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地铭记·时代的号角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大地铭记·时代的号角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05 09:30

  图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漆壁画《长城颂》(部分),主创程向军。

  山河作舞台 发出奋起的雄音

  王 瑨

  老舍先生笔下《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用米缸堵住了家门,却堵不住侵略者的铁蹄。

  一个民族在剧痛中惊醒。

  九一八事变后,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迅即首演,从此成为众多演出的首选剧目。直至抗战结束,它如流动的抗战火炬,点燃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卢沟桥事变仅过去一个月,三幕剧《保卫卢沟桥》上演,台上唱《义勇军进行曲》,台下跟着唱。中国戏剧人吹响了时代的号角——“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演员四亿人,战线一万里,全球作观众,看我大史戏!”烽烟为幕,大地为席,每一处舞台都凝结着四万万人的吼声,“我们愿以鲜血向前”。

  愤怒,奋起!抗战舞台唤起了“我们”,唤醒着个体生命体验与民族命运的深刻连接。

  那是切肤的血泪之痛。河北白洋淀,战士看着河北梆子《血泪仇》入了神,老乡看戏流着泪,他们没有忘记,千里堤上,洒着战友的鲜血。那是感同身受的痛。街头剧《沦亡以后》疾呼:“李全哥和桂英的悲哀,是你的悲哀,也是我们的悲哀,同时也可以说是我们全中国青年的悲哀!”街头的日常空间成为情感共振的剧场,将一个个“我”聚合成同仇敌忾的“我们”。

  不屈,不畏!抗战舞台发出了历史深处的民族呐喊。

  郭沫若将抗战时人们心头的激愤,化为话剧《屈原》诗般的语言,“眼泪有什么用呀?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梅兰芳身扎大靠,擂起战鼓,在京剧《抗金兵》中激愤唱道:“恨金兵乱中华强兵压境,我全家同报国甘愿牺牲。”舍生忘死的民族血性,万难不屈的民族精神,熔铸成一代代中国人心中的长城,根脉永固,何等壮阔。

  “壮绝神州戏剧兵,浩歌声里请长缨。”澎湃的爱国激情,充沛的革命热忱,纵情而来,信笔成篇,抗战戏剧创作速度之快、数量之多、传播之广,成就斐然。

  当我们回望蓬勃发展的抗战时期戏剧,不难发现,它的强力支撑,来源于一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的队伍,来源于戏剧与现实持续的深刻互动。

  延安的乡亲们一听说“鲁艺秧歌到咱村”,便为演剧队员们准备了难得吃上一回的白面饸饹,“十里路上迎亲人”。

  这是怎样令人难忘的岁月?郭兰英曾对我说,她一辈子演不够的、最爱的还是歌剧《白毛女》,“《白毛女》改变了我的人生,带我走上革命道路,彻底改变了我对艺术的理解。”12岁加入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儿童剧团的田华坚定地说,“我没离开时代、没离开生活、没离开人民,所以自己这颗螺丝钉还没有完全老化。”“人民艺术家”在抗战烽火中淬炼着自身,在人民中找到了文艺真正的生命力。

  一方舞台,定格着昂然的英雄身姿,映照着中华民族的浩然国风。听!抗战街头的血誓与怒吼,还有我们共同的心跳。看!今日舞台的抗战创作,都是血脉的复写。那依然响亮的声声号角,鼓舞着我们为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到底。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任时光流逝,中华大地上英雄的人和事、气与魂,永远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被一代代人铭记。

  山河舞台,风光无限。正因,“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正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图片从上至下依次为歌剧《白毛女》(郭兰英主演)、京剧《杨靖宇》、话剧《四世同堂》剧照。资料图片

  戏剧是我们的刀枪

  郝 戎

  1938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鲁艺)诞生。民族危亡之际,集结在鲁艺的文艺战士,以戏剧为武器,用《白毛女》《兄妹开荒》《农村曲》《流寇队长》《军民进行曲》《松花江上》《周子山》等作品,记录抗战历史的鲜活肌理、塑造平民英雄的不朽群像、凝聚全民抗战的磅礴力量。

