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岳爱武 陈文祎
今年6月,美国《纽约时报》将泡泡玛特旗下Labubu(“拉布布”)列为全球顶尖文化符号。全球市场数据也印证其影响力:伦敦因限量款引发抢购冲突,首尔旗舰店因排队超负荷暂停线下销售……
Labubu以北欧森林精灵为灵感,尖耳、圆眼、锯齿牙的“坏笑”形象极具辨识度。这种“又丑又萌”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完美美学,契合全球年轻人对个性表达的追求——与“不完美却独特”的青年精神高度共鸣,成为跨越国界的情感载体。
Labubu全球热销,还得益于泡泡玛特成熟的盲盒消费机制:消费者通过掂量、倾听猜测款式,从紧张期待到揭晓时的情绪爆发(欣喜、失落或狂喜),形成适配快节奏生活的“情绪能量包”。更关键的是,这种机制催生交换、收藏、二次创作等行为,激发全球用户的持续参与热情。
Labubu进阶为一种全球文化现象,为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有益经验启示:
一是捕捉人类普遍情感,打造在地化IP宇宙。
Labubu没有对白台词,却能担当连接全球青年情感的文化使者,关键在于其设计精准捕捉了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对陪伴、自我表达与精神慰藉的渴望。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背景的消费者都能在Labubu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投射点,从而跨越文化圈层,引发情感共鸣。
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应当立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普遍关切,提炼那些跨越文化边界、关涉人类生存本质的“元问题”——如对和平的向往、对家族亲情的珍视、对幸福美好生活的企盼等,再通过打造在地化IP宇宙,精心设计故事内容的跨文化适配性、创新运用多元化叙事策略、精准把握目标受众的价值共鸣点,以具象化的文化产品传播大而美的中华文化。
二是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提升全球叙事本领。
Labubu巧妙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兼具本土化与国际化气息,展现出独特魅力与亲和力。新加坡鱼尾狮限定、泰国泰服限定、意大利米兰限定等更是拉近了与相关消费者的距离,展现了潮玩文化的活力与创造力。
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需要实现民族元素与世界元素的有机融合。要深入挖掘那些能与全球文明共存、共悦的民族元素,提炼升华为蕴含世界文明基因的文化符号,并运用现代化表达手段、视觉语言与叙事策略,赋予传统元素以契合当代语境的新意涵与传播活力。
三是拥抱数字技术红利,布局全域传播生态。
Labubu的成功出圈印证,在全球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唯有主动拥抱数字技术红利、加快布局全域传播生态,才能在文化传播中先发制人、抢占先机。
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必须切实发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充分释放数智技术红利,深度激活文化创新潜能。要形成协同传播矩阵,在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元素的基础上,实现全平台联动传播,并通过智能算法精准推送,在全球范围构建高效的数字传播通道矩阵。
此外,可关注追踪社会热点,善于打造话题爆点,采用明星带货、粉丝打卡、话题挑战等形式进一步打开中华文化海外话题度,扩大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影响力。
四是发挥产业集群效能,构建全链路出海体系。
Labubu能够在全球范围快速铺货、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与中国优质且成熟的产业集群体系密不可分。从产品设计到批量生产,从包装运输到全球分销,Labubu在成为文化爆点之时,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供应生产与协同配套能力。
新时代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有必要强化顶层设计,实施文化出口产业集群培育计划,以“端到端”的公共服务降低出海门槛,提升出海主体的系统化、专业化水平;推动内容创意策划、产品研发、制作生产等环节在集群内深度耦合,形成全球定制、多模板化的内容“中央厨房”;建立“一个入口,全球响应”的集约化模式,破除数字平台、生产车间与零售商店间的运营孤岛,托举运营效率的几何级提升。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