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戏中戏”演绎“断肠人”文人风骨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戏中戏”演绎“断肠人”文人风骨

来源:北京日报2025-08-18 10:00

  北京日报讯(记者王润)“元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中国家喻户晓,但许多人不知道,马致远的故居就坐落在北京西山文化带上的门头沟区王平镇,他的坎坷人生更是鲜为人知。”近日,原创话剧《马致远》在京演·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该剧导演褚江川向记者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创作经历,讲述“断肠人在天涯”背后的文人风骨和艺术追求。

  褚江川表示,创作《马致远》项目题材立意缘于两年前,他被推荐参加北京市“人才京郊行”项目,在门头沟区挂职区文旅局副局长期间,通过多次对马致远故居及其周边历史文化题材的调研和梳理,产生了感悟和创作冲动,于是特邀北京人艺青年编剧王甦共同探讨和反复打磨,历时两年完成了《马致远》项目策划和剧本创作。

  原创话剧《马致远》剧照。

  创作之初,团队面临巨大挑战:史料匮乏,如何构建一个血肉丰满的马致远?编剧王甦选择了一条独特路径——以作品为隐形自传素材。他们深入研读《汉宫秋》《青衫泪》等存世文本,从字里行间“打捞人生”。剧本最终作为北京题材、历史题材、古都文化题材入选市文旅局“新时代首都原创剧本创作及选题孵化项目”,并作为优秀孵化剧本向全市推荐,其作品的完整性和文字艺术功力都受到了评审专家好评。

  “现实主义为骨,写意手法为魂。”褚江川这样定位创作理念。在将剧本搬上舞台的二度创作中,褚江川选择了“戏中戏”的结构,让马致远与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其一生从少年得志、名动京城,到官场失意沉沦,最后寄情山水、归隐山林的人生轨迹,同时用写意的方式展现马致远心路历程和人生追求的改变。

  这种双重结构,使观众既能直观地感受元代社会风云变幻给文人带来的深刻影响,体会在时代动荡的背景下文人所处的艰难处境,又能深入马致远的内心世界。褚江川说:“希望通过情感与理智、出世与入世的冲突,还原一个潇洒狂放却又身不由己的元曲大家形象,于大悲大喜之间,道尽人生的复杂况味,让观众找到共鸣和共情点。”

  “王劲松教授一上台,我就知道找对人了!”褚江川非常感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劲松接受他的邀请,担纲主演马致远。“他的形象气质与我心目中的马致远相仿,再加上他炉火纯青的表演,为该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舞美设计方面,话剧《马致远》以大写意、局部写实的风格贯穿全剧。舞台中央,一座抽象化的元代古戏台——白马坊戏台成为核心支点。它既是物理空间,又是心理空间,当芙蓉秀以戏曲身段演绎《汉宫秋》选段时,水袖翻飞间,昭君的命运与伶人的抗争形成双重隐喻。音乐设计则遵循导演要求,“戏中戏”部分借鉴昆曲《汉宫秋》的音乐配器形式;在全剧最后则使用“民乐+交响”的方式烘托气氛,从而达到史诗般效果。

  《马致远》的创作,主创团队没有陷入“复现历史”的窠臼,而是通过艺术手法的创新,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剧场中获得新生。剧中对“文人风骨”的诠释——从固守清高到生命至上的价值转向,暗合了现代社会对个体尊严与人文关怀的追求。这种古今精神的对话,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与再思考。

  “我们的创作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为指导,立足挖掘和活化北京题材,讲好北京历史人物故事。”褚导感慨道,“通过马致远的生命故事,我们想让观众感受到七百年不是距离,那些对艺术的坚守、对自由的渴望,依然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