说:因为通过这部剧,其实你能看到属于这个类型的几个共性问题。

  也许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扫毒风暴》,还是《围猎》,都是这个特殊剧种的横断面。透过它们,缉毒类型剧的发展脉络、前世今生,这个类型的“爽点”与“痛点”,都有迹可循。

  在缉毒类型剧《扫毒风暴》中,段奕宏饰演卧底警察林强峰

  一

  缉毒题材其实有天然优势。

  在“公检法”大类中,缉毒是非常特殊的警种。缉毒警隐姓埋名,刀头舔血,与亡命之徒持久博弈,这样的故事天然带有强烈的神秘性、感官刺激、内在张力以及触角能伸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延展性,是生长好故事的优良土壤。

  不过这个类型实在太特殊了,特殊到有时候也会带来叙事的双刃剑,给影像表现设置高难度。它往往不像刑事案那样有一个高度集中的案发现场,从一具尸体或者一个爆炸现场出发,抽丝剥茧地依靠逻辑推理查找真凶;它也不是那种传统的“猫鼠游戏”,黑白泾渭分明,明处的警察与暗处的罪犯隔着真相的帘幕互相牵制。

  在缉毒剧中,“猫”是必须孤胆深入“鼠”窝的——鼠窝的犯罪链条既复杂又漫长,既琐碎又危险,从境外毒枭到各种运输、销售的中间环节,上游直抵制毒师,下游渗透到街头巷尾的毒品受害者。

  在这样的设定下,缉毒警的生活和工作长期处在凶险、恶劣且琐碎的环境里。把这些来源于现实的细节掰碎了揉进虚构故事以后,也许会给叙事框架和剪辑思路带来不少困扰。实话实说,在信息分配的问题上,《扫毒风暴》和《围猎》尽管采用不同的方式,但都没有解决好。

  《扫毒风暴》的体量更大,人物更多,技术上也更花哨,所以场面上会显得更乱一点。我不能理解的是编导太喜欢在时间线上来回横跳,再加上过于频繁地使用手持摄像机,未免对观众的耐受度要求太高。第二集,林强峰与卢少骅相遇,一顿切磋,侧面的机位晃晃悠悠来回怼着脸儿正反打,似乎要把并没有什么信息量的词儿硬晃出信息量来,辅之以幽暗荧光绿配色,心律不齐型配乐,一看一个不吱声。

  好在,开播之后不久,片方就重剪了开头几集,又使用技术手段稳定了镜头,总算是及时拉回了口碑。

  《围猎》在信息分配上同样顾此失彼,始终在一大把线头之间疲于奔命,剪刀明明忙得气喘吁吁,但观众还是看得一头雾水——重点不清晰,节奏还提不起来。依我看,如今的影视工作者,恐怕应该回过头来,重温一点传统线性叙事的精髓。尤其是在剧作开篇的黄金时间段里,应该让观众跟着主要人物的视角稳定而快速地多走两段,在人物与观众之间建立有效的情感联结。演员需要信念感,其实观众也需要——你得给他们跟下去的理由。

  不过,在一些关键信息或者重场戏的处理上,《扫毒风暴》还是显示出比《围猎》高一个台阶的虚构能力。比如,同样是制毒,卢少骅的实验室场景就比牟森的海滩帐篷更有现实感;同样有抓内鬼环节,《围猎》里的内鬼硬是一眼就猜得出来,潦草得宛若过场;同样是境外毒枭两代人的家变,《扫毒风暴》就是能拍得更跌宕,更耐嚼,也更有想象力。

  《围猎》中,王阳饰演卧底警察杨一鹏

  二

  国外的“涉毒”题材作品,从《绝命毒师》到《毒枭》,几乎都把重心落在毒贩身上,以细腻扎实的虚构功底,刻画极端环境中的极端性格,将神秘、复杂、阴鸷的张力拉满。

  也许正是因为上述作品的影响过于深远,所以,一旦到了国产片的特殊语境下,缉毒剧编导对于正反派人物的塑造,就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微妙的“左右为难”。

