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这些爆款舞剧凭什么一路长红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这些爆款舞剧凭什么一路长红

来源:文汇报2025-09-05 10:03

  ■记者 宣晶

  今天,由舞剧“双子星”韩真、周莉亚编导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将在济南迎来第800场纪念演出。自2021年8月首演以来,该剧已巡演80余座城市,更在新加坡、土耳其、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舞台上熠熠生辉。而由舞剧“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创作的另一部现象级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同样火爆,将在今年11月冲破800场的关口。

  两部舞剧为何能够迅速积累庞大市场,实现票房长红?“依托现代表演语汇和电影化叙事,作品以高质量的舞台呈现,弘扬主流价值,呼应时代需要。”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张素琴认为,它们精准契合了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与文化消费需求,深度挖掘了国有院团的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充分发挥了媒介革新形成的传播效应和社交风尚。

  创作探向历史深处

  一舞一山河,一念一青绿。《只此青绿》以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步入宋风雅韵的山水幻境。舞剧融合肢体语汇与东方美学,致敬中华文明及其创造者、传承者,在青年群体中掀起“国风热潮”。“‘青绿’的成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青绿’的流行,充分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捧。”出品方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张蕾说。

  四年来,《只此青绿》剧组跨越山海、步履不停,为近百万观众呈现视听盛宴。2022年该剧在保利剧院连演18场时,“铁粉”李丹看了16场,至今已经刷了近百场。“坐在剧场里,观众们也是‘展卷人’,和希孟分享同样的喜悦和忧伤,感受着那份源自血脉深处的文化悸动。”她动情地表示,因为这部剧,很多人成为朋友,更多人走进了博物馆,翻阅古籍资料,了解绢帛、颜料、工艺,以及宋代诗词书画等。“它点燃了我们内心深处对传统文化的求知欲与自豪感,完成了一次极其成功的国民美育。”

  在海量史料中打捞吉光片羽,是创作者对艺术品质的坚守。为精准再现宋代美学,《只此青绿》主创团队大量阅读文献、听取专家意见,在古书古画中寻找历史的留痕。该剧的创作花了一年多,排练又花了五个半月,才最终搬上舞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一级编导周莉亚、韩真透露,排练时用了大量诗歌引导演员。“诗词所抒发的胸怀,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里文人的理解。因此,剧组反复强调,‘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

  近两年,“青绿”走出国门,舞动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今年5月,《只此青绿》受邀再次赴俄参加第十七届契诃夫国际戏剧节并担任开幕演出;7月至8月,该剧赴加拿大温哥华与美国西雅图、洛杉矶、休斯敦四城,进行二轮北美巡演。《只此青绿》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动人心魄的美丽、源远流长的厚度,更有磅礴勃发的活力。“它不仅是一部舞剧,更已成为一个彰显文化自信、传递东方美学的时代符号。”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说。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海外巡演被商务部列为“2025-2026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在未来计划赴英国等地演出,并积极推进澳洲、美国等更多国际巡演安排。

  平凡之中蕴藏伟大

  8月底,“红色电波”重返美琪大戏院,以“百场如一”的精彩演绎为观众呈现跨越时空的情感对话。自2019年首演以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已成为许多观众心中的“必看舞剧”。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从何而来?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演员王佳俊告诉记者,他在剧中塑造的主人公“李侠”更像是普通人,会痛楚会受伤也有过不舍,但对信仰的坚守使他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不管在哪个时代,人的情感是共通的。而我们最终要表达的,都是人性。”周莉亚说。这种艺术思考贯穿到“双子星”的后续创作中:《只此青绿》呈现画作中凝结的“匠人之心”,让观众看到王希孟背后的匠人们——篆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那些默默无闻、不追名逐利、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的普通人,在平凡之中蕴藏着伟大。

  “4年将近演出800场,相当于一年200场。每个演员都与‘青绿’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们的初心不会变,我们的坚守不会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舞者、饰演“希孟”的张翰表示,这个角色已经糅进了骨子里:“哪怕下午4点,团里突然给我打电话,要求晚上演出一场,我都会说可以跳,因为太熟悉了。但走台的时候,我们依旧会抠细节,调整表演方式。我们是跟角色一起成长的,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将角色的心境和情感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大家。”

  面对火爆保持冷静思考

  “《只此青绿》踏着国潮热浪而来,其制作也提供了一种行业范式,体现了创作者追求极致的艺术态度。《永不消逝的电波》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无论选题、演员、舞美、音乐,还是后期制作,几乎达到了逐帧打磨的电影式精良制作。”张素琴指出,当下微信朋友圈、抖音、小红书等媒介的“切片式”传播对舞剧推广形成了视觉植入;弹幕互动、“舞星”现象等形成了事件和话题,制造出新型的文化消费和社交风尚。“诸多要素共同促成了‘现象级’舞剧的票房长红。”

  随着艺术产品的迭代创新,《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的影响力并未止步于舞台的方寸之间。2024年,两部同名电影先后上映,实现了从舞台到银幕的贯通。关于舞剧、电影的讨论蔓延到社交网络平台,在和网友的互动中,角色与观众的心灵在共振。此外,《只此青绿》交响音乐会、音舞诗画《只此青绿》艺术教育少儿版也分别于2024年11月、2025年8月首演亮相,深耕舞台艺术作品的产业化发展。头部舞剧的热度带动演出市场票房的提升,推动城市文旅消费的增加。

  今天的舞剧有没有长红的秘诀?“成功的舞剧没有固有模式,目前阶段是面对各种需求的‘百花齐放’。”文艺评论家方家骏认为,“在满足不同审美需求的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审美疲劳。”方家骏强调,长期以来,“跟风”和“雷同化”是舞蹈界努力克服的难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让多年前被诟病为‘千人一面’的现象再度发生。”

  面对火爆的舞剧市场,亦须冷静思考。“要避免过于宏大叙事的现实主义,以及对待传统题材时为了审美而虚饰历史细节。一部好的作品更不应该被饭圈文化裹挟。”张素琴说,“未来的舞剧创作应有更广阔的空间,阐释人文关怀的深刻主题,创新卓越多元的艺术形式,进行紧贴时代的互动对话。以舞为媒,我们将超越国界,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创造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物里的抗战记忆】枪身斑驳将星陨:左权将军的铮铮铁骨

  • 习主席的话官兵们记住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