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感受力会长出自己的生命线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感受力会长出自己的生命线

来源:人民日报2025-04-17 09:52

  莫 非

  从小跟着奶奶看戏,我的启蒙教育来自戏台以及奶奶讲的戏文故事,《杨家将》《铡美案》《西厢记》《白蛇传》……戏文里人物的想与做,潜移默化间为我人生之初植入价值观:爱国,爱民,正直,仁义,诚信,和善。那时我就想着,长大了也学戏写剧,给奶奶看,给好多好多人看!

  大学毕业,我到广东粤剧院工作。我常常思考,如果我们只是继承前辈留下来的老戏,没有创新与发展,那艺术传承的岂不是只有过去,虚空现在,更何谈将来?艺术当随时代,我们必须创作属于当代表达、被当代人铭记的作品。

  2015年,我创作了《白蛇传·情》,借流传千年的白蛇传奇故事,找寻“情”的当代表达。这种情感诉求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丰盈,人物、情景、唱词、对白在我心里冥想过无数次,呼之欲出,合曲唱念即生成。序是一首曲:“圆我的愿,心事千年,只等你遇见。西湖雨里,为我撑起一片晴天,伞下,羞的嫣然,是六月莲。”不同于传统粤剧唱词惯用的五言、七字句、十字句,而是诗歌形式的长短句、顿句,但遵守着粤剧唱词特有的韵辙平仄,新式循旧例,描摹牵引“万物有灵、众生有情、世间皆美”的境地。

  作为粤剧编剧,自己剧本里的唱段、曲牌填词、新曲,自己得唱得出来,这样方可检验是否押韵对辙,平仄相间,顿句吻合,合乎曲牌。秉承传统准则写剧写词,要求一曲压一韵到底,词句平仄参差九音,问字循腔辗转和律。剧本生成仿佛是极短时间的灵动,却离不开我在粤剧院十几年随团演出打字幕的积累。所有演出的老剧本唱段、曲牌唱诵,是一次次温习熟稔于心而成的自然、果然、必然。所有熬的夜、读的书、求的学、练的功、行的路,旷日持久点点滴滴的心力,都将盛放出属于自己艺术创作的“步步莲”。

  5年前,我创作了一部反映近代以来广东佛山三水女人去新加坡当劳工的现实题材作品《红头巾》。她们命运坎坷,却依然坚守着身心的尊严;她们饱经苦难,却从不曾因苦难而磨灭内心的念想;她们历尽风霜,却从不曾因风霜而失去心底的温情。我想做一部具有不一样审美质感的现代粤剧。它是现代散文诗剧,是一种独特的表达,不再纯粹讲故事,要更多呈现生命沧桑漂泊中的微弱至强。我想打开现代粤剧文本表达的维度,凝练一种含蓄拙朴的审美品格,使剧目具有“上善若水”的况味和哲意。

  我的老师曾和我讲:“如果自我感觉还不够达意,一定还有空间让你再钻进去,石缝里边再撬进去一点,用光亮把缝隙给撑开,一点点打开独属于你的天地。”当我的笔感到没那么轻松地写出不一样的情感时,正是我切切地走进了人物的情感深处,感受力像爬山虎一样从墙缝岩层里面钻出来,长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线。

  我曾70多次往返藏族聚居区采风。2024年8月开始,我着手创作一部以清末广东籍外交官张荫棠致力藏务、稳固藏域、安定民心的史诗剧。冬季,我一个人、一个司机、一部车从拉萨出发,沿着张荫棠当年冬天入藏的路线行走。古战场,日暮云沙,一切安静到仿佛能听到那时的枪急炮响,战士嘶喊……此时此地,强烈的愿力在我心中生成:愿我家国,强盛!如此纯净安宁的高原,如此善良纯和的民族,再也不应经受冷酷的欺骗与残酷的战争。这种情感伴随我伏案10月,写成万字的藏粤史诗剧《驻藏·张大人》。其间,我回想在藏地数年、数万里行途的所见所听所感,点点滴滴化为我与剧中人物共同仰望的苍穹明月、共同践行的不枉不负、共同守护的万里河山。

  戏曲承接传统,应该创作怎样的作品,怎样去创作作品?创作者的学识底蕴赋予作品力度;情怀是作品的品格,决定了作品的广度与温度;意志更是最难得的定力,决定了创作最终所能抵达的高度。所谓,清漆藏古拙,大道露天真。

  (作者为粤剧编剧)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即将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