  2024年出过一部豆瓣评分仅有4.3、播放量却相当可观的缉毒剧《猎冰》,其实大体上沿袭的是海外的经验,完全聚焦在传奇制毒师黄宗伟身上——但这样的沿袭,学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猎冰》制作上的粗糙与捉襟见肘,跟女主角姚安娜(警察)的演技一样令人尴尬,但这部剧的播放赶上了最好的时机。彼时男主角张颂文身上还满载着《狂飙》热潮后留下的余温,刚好能用一己之力,把这一锅《猎冰》的杂和菜,炖热,上桌,甚至还能听到有人喝彩——虽然说不清其中有多少是冲着女主角喊的倒彩。

  平心而论,在大部分环节,《扫毒风暴》和《围猎》都比《猎冰》做得更讲究。两部剧的编导,也都意识到要尽可能在正反两端保持均衡。

  《扫毒风暴》从一开始就强调要将“双雄博弈”的主线贯彻始终,双男主(段奕宏,秦昊)的配置确实也当得起“双雄”的分量。站在“正方”的角度看,缉毒警要真正捣毁毒贩窝点,切断这条残忍凶险、盘根错节的生态链,往往需要有人舍生忘死,长时间潜伏在其中。因此,情报工作是缉毒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警方视角切入的故事,完全具备与“谍战”套路嫁接的可能。

  然而,《扫毒风暴》并没有把林强峰(段奕宏)的故事讲好。在林强峰当卧底的那些剧情中,这个人物几乎一直困在混乱的时间线里,视角与行为逻辑犹疑不定。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能看到多年卧底生涯与战友的牺牲,给林强峰带来多大的心理创伤。而观众最关心的部分——他究竟怎样依靠智慧与胆识在潜伏中获得情报、打开局面,反而被处理得支离破碎;与反派卢少骅(秦昊)清晰跌宕、层次分明的“堕落线”相比,林强峰的“成长线”反而是破碎的,模糊的,摇摆不定的。

  很多人都说段奕宏在这个剧里的表演用力过猛,我也部分同意。但我想,如果认真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还是得考虑一下,剧作本身的结构性问题是不是给演员——尤其是那些有想法、有创作欲望的演员——预制了“表演陷阱”?

  三

  在《围猎》里饰演卧底(特情)警探杨一鹏的王阳,面对的也许是另一重困境。

  为了替牺牲的伍队报仇,为了不辱使命,杨一鹏决心“沉下去”,蜕变成邋遢油腻、混迹于市井的卡车司机镇哥。穿劣质花衬衫,踩趿拉鞋,粘胡须,戴假肚腩,混迹底层,打架蹦迪,撕掉都市精英的形象标签,甚至掩藏漂亮的台词功底,在全剧四分之三的时间里都操着半咸不淡的南方沿海口音——凡此种种,对一个成熟的、可塑性强的演员,都不是问题。事实上,最初被吸引入场的观众,也有相当数量是被王阳巨大的形象反差,勾起了好奇心。

  问题是,演员完全准备好了,编导有没有?剧本有没有给如此富有诚意的造型和表演状态,赋予足够的台词、动作、事件和情境?

  镇哥与马仔叔在码头上不打不相识,进而通过他结识毒品转运渠道上的金牙万。接下来,杨一鹏(镇哥)的行为逻辑,就应该是顺着这个突破口深入贩毒生态链,一步步抵达生态链的核心,利用其中的内部矛盾各个击破,并且在种种千钧一发中化险为夷,在压迫式的极端环境中体悟人性张力。这是缉毒类型片的爽点,也是观众合情合理的期待。

  但不知道为什么,编导似乎重蹈了《扫毒风暴》的覆辙,将本来完全能够一以贯之的视角随意转换。在大部分时间里,编导似乎并没有给镇哥认真安排顺藤摸瓜的任务——藤明明在身边,瓜明明在前方,但镇哥却常常突然停下脚步,时而回到外围底层,跟商贩聊天摸排零星线索,时而用其他警官的名义质询证人(人物无视警队纪律,编剧也违背了基本常识),时而又冲到游艇上,去干一线海警才会执行的追逃任务,不顾这样做完全可能暴露身份,完全可能在离目标尚远(他追的船里并没有他的头号仇人牟森)时,就让他的卧底行动前功尽弃。

  自始至终,演员的状态是饱满的,表达是准确的,但编剧的随心所欲,让人看得骨鲠在喉,总想追问一句:

  “整整三年的卧底,以杨一鹏的能力,为什么始终在边缘地带兜圈子?究竟是警察探案的效率不高,还是编剧叙事的效率太低?”

