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

来源:人民日报2025-05-27 09:34

  罗 松

  国家级戏剧评奖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厉行改革,重申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努力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梅花奖奖盘。资料图片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日前在上海圆满收官。这场汇聚17位演员、13个戏剧门类的终评活动,强调尊重戏剧艺术本体,重视深受观众喜爱的保留剧目,张开怀抱迎纳民营剧团,拒绝“评奖即封箱”的功利之作,向行业传递出强烈信号:国家级戏剧评奖正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厉行改革,重申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努力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源自其历经千年沉淀的内核特征——以唱念做打为核心、以声腔韵律为灵魂、以写意美学为根基。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行业内出现盲目追求舞美大制作、堆砌声光电、泛剧种化、唱腔歌剧化等问题,导致审美迷失,脱离观众。本届梅花奖有鉴于此,在剧目评审中明确将“坚守戏剧本体”作为一条准绳。因此,最能展现演员艺术功底和舞台造诣的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在本届梅花奖终评中占比最大。

  这些剧目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显示了戏曲艺术的迷人魅力。比如,秦腔《焚香记》赋予传统戏曲空灵诗化的当代表达,营造出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唯美意境;昆剧《烂柯山》、河北梆子《打神告庙》《窦娥冤·法场》、秦腔《赵五娘》等作品,加入了契合人物情境的表演技巧,并从当代视角解读人物心理;台州乱弹折子戏专场,以传统戏曲的“一桌二椅”为基底进行创造,不仅有开创性的“桌上踹凳”的绝活表演,还通过桌椅的空间挪移、不同组合和放置,或化作人物的心理镜像,或成为多种表演支点,将传统戏曲的虚拟性与当代极简艺术理念相融合,生动诠释了传统美学的时代新生。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艺术路径证明,戏曲的创新不必以颠覆传统为代价,而应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传统美学精神与当代价值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古老艺术在回应时代命题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戏剧起源于民间,其兴衰与人民群众的审美选择紧密相连。为扭转“为评奖而创作”的功利化倾向,避免作品评奖后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本届梅花奖将“人民性”贯穿评审全过程,明确获奖剧目须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生命力,真正能“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这一规则变化,鼓励演员们踊跃报送深受观众喜爱、常演常新的保留剧目。入选的演员作品中,舞剧《朱鹮》11年演出400余场,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国家;话剧《四世同堂》15年演出400多场,巡演70余座城市,依然一票难求;还有京剧《林冲夜奔》《智取威虎山》、婺剧《白蛇传·水斗、断桥》等,都是观众百看不厌的作品。获奖演员作品与大众选择深度契合,诠释了“艺术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朴素道理。

  本届梅花奖对行业生态的重构意义同样深远。长期以来,民营剧团在国家级评奖中难觅身影,机制壁垒与资源倾斜导致戏曲生态呈现不均衡态势。此次评奖另一突破性举措是首次为民营剧团打开申报通道,让浙江台州乱弹剧团脱颖而出。台州乱弹曾因经营困难停演近30年,新成立的剧团在“民办公助”模式下扎根市场、锐意创新,持续用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证明,只要坚守艺术本体、尊重观众审美,民营艺术力量同样能在国家级评奖的舞台上绽放光芒。浙江台州乱弹剧团的入选是对基层院团坚守艺术、扎根人民的认可,彰显了梅花奖改革对戏曲生态多样性的激活,力推民营艺术机构与稀有剧种从行业边缘走进大众视野,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注入鲜活蓬勃的社会力量。

  文艺评奖通过筛选艺术精品、优秀人才,发挥着树立导向、引领风气的风向标作用。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改革又一次鲜明重申:戏剧从民间土壤中诞生,其最高价值始终在于服务人民。只有尊重规律正本清源、面向观众守正创新,只有坚持“十年磨一戏”的工匠精神,才能让“梅花”不仅开在评奖舞台上,更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

  (作者为《中国戏剧》杂志主编)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舟山:做好台风过境后防范应对工作

  • 国航开通北京至阿拉木图直飞航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