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彰显家的温暖爱的力量——近期热门影视作品中的亲情书写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彰显家的温暖爱的力量——近期热门影视作品中的亲情书写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5-16 09:47

  杨洪涛

  近期,一些聚焦亲情叙事的影视作品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如《六姊妹》《北上》《青山是故乡》《180天重启计划》《水饺皇后》等。亲情是萦绕人们一生的生命体验和情感联接。影视作品中的亲情书写,有时只需要偶然发生的一件事、不经意间的一句话或者多年前的一件信物,就能瞬间激活观众血脉里的基因密码,成为缝合故事逻辑、塑造人物形象、制造戏剧冲突的动力。

  《小巷人家》剧照。

  家的意象:情感归属与精神寄托

  在中国人的伦理观念里,“家”是亲情的根据地,是具象的房屋、家具、陈设、装饰,也是抽象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港湾。家和万事兴,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国人向往的家庭关系理想状态。除了以家庭为叙事核心的家庭伦理剧之外,传记片、喜剧片、历史剧、农村剧等创作类型都常有涉及家庭关系的情节并影响着作品的叙事逻辑和故事走向。

  《180天重启计划》剧照。

  近期的许多影视剧中,家庭关系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上》里的花街小院住着五户人家,他们守望相助,结下如家人般的情义。他们恬适、和睦地生活着,在一方最抚凡人心的小天地里,讲述着颇有烟火气和人情味的运河故事。剧中的夏凤华、谢望和等人自幼深受家庭影响,如父辈一样对运河和花街有着浓浓的眷念和深深的乡愁。于是,当他们得知大运河启动“申遗”之后,果断回到家乡,为大运河的保护和发展贡献力量。《小巷人家》里的一方小院住着两户人家。黄玲贤惠温柔,宋莹泼辣外向,性格互补的两位女主人成为好闺蜜,像亲姐妹一样共同打理那片温暖的小天地,一起抵挡风雨,一起玩笑打闹,一起看着孩子们长大。两家的儿女从小就在充满爱和温暖的环境里成长,终成栋梁之材,又喜结儿女亲家,让两家人有了共同的血脉传承。《水饺皇后》中,饺子作为亲人团圆的象征贯穿全片——从母亲为臧健和包“上车饺子”送行,到臧健和为女儿们包饺子维系亲情,再到臧健和最终创立“湾仔码头”品牌,影片通过这个意象,将家庭关系转化为故事发展的关键引擎:被丈夫抛弃后,臧健和与邻居结成互助家庭,在“非血缘家人”支持下,将对家的眷恋升华为奋斗信念,最终完成从流落街头的单亲母亲到叱咤商业帝国的传奇女性的蜕变,彰显了中国家庭伦理中“以情聚力”的精神力量。

  《水饺皇后》剧照。

  血缘密码:身份认同与精神纽带

  亲情如静水深流般恒久涌动在人们的血脉之中,它不像爱情那样轰轰烈烈,也不像友情那样需要各种因素的维护和加持。亲情因为血缘而刻入每个人的基因图谱且如影随形。血缘被先天赋予而无法改变,时常给人以宿命感和归属感。人们一旦有了血缘关系,就会被召唤到同一群体中,获得某种精神归属,承载某种共同使命和荣辱兴衰。这种基于血缘的精神契约,构成了中国人根本的身份认同密码。

  《脐带》剧照。

  影视创作者在撰写人物小传时,习惯于细致阐述人物的原生家庭和血缘关系,以此解释人物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及其性格特点和处事方式。在塑造人物时,血缘关系经常成为角色性格特征和行为动机最合乎情理的依据。《六姊妹》里何家六姊妹中,老大和老六的年龄差有将近20岁,老大和老二年龄相仿也最明事理,替母亲分担着家庭责任;老三和老四夹在中间容易被忽视,缺乏存在感;老五和老六一个野蛮生长,一个恃宠而骄。六姊妹性格各异,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后因母亲偏心,六姊妹渐生嫌隙,即将分崩离析。但最终血脉亲情战胜了一切,六姊妹重新团聚在一起,也更加理解“家”的意义。《青山是故乡》里,董家因二儿媳投资失败而濒临破产,当债主们上门围堵讨债之际,是亲情唤醒董氏家族的人们,有血缘关系的男女老少纷纷接济董家,帮助董家渡过难关,展现了血浓于水的朴素情感。电影《脐带》里的音乐人阿鲁斯带着患有阿尔兹海默病的母亲重回故乡。在辽阔的草原上,为了防止母亲走失,阿鲁斯用一根绳子系在两人腰间,像脐带一样连接起母子间浓浓的血亲。阿鲁斯陪伴母亲走过生命的最后时光,而母亲也完成人生的最后心愿,安静从容地归去。

  《青山是故乡》海报。

  代际回响:冲突化解与情感传承

  在亲情叙事中,代际关系是制造戏剧冲突极为有效的因素。代际冲突包括性格冲突、价值冲突以及时代变迁带来的认知差异等。父母在生命的中途孕育了儿女,也自此有了永远无法放下的牵挂。胎儿在母腹中的躁动是对母亲最初的呼应。自从有了自主意识和认知能力,新生儿就对母爱和父爱有着强烈的渴望,而父母总是给予儿女毫无保留的爱。然而,儿女对父母的感情总会经历一种宿命般的轮回。童年时的依赖、青年时的叛逆、中年时的和解、老年时的思念,一代又一代人重复着相似的心境。在《水饺皇后》《北上》《180天重启计划》等作品中,孩童总是对父母百般依赖,当他们长大成人后,就迫不及待地想挣脱父母的束缚自由飞翔。就像《脐带》里的母亲所言:“我的小鸟们都飞走了。”在《乘船而去》《六姊妹》等作品中,人到中年的子女在经历了为人父母的辛劳和岁月的磨砺之后,最终都与父母达成和解。

  在代际冲突中,母女之间似乎更容易掀起波澜并产生隔阂。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在家庭、职场、婚姻、生育等方面的观念变化比男性更大。因此,母女之间的冲突感往往更为强烈,也更容易营造戏剧情境并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180天重启计划》创新性地采用双时空蒙太奇手法,展现了一对母女跨越时空的代际对话。剧中,母亲吴俪梅与女儿顾云苏在平行时空的交替叙事中,展开各自28岁的人生故事,既凸显了两代人的观念碰撞,又层层递进地揭示了她们各自的心灵创伤。最终,这对母女突破隔阂,达成深刻的和解。这种叙事方式既保留代际冲突的戏剧张力,又为观众提供理解两代人差异的新视角。《青山是故乡》里,剧作借董家三兄妹与父母之间的观念冲突、性格冲突和利益冲突,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并以此观察农村的乡规民约、风土人情,探讨当下农民的生活诉求和人生梦想。

  中华民族是重视亲情的民族。中国人的亲情蕴含着道德观念、天伦之乐和家国情怀。影视创作对于亲情的守望与礼赞,是时代赋予创作者的责任,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配图均为网络图片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开幕倒计时1天

  • 倒计时1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