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冯远征:观众的掌声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冯远征:观众的掌声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5-20 10:13

  文/记者 张嘉

  1957年4月27日,北京人艺的《风雪夜归人》登上首都剧场,成为一代观众的戏剧记忆;2025年4月25日,作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开篇之作,《风雪夜归人》在首都剧场拉开演出帷幕。唯美的场景、悠远的意境、贴合现实的表达,让这部经典剧目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观众带来一次富含东方意蕴的新中式舞台审美体验。

  5月11日,《风雪夜归人》创作分享会举行,该剧艺术指导冯远征、导演闫锐、舞美设计常疆、服装设计彭丁煌、作曲文子,和主演刘恒、陆璐、李洪涛、梁国栋、刘宸、梁丹妮、李劲峰、李金涛等主创人员齐聚一堂,与观众分享创作的幕后故事。活动尾声,在《风雪夜归人》动情的谢幕音乐声中,冯远征率主创向观众鞠躬谢幕,令人感动又心潮澎湃。

  将《风雪夜归人》作为开篇之作因为遇到了适合扮演魏莲生的演员

  《风雪夜归人》是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创作于1942年的经典之作,以民国名伶魏莲生与官宦姨太太玉春的情感悲剧为主线,刻画了一对 “同病相怜”之人对爱与尊严的追寻。北京人艺于1957年首演《风雪夜归人》,由夏淳导演,张瞳、杨薇、童弟、舒绣文等表演艺术家共同打造出了首版舞台经典。

  作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的开篇之作,也是该院2025年首部新排大戏,《风雪夜归人》今年全新亮相。谈及何以选择《风雪夜归人》作为开篇之作,《风雪夜归人》的艺术指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院长冯远征坦承原因很简单,就是找到了适合扮演魏莲生的演员刘恒。

  冯远征透露他年轻时学表演就很喜欢《风雪夜归人》,“任鸣导演也喜欢这部戏,我俩在15年前就商量把这部戏排出来,一直没有机会。2012年我们在国家大剧院做了一版《风雪夜归人》,当时是任鸣导演,我演苏弘基,闫锐演陈祥。《风雪夜归人》1957年在人艺首演后,再也没在人艺演,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够把它搬回到人艺的舞台上。”

  迟迟未能如愿,冯远征解释说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他一直在寻找能演魏莲生的演员。冯远征希望这位演员得是戏曲演员,“让剧院年轻演员学习一些戏曲表演,和身上自带戏曲功底,演出来是完全不同的。”几年前开会时,他偶遇北方昆曲剧院的武生刘恒,立刻眼前一亮,“所以,从那个时候,排《风雪夜归人》的计划就开始在我心里酝酿了,见到了就不能错过,错过了可能又得等多年。”

  刘恒说直到自己踏进人艺剧院的大门,心里才有了真实感,《风雪夜归人》是他第一次演话剧,且上来就挑大梁,压力可想而知。他感谢冯远征、闫锐导演以及剧组里的所有主创,“远征老师和我说,放心、大胆去做,没事儿,有我们呢。他们一直帮助我,让我排练时内心踏实。”

  北京人艺到了新老交替的时候

  尽管不是导演,但排练厅里经常能看到冯远征的身影,他的工作量一点不比当导演少。冯远征表示,自己作为该剧的艺术指导,要了解戏导到什么程度了,“一些细节还需要跟导演沟通,另外,我去了排练厅以后,他们可能会觉得踏实一点。做这个戏其实是有一点点冒险,特别是用刘恒,用这些年轻人主演,他们是不是能够被观众认可?这是一个问题。”

  冯远征坦承,现在需要特别关注年轻演员的成长,“北京人艺到了新老交替的时候,无论是年轻演员还是年轻导演,都需要锻炼。这个时候不给年轻演员锻炼的机会,五六年以后他们是不是能接得住,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担忧。”

  对于年轻演员,冯远征表示,要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比如刘恒,他刚来排练时,有段时间,大家觉得他身上的戏曲味道很浓,我说没问题,能改,需要慢慢让他适应,所以,我跟他说的很多话都是放松,把肩放下来,把肘收起来,不能老架着,架着就是武生不是旦角了。在这个排练厅里,可以看到年轻演员在一点一点接近人物,一点一点成长起来。”

  剧中扮演苏弘基的李洪涛和扮演马大婶的梁丹妮都是人艺老演员。李洪涛表示,这次排《风雪夜归人》感受到强烈的青春气息,“这批新演员,我觉得都很优秀。跟我几年之前回来排戏的时候不太一样,那时他们还有点儿青涩,现在成长很多。我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很和谐,大家聊排戏、聊生活,没有什么距离。我从他们身上也吸收到很多。”

