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演唱会“百花齐放”!音乐与城市双向奔赴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演唱会“百花齐放”!音乐与城市双向奔赴

来源:文汇报2025-04-17 10:01

  ■记者 姜方

  中国内地流行女歌手单依纯4月18日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加场票4月14日开售,1.2万张门票迅速售罄;欧美乐坛传奇唱将玛利亚·凯莉、先锋唱作人莫文蔚上海站演唱会,不约而同地在4月15日开启预售;紧随其后,华语乐坛常青树林忆莲的上海演唱会将在4月22日开票……此外,孙燕姿、汪明荃、陈明、孟庭苇、苏慧伦、金池、陈慧娴等实力唱将在申城接连登场。根据大麦网、票星球等平台数据,今年春夏之际,有十余位中外人气女歌手将在上海举行大型演唱会,“想看”人数总计超过215万。

  大型演唱会票房领跑全国,持续吸引国际顶级演出落地

  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报告》,去年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众人数超过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成为演出市场票房成绩最为突出的品类。大型演唱会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城市群,总票房产出占全国的63.5%。城市票房上,上海持续领跑全国。

  事实上,作为亚洲演艺之都,上海凭借深厚的文化消费基础与文旅融合优势,持续吸引国际顶级演出落地,也以包容性与多元性成为全球顶尖音乐人的“必争之地”。今年一季度,上海审批演唱会、音乐节等大型项目超过40场。二季度,依旧延续“周周有大型演唱会”的态势。

  4月18日至20日,00后歌手单依纯将以“纯妹妹”之名在上海迎来首轮巡演收官之战,成为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首个连开三场的新生代女歌手。从2020年《中国好声音》夺冠时的青涩模样,到如今在舞台上收放自如的成熟表现,她的蜕变有目共睹,并以极具辨识度的嗓音和细腻的情感表达积累了大量粉丝。在上海,观众不仅可聆听到《永不失联的爱》《想你时风起》等代表作外,还将体验到充满松弛感与青春气息的舞台,从清新风格到先锋设计,单依纯将大胆尝试多元造型。

  时隔11年,玛利亚·凯莉将于5月16日至17日重返虹口足球场,带来“Celebration of Mimi”2025上海站演唱会。作为全球唱片销量超2亿张的歌手、当之无愧的现代流行音乐演出标杆,她将现场演绎近20首公告牌冠军单曲,包括《英雄》《我们属于彼此》等经典之作,展现其标志性的五个八度音域与即兴转音技巧。

  莫文蔚的“大秀一场”演唱会则主打创新。5月31日,她在上海体育场与三位资深音乐人组成“The Masters(大师赛)”限定乐队,以摇滚风格重新诠释经典曲目,并首演全新创作作品。一路走来,莫文蔚以先锋姿态、鲜明个性和高辨识度的声线,在不少歌迷的青春岁月里留下回响。这一次,以经典情歌风靡歌坛的她将在申城释放摇滚能量,与观众们上演热力四射的舞台互动。

  林忆莲将于7月5日在上海体育场呈现《回响 Resonance》2025巡回演唱会。这场以“时空交错”为主题的演出,通过旋转舞台与沉浸式光影特效,串联她横跨40年的音乐旅程。从《至少还有你》的温暖、《不必在乎我是谁》的深情到《铿锵玫瑰》的坚韧,再到近年力作《归零》《柿子》的创新演绎,经典与新作交织,预计将引发万人合唱。

  举办场地“多点开花”,释放城市消费新动能

  音乐与城市双向奔赴,上海近期演唱会市场呈现“百花齐放”态势,迎来多位实力女歌手,她们将用音符串联起记忆与期待。孙燕姿《就在日落以后》巡演将于4月26日、28日亮相上海体育场,两场8万张门票开票即告罄。孟庭苇“孟里花落知多少”35周年巡回演唱会、陈慧娴“Fabulous 40”巡回演唱会等怀旧专场陆续定档,覆盖不同代际乐迷审美需求。

  上海演唱会的举办地已不局限于大型体育场和体育馆,而是“多点开花”,走向剧场和商圈。比如,“阿姐”汪明荃将于5月3日首次在家乡上海开唱,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为歌迷带来融合粤剧与流行金曲的曲目,展现多元艺术魅力。6月28日,金池将在北外滩友邦大剧院举办“热爱且擅长”演唱会,用歌声讲述故事。而苏慧伦和陈明的演唱会则开进了商场——举行地分别在位于瑞虹天地月亮湾3层的上海MODERN SKY LAB和久事·上海商城剧院。

  演唱会不仅带动演出市场的繁荣,也是城市流量入口。《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报告》显示,去年,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除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当“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渐成常态,大型演唱会的多场景植入,将为文旅商体展融合带来更多可能,激发消费的新动能。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漫动时节丨今日七夕,“晒”点什么?

  • 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第二场记者招待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
2025-08-28 09:35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025-08-27 09:36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2025-08-27 09:47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2025-08-27 09:45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2025-08-27 09:45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2025-08-27 09:43
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中国空间站上的无容器材料科学实验柜,成功把钨合金加热到超过3100℃,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项工作不仅验证了我国自主设计的空间材料科学实验柜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也积累了大量的超高温材料在轨实验的原始数据。
2025-08-27 09:42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应用已渗透社会生活各领域。深入分析AI“信口开河”成因,需从技术、数据和监管三个维度进行考量。(摘编自《工人日报》,原题为《防止AI“信口开河”,技术伦理建设刻不容缓》)
2025-08-26 10:27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日前批准发布《动力锂电池运输安全及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起实施。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其安全高效运输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
2025-08-26 10:27
截至2025年8月22日,今年中国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实施58个科学与应用项目,实验次数2.6万余次,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800余公斤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27种,获取科学数据110TB。
2025-08-26 10:27
暑期,不少家庭选择前往户外戏水游玩。胡越凯介绍,大家常说的“食脑虫”属于“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多生于潮湿的土壤和淡水中,包括福氏耐格里属阿米巴原虫、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原虫和棘阿米巴原虫。
2025-08-26 10:2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