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多线叙事真实再现禁毒艰辛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多线叙事真实再现禁毒艰辛

来源:北京日报2025-07-25 10:53

  记者 李夏至

  备受关注的禁毒题材剧《扫毒风暴》持续热播,腾讯视频站内热度高涨,豆瓣评分涨至8分,酷云数据显示其在央视八套收视率一度突破2%,历史峰值高达2.54%,累计播放量达4.81亿次,在猫眼等平台全网正片播放市占率稳居第一,口碑收视均表现突出。

  多线索叙事增添题材容量

  《扫毒风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讲起,当时新型毒品冰毒开始暗中从境外向我国境内渗透,也成为缉毒工作的新重点。剧中,由秦昊饰演的反派卢少骅在西港市化工厂保卫科工作,还兼任哥哥走私公司的负责人。与此同时,从边境卧底回到西港的缉毒警察林强峰(段奕宏饰),开始与卢少骅交手。境外地区的海洛因旧线、新型冰毒制贩新线以及相对应的缉毒警察线路,三条叙事线索相互交织在一起。

  如果从开篇布局来看,《扫毒风暴》确实有线索太多、交叉叙事略显繁杂的情况。剧情的主线既有当地缉毒警察探查海洛因案的明线,又有林强峰返回西港后调查阿胜被杀案齐头并进,境外的毒贩旧势力因冰毒的出现也促使其内部呈现权力更迭,则是较为隐藏的暗线。

  好在剧情推进很快,阿胜被杀案背后的制毒师老鬼将几方线索连接起来,正是他导致阿胜被杀,同时他在逃亡中与主角卢少骅产生关联,意外教授其制毒方法。面对巨额利益的诱惑,卢少骅铤而走险,害死了自己的恩师,致使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发小重伤昏迷,他与林强峰的追逃之旅,也成为该剧的主要看点。这种多线索叙事和交叉闪回的拍摄手法,给《扫毒风暴》带来了别样的视觉呈现风格,也让禁毒题材既没有过度渲染毒贩的阴谋诡计,也没有让叙事节奏变慢。双雄对决的戏码更是让观众喜闻乐见,而故事后半段从西港制毒转移到了境外宛北,陌生化的地域也带来了全新的视听感受。

  真实塑造一线缉毒警察群像

  《扫毒风暴》中,由于反派主角卢少骅是从普通化工厂职工转身成为制毒高手,该剧被很多观众拿来与美剧《绝命毒师》相比较,而此前由张颂文出演的同类题材《猎冰》,也被援引来做相关对照。

  两部剧都被认为原型人物来源于现实中的毒枭刘招华,他曾利用独创合成技术大规模制造冰毒,涉案冰毒总量超过14吨,成为1999年左右全球最大规模的冰毒案件之一。不过,虽然题材相近,但《扫毒风暴》与《绝命毒师》《猎冰》还是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在现有的故事线中,《扫毒风暴》并没有如前作更多将笔墨放在毒贩身上,而是明显突出以林强峰为代表的缉毒警察群体,完整塑造一线缉毒警察群像,以接近残酷写实的手法再现上世纪末艰苦卓绝的禁毒事业。

  双男主中,缉毒警察林强峰的“前世今生”更是有较多着墨。剧情反复闪回林强峰队友林百川在身份暴露后遇害的场景,强调了林强峰只能眼睁睁看着队友牺牲的情感创伤,也将西港的制毒网络与宛北的境外制毒产业链加以连接,赋予了林强峰不同于西港地方缉毒警察的视角与敏锐。由段奕宏饰演的这位缉毒警察也不走寻常路。他破案的方式并不规范,看上去吊儿郎当,虽然多年远离西港,但依然有自己的线人网络,很快就借助情报网摸清了西港本地毒贩的关系脉络。

  而缉毒大队原有的小分队,以及与林强峰并肩作战的“三剑客”,市局政委、地方派出所的所长等人都有生动的性格展示,围绕着林强峰逐渐树立起来的一线缉毒警察群像,也因此显得丰富而立体。在故事中后段,因为屡次抓捕行动的失败,重头戏还放在了寻找警队“内鬼”的情节中,一众缉毒警察的表现也十分精彩。

  风格化影像服务主题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导演五百曾凭借《心理罪》《扫黑风暴》等悬疑涉案剧打响名声,作为一名新锐导演,他在这次的创作中明显“拍得更飞了”。大量的手持摄影画面在剧中出现,跟随人物以第一主观视角切入,在表现吸毒成瘾画面时更是采用了很多的颠倒变形画面处理。这种较为夸张的影像风格直观展示了毒品对人脑的不可逆损害,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吸毒者的异常。

  手持摄影的粗粝风格对应剧中毒贩的心狠手辣,复古色彩的滤镜也加重了该剧的历史感,用影像重现了当年那个制毒贩毒猖獗的年代。到了剧情后半段,故事线进入境外宛北,更为直接的影像视听,更是将境外制毒产业的庞大与毒贩的嚣张展示得淋漓尽致。

  对于习惯了四平八稳看涉案剧风格的观众来说,《扫毒风暴》晃动的画面与略显鲜艳的色彩确实有些不好接受,但从涉毒剧的表达创新来看,其实尚能理解。在作者影像的风格追求与观众审美的接受度之间,确实需要找到一个平衡,但目前的创作手法整体上服务于禁毒的主题,算不上过分炫技。《扫毒风暴》可以说实现了禁毒题材影视剧突破的视听语言风格,也以不拘一格的方式找到了讲述重大主题的有效途径。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