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雪山为幕,历史为卷。7月1日下午,由著名表演艺术家刘劲、新锐导演艺兮执导的史诗巨制《天宝》全国首映礼,在千余名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拉开帷幕。硕大的影厅化身为一座连通光影时空的神圣殿堂,当嘉绒藏族经典乐曲《火苗旺盛的马尔康》饱含泥土气息与雪山清冽的旋律骤然响起,追光灯如圣洁的月光,笼罩在两位嘉绒藏族歌者与五位舞者的身上——他们跃动的身姿如跳跃的火苗,不仅点燃了雪域高原的生命图腾,更隐喻着一位少年扎巴胸膛深处那团永不熄灭的信仰之火——即将在全国人民院线的银幕上恢弘展开。
光影朝圣:以虔诚之心熔铸高原史诗
全国首映礼当天高朋满座,众多专家学者、电影人、文艺界代表及媒体朋友共襄盛会,一起见证这部民族电影的高光时刻。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黄群飞则认为:“作为人民院线重点推介的影片之一,《天宝》具备了强烈的时代价值与美学突破。而人民院线的建立,正是为了让这类作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更稳定、更优质的放映平台。我们从硬件到服务、从排片到活动,全方位赋能这类优质电影,为其走进千家万户、走进观众心中保驾护航。华夏电影愿与广大观众一道,以更多像《天宝》这样有筋骨、有温度的作品,构筑新时代中国电影的高峰。“
当象征征程的金轮缓缓转动,雪域的光影长卷仿佛在眼前铺展。这一刻,历史的接力棒在光影中传递,精神的火炬在仪式中点燃,一个少年从佛前走向烽火的传奇征途,正式向世界敞开大门。
信仰为炬:山河血脉铸就影像灵魂
116分钟的沉浸观影,是一次涤荡灵魂的精神洗礼。当灯光再次亮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对这部史诗最真挚的致敬。首映礼现场,《天宝》主创艺术家们汇聚一堂,讲述光影背后流淌的创作密码和信仰之光。
刘劲导演的发言沉静坚定。他动情回顾:“《天宝》是我们六年磨一剑的作品,在高原缺氧的极端条件下吃了太多苦。支撑我们坚持下来的,是观众未来满意的眼神,更是天宝所传递的坚定信仰。”他说:“长征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作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走出的导演,艺兮讲述自己的创作初衷:“从小目睹藏羌文化的共融共生,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英雄格外敬仰。拍摄《天宝》就是希望他的精神被更多人看见,被历史铭记。”影片总策划、原著作者降边嘉措表示:“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是通过一个人的命运,映射整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天宝的成长,是一代人的缩影,也是一次信仰觉醒的真实写照。”
时代回响:艺术匠心共鸣历史体温
映后交流环节,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在刘劲导演的引导下,影片也迎来一组特殊嘉宾——天宝家属代表,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周恩来总理侄女周秉德,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少将刘建,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少将罗援等人。他们带来的,不只是历史细节的还原,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天宝家属代表们集体向刘劲导演表示感谢:“影片拍摄得非常出色,人物刻画有血有肉,跨越时空展现出我父亲真实的生活状态。感谢导演为影片拍摄投入的巨大精力,感谢所有的演职人员!” 罗援则分享了珍贵的家族记忆:“我的父亲曾与天宝叔叔一起参军。多年后他们相聚,天宝叔叔依然热情地称呼我父亲‘老班长’,两人相拥而泣的场面让我深刻感受到父辈一代在长征时所结下的革命友谊。”
此外,电影界的重量级嘉宾也纷纷登台,从专业视角解读《天宝》的艺术突破与时代价值。表演艺术家唐国强给予影片高度评价:“恭喜刘劲导演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把天宝搬上银幕,为藏族同胞立传。影片无论是质感、服化道,还是藏族演员的选择,都做到了极致,还原度非常高。”
银幕之下,观众的热烈反响成为影片最生动的注脚。现场提问环节,观众就天宝角色的精神内核、历史与艺术的平衡、演员表演的挑战等与主创深入交流。当被问及“哪场戏拍完后自己久久不能平静”,刘劲导演动情回忆了草地行军的场景,他坦言,电影拍摄难度极大,过程充满预想不到的挑战:“天宝在渡自己,也在渡我们。当演员们脚陷泥泞、风雪扑面,那不是在演戏,是身心的实境体验——一场精神的长征。”这番饱含深情与力量的肺腑之言,在影厅内激起强烈共鸣,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是对主创坚守的致敬,更是对影片所传达的信仰力量发自内心的回应。
当经幡的意象在光影中永恒翻涌,当长征的足迹被胶片铭刻成不朽的图腾,《天宝》全国首映礼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落幕。7月10日,让我们共同期待,这部镌刻着雪域精魂与民族气魄的光影史诗,在全国人民院线银幕上,续写其穿越时空的精神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