  鲁艺的戏剧创作,以扎根现实为核心:年轻艺术家背着画板、带着剧本,深入南泥湾的垦荒现场、前线的战壕阵地,把军民的真实生活、所思所想搬上舞台。1943年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便是典型:剧中再现了边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没有战争场面,只有田埂间的对话、劳作中的欢歌,却精准捕捉了抗战时期每个人都是参与者的历史本质。观众从剧中兄妹的身影里看到自己,从唱词里读懂抗战与己相关。《兄妹开荒》带动了秧歌剧的创作,推进了延安抗战剧的进展。

  鲁艺的戏剧用故事勾勒出“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的轨迹。1945年,大型新歌剧《白毛女》将这一创作理念推向巅峰。《白毛女》这部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的新歌剧,剧本题材源自河北民间“白毛仙姑”的传说。创作者赋予主角喜儿深刻的时代内涵:她的“反抗”不是突然的觉醒,而是逐渐认清真理。剧中没有“超能力英雄”,只有喜儿从“躲山”到“下山”的蜕变,以及赵大叔、村民们从“沉默”到“团结讨还公道”的集体觉醒,他们从苦难中来,向光明走去。观众看到喜儿,就像看到邻家受欺负的姑娘;看到村民们抱团反抗,便明白什么是英雄与勇气。演出时,有战士怒拔枪想打“黄世仁”,有老农抹着泪说“喜儿的苦就是我们的苦”,足以见得,平民英雄群像已成为唤醒民族反抗意识的象征。

  抗战时期,文艺最重要的使命是“团结人”——鲁艺的戏剧便以情感为纽带,将台上台下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舞台就是战场,戏剧就是我们的刀枪。这些作品用“共情”激发行动:《白毛女》中,喜儿的苦难让大家看清“抗战不仅是打鬼子,更是为了推翻吃人的旧世界”;《兄妹开荒》里,兄妹的乐观与干劲,让“苦中作乐搞生产”成为军民的共同信念。鲁艺剧团还常背着道具箱,到前线战壕、农村土台演出:战士们看完《白毛女》,纷纷写下“为喜儿报仇、为民族雪恨”的请战书;农民们看完《兄妹开荒》,主动多交公粮、报名参军。台上的故事与台下的生活相呼应——这便是戏剧的力量。

  1953年,延安鲁艺首任副院长沙可夫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他为鲁艺创作的院歌中这样写道:“我们是艺术工作者,我们是抗日的战士,用艺术做我们的武器,用艺术做我们的武器。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争取中国解放独立,奋斗到底……”

  抗战胜利八十载,延安鲁艺的戏剧早已超越“艺术作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记忆。它们用舞台记录的,是民族抗争的真实足迹;用角色塑造的,是平民英雄的不朽精神;用情感凝聚的,是“万众一心”的民族底色。

  (作者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来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的雕塑《我要去延安》,材质为玻璃钢仿铜,主创陈辉,制作团队为朱全俊、刘志、王成伟等。

  以文艺之力塑造英雄

  田沁鑫

  从改编萧红小说《生死场》的同名话剧,到改编老舍先生小说《四世同堂》的同名话剧,再到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多年来,我们努力用文艺作品传递伟大抗战精神,以文艺之力塑造英雄、凝聚力量。

  鲁迅先生为小说《生死场》作序:“与其听我还在安坐中的牢骚话,不如快看下面的《生死场》,她才会给你们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年轻的作家萧红以散文化的笔触,描述了“九一八”前后的哈尔滨近郊,遭到日军铁蹄践踏的村民从麻木到决心抗日的历程。话剧《生死场》延续原著对生老病死主题的探讨,沿用村民抗日的愤慨情节。

  我清楚记得1999年话剧首演时观众的热烈掌声。剧中,自发抗日的后生成业,挺着脊梁,举着枪喊:“若是不抗日,天杀我、枪杀我,枪子可是有灵有圣,有眼睛的啊!”演员们演绎的真情实感令观众信服。话剧《生死场》怀着对民族命运的反思、对民族主体精神的探寻、对民族自省意识的呼唤,跨越了时空,首演至今,依然带领观众共同致敬这群平民英雄!