  梁丹妮也称赞这批年轻演员非常优秀,她此前在国家话剧院制作的《风雪夜归人》中就扮演马大婶,这次虽然扮演同一个角色,但是梁丹妮做了不少新尝试,“我觉得马大婶应该有一些新意,不要再按照以前的,原封不动地搬过来,我这个人就是不太愿意重复自己以前的表演,不希望墨守成规,像复印机一样,一遍一遍又一遍。这版马大婶比较清新可人,不是那种特别卖惨的表演。”

  令人称赞的舞美效果是第七稿戏中家具都是量身定制

  专家称赞《风雪夜归人》是有“中国气派”的一部剧,不同于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品,此次的舞台设计摒弃了繁复的具象场景和高科技手段,转而从中国传统戏曲中汲取灵感,主要以软景构建写意空间。不同于戏曲的“守旧”,层层垂落的纱幔打造出轻盈、空灵、干净的意象,戏曲舞台上常用的“一桌二椅”作为主要道具,与跟着剧情流动的轻薄幔帐、倒悬的枯树虬枝、简约的中式围栏、典雅的月亮门等组成院落、戏台和书房等场景,辅以光影打造出不同时空,赋予舞台以“东方诗境美”。

  导演闫锐认为,经典剧目是剧院的底蕴,排演经典既要传承经典韵味,又要与当下观众共鸣,这对导演而言是修内功,“只有不断重排,经典剧本才能和观众同呼吸;而融入民族特色的排演方法,也增添了这个剧目与世界对话的可能性。破与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的,就像继承与创新一样。人艺经典剧目,继承是首要的,同时又希望能找到新的属于这个戏的舞台气质、舞台样式和舞台审美。”

  具体到《风雪夜归人》,闫锐表示,从剧名到剧本本身,《风雪夜归人》是诗性化的表达。“所以我们更像提纯,没有完全按照现实主义排演,借鉴了戏曲美学,希望在舞美、表演等各个方面,能回归纯粹和质朴,古朴典雅,有东方美学,有虚实相生的中国诗境美。”

  冯远征表示,在最初决定排《风雪夜归人》时,他跟闫锐导演就明确,戏一定是新排,一定要有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就是要体现现代人的审美,同时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质。但是传统文化的体现,不是简单地把传统元素堆到台上就可以了。我们这次就是要向经典致敬,同时也要带着自身的气质去表达。”

  舞美设计常疆透露,冯远征和闫锐给他的关键词就是“凄美”,最终在七稿之后,才有了现在为人称道的舞美效果。其中很多设计又不仅只是为了美感,还与剧情、心境都融为一体。例如,层层垂落的朦胧纱幔如同人生起伏,隐喻命运无常;海棠枝蔓和莲花灯则象征着对自由、爱情和理想的大胆追寻。闫锐说他个人很羡慕剧中的魏莲生,“因为他很大胆,很坚定,虽然不知道未来怎样,但能毅然放弃现在的所有,迈步走出去。我在生活中没有那样的胆量,但是希望在艺术创作上,能有这样一份勇气。”

  如此完美的舞台效果离不开主创对每个细节的追求完美。据悉,戏里的家具都是剧院师傅自己制作、自己刷漆,可谓“高奢定制”。常疆还透露,月亮门的高度是2.5米还是2.6米,大家还经过了一番讨论,最终确定为2.5米,常疆说别看仅是10厘米的差距,但他们就觉得台下观众的观感会有所不同,“还有我们铺的地毯,铺好后,远征老师会问演员地毯滑不滑,他很注意演员的安全。”

  今年除了《风雪夜归人》还有《骆驼祥子》

  谈及“经典保留剧目恢复计划”,冯远征表示有两个步骤,一是挑选什么样的剧目恢复,二是什么剧目在什么时机恢复。“今年我们有两部,一部是《风雪夜归人》,一部是《骆驼祥子》。北京人艺一直在演《骆驼祥子》,但今年想恢复1957年梅阡老师导演的那版,让年轻演员在舞台上感受一下,人艺老一辈艺术家留下来的《骆驼祥子》是什么样。”

  冯远征感谢观众对北京人艺的支持,“我们每一次谢幕时,你们的掌声是对我们、对艺术崇高敬意的最大支持。从这点来说,北京人艺永远感谢你们,因为你们是人艺排新戏、排好戏、演经典的最重要动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中央歌剧院《卡门》唱响沙特

  • 电影《日掛中天》主创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