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用歌曲代代传唱英雄(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用歌曲代代传唱英雄(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来源:人民日报2025-07-18 09:00

  歌曲刊登在《晋察冀日报》上。河北省平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总是格外想念父亲。难忘10年前,北京首都体育馆,《歌唱二小放牛郎》早期演唱者之一、93岁的女高音歌唱家孟于缓步走上舞台、动情演绎的场景。《歌唱二小放牛郎》被一代代人传唱,一首童谣背后,是一群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际英勇献身的壮烈。

  1941年,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异常残酷。我的父亲李劫夫和西北战地服务团的同志们被分到各县,和群众一起开展游击运动,谁也不知能否再见。那时,父亲背着铺盖卷和各种制作乐器的工具,跟着部队行进,各处采风。肚子饿了,他就喝凉水,咽下硬得快啃不动的饽饽;棉袄破了,便用根绳子系上接着穿。

  白天,他和战友们行军;晚上,他为群众演出。群众怎么唱,他们的琴就怎么配合。父亲会记下唱的内容,遇到好听的歌,便配上关于抗战的新词,唱给群众听。

  反“扫荡”结束后,父亲回到原来的驻地——河北省平山与灵寿两县交界处的两界峰村。他与战友们生死与共,见证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广袤的土地和英勇的人民,给了他创作灵感。

  一天,父亲与诗人方冰坐在房东家已被烧破的台阶上,聊起见闻,感慨不已。父亲提议,“我们写点叙事歌曲不好吗?歌颂那些在敌人面前不屈的英雄们,使他们的事迹得以流传,教育后来的人!”

  话音刚落,方冰提笔就写!他将自己听到、看到、使他不止一次流过泪的抗敌事迹,集中在他熟悉的那些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放牛、拦羊、同敌人机智搏斗的孩子身上,按叙事诗的格式写。不一会儿,就写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两首歌词。

  “好!抒情又悲壮!我马上谱曲。”父亲接过歌词,盘着腿,边用手打节奏,边哼着、记着,很快把曲子谱好了。抗战时期,物资匮乏,哪儿有钢笔墨水?他们找来医院的红药水,再用高粱秆插上笔尖,写出的歌词、歌谱都是红色的。

  父亲先将曲子唱给方冰听,方冰觉得流畅优美,有感情。父亲又将曲子唱给西北战地服务团美术组和音乐组的人,征求意见,还到战士和老乡中教唱,听他们的反馈。

  印发歌片、口口相传,《歌唱二小放牛郎》在西北战地服务团中传开了。1942年元旦,《晋察冀日报》副刊刊登了这首歌曲。作品一经发表,很快在各个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

  在西北战地服务团,第一个唱这首歌的是顾品祥。顾品祥的演唱,是父亲一句句教出来的。父亲一直强调,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来确定演唱的轻重、强弱、快慢:唱“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时候,敌人就快要走到山口”时,要唱得稍快些,表现紧张的情绪;唱到“他的脸上含着微笑”时,要唱得轻些、更亲切些;唱到“他的血染红了蓝的天”时,要强劲有力,表现出对英雄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父亲还用农村的葫芦瓢,模仿曼陀铃,做了“瓢琴”,让她自弹自唱。

  就这样,顾品祥带着这“土乐器”,走到哪儿,把“王二小”唱到哪儿,一直唱到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歌唱二小放牛郎》被编入小学教材,还被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连环画、动漫。2015年8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时至今日,很多人仍在探究,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到底是哪里人?其实,歌中的“王二小”是抗战时期无数少年英雄的集合,是生活真实基础上的一个艺术典型。千千万万个“王二小”的觉醒和抗争,在民族危亡之际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抗战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的身影,他们牺牲时只有十几岁,那些还没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为今天的孩子们换来没有战火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首歌之所以得到广泛流传,还得益于歌的隽永——旋律典雅,而唱出的故事是通俗的,歌的气质是朴实的。歌曲讲的是小英雄牺牲的故事,但并不是在用“刺刀”唱,而是在用真情唱、用人性的美唱。

  父亲和方冰的创作从未离开生活、离开人民。人民是艺术的最后鉴定人。方冰的《战斗的乡村》《柴堡》,描写的都是抗日军民可歌可泣的事迹。他在一部诗集后记中写道,“我写的都是大白话,是当年写在墙头、印在彩纸上的,是从人民日常生活中提炼的‘诗句’”,这样“才能被广大人民百姓所理解”。

  而我的父亲,一来到生活中,他就特高兴!记得我曾和父亲一起下部队演出,赶上午饭时间,刚吃几口,父亲得知部队已集合,便立即走出食堂。我们与部队集合地之间,是一截悬崖般的陡坡,部队领导让我们坐车绕山路下去。父亲却说:“咱们从这儿下去!”天哪!那长满仙人掌的陡坡,让我迟疑。我刚走到半山腰,父亲那笨拙的大块头却迅猛灵巧,早已站在部队操场和战士们说笑唱歌了!

  从记事起,我就知道父亲身体不好,但面临困难,他从不含糊。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父亲这个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兵,立即向组织申请,要求到灾区去。那些天,他住在用席子临时搭起的窝棚,席地而坐;看着浑浊得不见碗底的水,端起就喝;没写作条件,左腿架右腿上,横着的小腿当书桌,写出20多首歌。

  这,就是他们那代艺术家的本色——穿大棉袄、用大萝卜煮的菜养育出的革命人,时刻想着人民要唱、爱唱什么歌的创作者。当年,他们那样迫切地希望用歌曲代代传唱英雄的事迹,现在,他们的心愿已经实现了!

  李丹丹(作者为曲作者李劫夫之女,人民日报记者王瑨采访整理)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举行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