  2010年,由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改编而成的话剧首演。改编初期,我不明白,老舍先生为何把一个面貌模糊的“老实人”祁瑞宣作为主角?写戏、排戏是学习、成长的过程,我的心境随剧情走过了8年——胡同里的祁家、冠家、钱家三家及街坊老少几十口人,个人命运伴随国家命运起伏跌宕。

  我看向剧中的众生百态,看他们迥异的人生选择。我似乎明白了,这是老舍先生用心良苦的安排:让不够“英雄”的祁瑞宣成为主角。因为祁瑞宣就是我们。我们老实本分,不像冠晓荷那般活得光鲜亮丽,也没能像祁瑞全那样出城抗日。我们有家庭责任,照顾老幼;我们心有底线,不做汉奸;我们忧思国家,承受苦难——我们坚信,坚信民族的不屈;我们坚持,坚持到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话剧《四世同堂》是一部讲坚守的“平民史诗”,史诗里的平民英雄,恰似祁瑞宣一样平凡而伟大的中国人民。

  2022年,我们推出首部文献话剧《抗战中的文艺》,展现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众多抗战时期的文艺名家的求索奋斗、家国情怀。剧中将影像和演员的舞台表演相结合,用类似环境戏剧的方式,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2023年,我们将话剧升级打造为戏剧电影,今年,我们推出“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抗战中的文艺》以高清影像的形式,让抗战精神在科技赋能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时刻,用文艺作品致敬先烈、致敬抗战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创作者应该直面历史真实,用戏剧的魅力引领观众真切感受抗战背后的艰难与牺牲、人民英雄的不屈和奋斗。

  (作者为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壮哉!沂蒙!

  黄定山

  2015年,我执导了歌剧《天下黄河》、龙江剧《松江魂》。2018年,我执导了民族歌剧《沂蒙山》。我的很多红色题材创作,都与抗战相关。那栩栩如生的抗战英雄和人民的形象,令我不能忘、永不忘。

  “如果他已牺牲,这孩子托你哺养……沂蒙的女儿还叫沂蒙。”剧中《沂蒙女儿》的唱段,让多少观众潸然泪下。至今,民族歌剧《沂蒙山》已演出300多场——我深知,那是千万观众被剧中以海棠、九龙叔、林生、夏荷等为代表的沂蒙人民和八路军战士的英雄气概,被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与自由的必胜信念深深打动的结果。

  壮哉!沂蒙!记得排演之初,我们创作团队沿着八路军115师东进的路线,走进沂蒙老区。站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雕塑前,我们久久凝视,思绪万千;在大青山突围战遗址,我们泪流满面,默默敬献一束花;在“沂蒙山小调”纪念地,我们聆听大山里飘荡着那熟悉而优美的旋律;在红嫂故里,我们常被她们无私的情怀震撼……脚踏曾经血染的大地,仰天叩问英魂的期许,一次次深入采风,让沂蒙精神在我们心中立体起来。

  沂蒙红嫂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革命根据地出现的一个伟大群体。她们送子送夫参军支前,舍生忘死救护伤员,抚养革命后代。用乳汁救小战士的明德英、创办战时托儿所的王换于、带领妇女用门板架桥的李桂芳等,都是沂蒙红嫂的典型代表。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海棠这一艺术形象,正是千万个沂蒙红嫂群体形象的缩影。她的形象诠释着“英雄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她的力量来自朴素的善良和坚定的信念,这使她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动人。

  我常说,红色题材的创作,最关键是创作者是否发自内心相信。我说我相信!我每次创作都满怀深情,心生敬意。我相信烽火岁月的悲壮与真实,相信英雄对真善美的追求,相信他们的奉献情怀,相信一个人因信仰能爆发出我们称之为“壮举”的巨大能量!血染青山春又生。泪水依然滚烫,留给岁月的芳华铭刻荣光。

  (作者为一级导演)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习主席的话官兵们记住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