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节制的演绎 向上的人生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节制的演绎 向上的人生

来源:北京晚报2025-05-12 09:49

  韩轩

  作家陈彦的茅盾文学奖作品《主角》,讲述了“秦腔皇后”忆秦娥的成长故事,近日,北京演艺集团根据这一作品改编的舞剧《主角》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式迎来首演,北京歌剧舞剧院的舞者们带来一场看似“大女主”但绝非爽剧的主角成长故事。

  乍一看,舞剧《主角》是以时间顺序展开,讲述的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商品经济社会到来,再到注重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今时代的历程。但看罢全剧会发现,《主角》并没有把线性叙事一以贯之,而是以忆秦娥的人生为切片,构建起“被迫学戏”“打磨成角”“感情纠葛”“舆论裹挟”等篇章,用忆秦娥人生主题的变奏,为观众展现“主角”形象的复杂与多元。

  剧中,导演王玫对舞蹈的使用十分克制,把舞蹈内化进忆秦娥这个有些苦涩感的人物形象之中,没有满场大开大合式舞段。或许很多人走进剧场看《主角》,期待的是舞蹈演员像戏曲演员一样甩开架势起舞,但《主角》中的舞者并未如此,而是以近乎写实的肢体语汇还原着戏曲演员日常的热身、踢腿、练功。抱着看酣畅淋漓舞段的观众会感到失落,但这些看似“非舞”的肢体表达,表现的是忆秦娥日常练功的真实状态,也是对角色生命状态的精准捕捉。

  在表现情感方面,三段双人舞展现了忆秦娥与封潇潇、刘红兵与石怀玉的感情经历,折射的也是忆秦娥的不同心理状态。三个舞段中,忆秦娥与封潇潇的双人舞最为精彩。两人互生朦胧情愫,却从未真正在一起,《主角》上演了一段极少有肢体接触的双人舞。男女舞者对望、奔赴、互动,在舞台上近在咫尺,却始终不曾相拥,更别提如托举般的大动作了——这在男女双人舞的编舞上几乎难以想象。但忆秦娥和封潇潇的感情正是如此,若即若离,即将触碰便立刻缩手,不仅表现出两人的情感状态,更极大地烘托了情绪,是全剧的高光桥段之一。

  纵观舞剧全场,导演王玫还喜欢把忆秦娥放置于舞台的中后区,把舞台的前景留给群舞。改革开放后,老戏受商业浪潮冲击,逐渐衰落,忆秦娥却在后景专心“唱戏”;当前景是热闹嘈杂的茶馆时,当没有人尊重忆秦娥的表演时,忆秦娥依旧在后景中“唱戏”;面对裸画事件,忆秦娥在众人的舆论中走向舞台后方;在尾声的高台镜面上,忆秦娥依旧在后区,戏曲艺术已薪火相传,她的个体剪影却被映照得十分孤独。

  这种反复出现的独特设置,似乎在传递着导演建构的独特视角。历史的洪流如同滚滚不息向前的车轮,个人被历史裹挟着,推着向前。正如忆秦娥,她对艺术虽然痴狂,但她的成功绝非来源于天赋,而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苦功,正如陈彦在原著中传达的,真正的舞台主角,往往是“整个行当吃苦最多的人”。在她的人生中,艺术上的坎坷与成长,感情上的分分合合,都不是忆秦娥自己能控制的,社会历史的大背景和艺术更迭的规律难以撼动。

  在大历史面前,个人是渺小的。由此观舞剧《主角》,它必定不是一部主角走上人生巅峰的“爽剧”,没有“秦腔皇后”在舞台上飒爽英姿的A面,没有大女主一雪前耻傲立群雄的霸气,而是在B面不断地挣扎向前,在历史的洪流里、在诸多舆论形成的声场中寻找自己。《主角》给人的观感是苦涩的,就好像在深夜里静看严肃文学,放下书,巨大的冲击令人思绪难宁。记者方非 摄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舟山:做好台风过境后防范应对工作

  • 国航开通北京至阿拉木图直飞航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