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街舞刮起浩荡“东风”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中国街舞刮起浩荡“东风”

来源:文汇报2025-03-27 10:56

  ■记者 宣晶

  “东风”浩荡,应势而动。4月4日、5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师生将携街舞剧场《借东风》亮相云间剧院,在“上海之春”刮起街舞创作“中国风”。虽取材于《三国演义》,但《借东风》并未复刻原著情节,而是聚焦“风”这一独具中华文化韵味的意象展开创作,探寻“逍遥忘我”“万物并育”的东方哲思。

  此前,一组少年街舞选手“小孩哥”在国际大赛“炸场”,彰显了“中国风”街舞创作方向迎来“大好时光”。在《借东风》编导之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流行舞蹈专业负责人,也是HHI世界街舞锦标赛精英级裁判的叶正看来:“中国街舞何尝不是赢在了‘借东风’——挖掘传统文化瑰宝,由表及里地展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街舞在街头?不,在剧场也在云端

  为何想到用街舞语言讲述三国故事?“‘诸葛借风’的经典桥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式浪漫,更传递着源自中国古典美学的逍遥之感。”叶正表示,这种尽情肆意的精神状态,与舞者在音乐中进行身体想象时的忘我状态是相通的。

  AI生成的“大手”意象抢占眼球,舞者散发的气场肆意张扬,让人生出“今夕是何年”的错觉。“我们不想单纯把历史典故用街舞的方式重新演绎一遍,而是要在音乐、氛围、情绪和能量上,寻找中国文化与街舞的沟通点。”叶正表示,《借东风》以感性的视角,传递着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时势交转,命中的“东风”或许近在眼前。

  作为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的委约作品,《借东风》于2024年金秋首演于上戏剧场。如今,该作将以全新姿态亮相“上海之春”舞台,主创团队不仅更新了舞段和结构,还增设与观众互动交流的环节。记者发现,以往街舞群舞表演采用大齐舞的编排方式,如今正在向着更“剧场”的创作方式延伸,并且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迅速在“云端”聚集人气。将风之意境与街舞表达桥接在一起,《借东风》幻化出“风起”“风停”“风逆”“风顺”“风疾”“风徐”的六个诗意空间,通过不同风势转换来推进情感、叙事以及能量的变化。

  舞台上,Hip-Hop(嘻哈舞)、Locking(锁舞)、House(豪斯舞)、Popping(机械舞)、Waacking(甩手舞)等“舶来品”舞种,与“云”“孤舟”“灯影”“月亮”等中式美学意象共融,形成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下之间的连结。“在呈现上,我们运用舞蹈剧场的形式,刷新了‘街舞在街头’的传统观念。”编导之一、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师饶宇弘透露,在酣畅淋漓的激舞与细腻动人的抒情段落之间,还加入轻松诙谐的逗趣桥段,让观众感受街舞的多元魅力。记者获悉,这台别具一格的演出受邀参加澳门艺术节,将在更多场域展示中国街舞青年的创作才华与朝气活力。

  “功夫街舞”燃爆海外只是刚刚开始

  “中国‘小孩哥’燃爆国际大赛!”近日,在法国举行的Juste Debout世界总决赛中,10后选手符隽熙与宋皓铭以“功夫街舞”惊艳全场,最终闯进Hip-Hop项目四强。两人把拱手作揖、引颈豪饮等中华传统礼仪引入表演,使轻盈灵动的舞蹈律动与醉拳“形醉意不醉”的松弛表达水乳交融。在他们的多轮“斗舞”对决中,中国武术与街舞动作相得益彰,太极的刚柔并济、少林的力量爆发、咏春的力量控制让表演更具质感。“这些年来,街舞的中国本土化发展做得非常好。”在叶正看来,无论是“小孩哥”的醉拳拿高分,还是“变脸”手法惊艳国际赛场,都是“中国风”创作在今年春季的一次爆发。

  在中国式“新街舞”顺势而起的同时,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于2018年向教育部申请成立全国首个本科学位的“流行舞蹈(街舞)专业”,开启我国街舞高等教育的新篇章。“与街舞工作室相比,高校教学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持续性。学生练好锁舞和豪斯,加强四肢的灵活性、协调性,这些只是搞定了街舞‘基本盘’。而修习中国舞、民族舞、现代舞等舞种,学习艺术史等文艺理论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高层次舞蹈表演、创编和管理人才。”饶宇弘告诉记者,师生共同参与《借东风》艺术创作,就是流行舞蹈专业一次宝贵的教学实践,希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下去,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街舞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身体想象空间。

  《文汇报》 (2025年3月27日 05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 科学报国正当时|从日常用品到尖端科技,高分子材料如何改变世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天气越来越热,我们中医院急诊西北角的药膳坊门前,同样“火热”。现在,“中医药+餐饮”在很多地方越来越火,药膳面包等产品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也带动了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知识和养生理念。
2025-06-12 09:37
中毒、缺氧、病原体侵袭……这些突如其来的“变故”会诱发生命应激反应。
2025-06-11 09:27
传统人工智能研究聚焦于物体识别准确率,却鲜少探讨模型是否真正“理解”物体含义。
2025-06-11 09:26
为满足小农户的粮食干燥需求,该所联合国内多家单位研制出智能化可移动牵引式烘干机。
2025-06-11 09:25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以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为目标,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2025-06-11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