  四

  那么,我们不妨再追问一句,当杨一鹏被迫在原地转圈的时候,编导把叙事重心挪到了哪里?

  挪到了少男少女的情感纠葛中。

  一个是毒贩阵营里的迷惘少年多仔,一个是牺牲警察的女儿之安。他们之间的感情戏,从《围猎》开局一直贯穿到最后。在此期间,为了让他们始终纠缠在一起,编导安排了纯情的巧合型设定(同一个生日,古典得就像狄更斯的小说),浪漫的网恋(大量篇幅都用在不利于影像表达的网络聊天上,结尾让少年在网游中“重生”),以及身处两个阵营的煎熬与拉扯——一时间,这样的情节,这样的台词,让我恍若回到了千禧年代的《永不瞑目》(2000)和《玉观音》(2003)。

  然而,把缉毒剧与青春苦情偶像剧拌在一起,炒成一盘融合菜,那是二十多年前海岩精心打造的时代乌托邦。在我看来,把这样的框架搬到2025年,再加上对网络游戏的一知半解的呈现,不仅有点过时,而且,对于叙事效果而言,损失大于收益。一方面,叠加的巧合折损了故事的逻辑,割裂了缉毒主线;另一方面,言情风格的强行融入,大大拖慢了类型剧的节奏——后者显然更致命一点。

  自始至终,节奏一直是《围猎》最大的问题。如果这个故事从第7集讲起,并且始终保持7、8、11、12乃至16集以后(尤其是大结局)的节奏,那么,即便情节仍然存在很多破绽,至少可以在节奏上抓住类型剧那一批最忠实的观众。

  无独有偶,其实《扫毒风暴》里的感情戏,或者“准感情戏”,也总是给人一种“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注水感。卢少骅对三个老婆究竟有没有一点真情?林强峰与摇滚歌手王奇(于文文)之间,那大段大段的“唱歌+哑谜+劈情操”的对手戏,到底是什么意思?编导把这些问题一股脑儿扔给观众,然后扭头就跑。好在这些云山雾罩的情感线,在《扫毒风暴》里占比要明显小于《围猎》,所以看起来没有那么刺眼。

  五

  当然,如果抛开类型剧的规则,故事是不是还存在另一种讲法?当然有,而且也有成功的案例。

  去年的《我是刑警》就全程采用近乎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围猎》在前期宣传时,也曾强调过这部剧脱胎于真实案例,因而具有比一般类型剧更深刻的社会性。

  然而,我们只需要举一个例子,就能看出《围猎》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第六集,两个警察审马仔叔,台词里所有的内容都是功能性的。杨皓宇演得很松弛,努力将其实并不大的信息量,用生活化的语言撑满五分钟。但不管他怎么努力,剧本提供的规定情境就这么些,除了交代情节,并没有多余的用处。乏力的叙述,让这五分钟显得很漫长也很寡淡。

  我们可以用《我是刑警》的任何一段庭审戏来加以对照——不管是审白玲的,还是审张克寒的。人物的性格与经历,时代的细微变迁,那些在冰山之下奔涌的厚重的情感,既逼真得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又充满内在的、古典的戏剧张力。在这些戏里,你仔细听,人物絮絮叨叨、颠三倒四的叙述里折叠着内容——不同的人能听出不同的层次来。当我们感叹于和伟、富大龙或者马苏的表演功力时,不要忘记——剧本中充沛的、真正扎根于现实的细节,给了演员最充分的信念感,这是所有“演技”得以充分施展的前提。

  所谓的社会性也好,纪实风格也罢,最终依托的都是故事本身的成色,是叙事技术对现实的高度提炼。这并不是单靠风格化的影调,手持摄像机晃晃悠悠地一镜到底,或者全体演员学会陌生的、充满喜感的口音,就可以实现的——无论是《扫毒风暴》,还是《围猎》,也许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黄昱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八届进博会丨中国馆精彩亮相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创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