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来源:中国戏剧家协会2025-03-25 15:54

  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活动将于2025年5月8日至21日在上海举办。涵盖11个戏曲剧种和话剧、舞剧等戏剧艺术门类的17位演员将为广大观众奉献17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3月25日上午,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话剧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夏煜静,上海市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出席发布会。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由中央批准,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自1983年创办以来,梅花奖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育新人、推精品,至今已走过42年的光辉历程。本届梅花奖初评经全国院团上报、各省市剧协推荐,共有62名优秀戏剧演员进入初评,包括戏曲51人、话剧4人、歌剧2人、舞剧4人、儿童剧1人。在公平公正原则下,经初评评委集中审看录像、审慎研判,以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了17名演员进入终评,包括戏曲演员14名、话剧演员2名、舞剧演员1名。梅花奖终评将以剧目现场展演的形式进行。经终评评委现场观摩后,差额评出15名获奖演员,结果将于5月21日晚举行的“中国戏剧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颁奖晚会”上,与第26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的5部获奖剧作一同揭晓。5月22日,组委会还将举办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座谈会和下基层慰问演出等活动。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迈向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本届入围终评的演员呈现出剧种多样化、地域分布广的特点,涵盖了北京、上海、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南、江苏、福建、浙江、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京剧、昆剧、河北梆子、秦腔、曲剧、婺剧、锡剧、湘剧、蒲剧、柳子戏、台州乱弹以及舞剧、话剧等多种戏剧表演艺术门类。17名演员中,既有来自国家级、省市级重点院团,也有来自基层和民营剧团,年龄最小的是31岁。

  本届梅花奖评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演出导向,鼓励多演出,坚决纠正获奖就“入库”现象。报送剧目要求坚守戏剧本体和中华美学精神,纠正戏剧界长期存在的“舞美大制作泛滥”“泛剧种化”“题材同质化”以及“排一台扔一台”等不良现象。本届入围终评的剧目充分体现了“三并举”原则,既有整理改编传统戏,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其中,最能够展现演员艺术功底的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在本届终评中占比最大,包括京剧《铡判官》、昆剧《烂柯山》、秦腔《焚香记》等。入围本届终评的新编历史剧(古装戏)包括湘剧《夫人如见》、蒲剧《精卫填海》等,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再现了深入人心的历史人物和经典故事。入围本届终评的现代戏京剧《智取威虎山》、曲剧《信仰》等则实现了红色题材的艺术表达。此外,入围本届终评的话剧《四世同堂》《主角》均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在保留原著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实现了作品文化内涵的戏剧升华。舞剧作品《朱鹮》则以中国古典舞的现代化,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本届梅花奖在评选中首次开辟了民营剧团的申报通道,把中国剧协民营戏剧工作委员会列为申报单位,让广大的民营戏剧力量参与这一奖项有了制度保障,其中一名民营院团的演员成功入围本届终评。本届梅花奖还鼓励未曾获奖的地域、剧种的演员参评。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演员首次进入终评,是对中央“文化润疆”政策的有力践行。本届梅花奖以平衡发展为目标,优化戏剧生态,促进戏剧全面繁荣。入围本届终评的剧种不仅有全国性或省级大剧种,还包含了柳子戏、台州乱弹等稀有剧种,其中台州乱弹是第一次入围终评,实现了梅花奖终评历史上地域和剧种的突破。

  入围本届终评的35周岁以下青年演员共有5位,是2015年奖项改革以来最多的一届。另有7名青年演员从中国剧协往届主办、承办的“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艺苑撷英”“新时代戏剧英才培养工程”表演人才培训班等活动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终评。

  此次梅花奖首度落地上海,将通过多种创新元素,进一步彰显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的文化魅力。活动将以“梅花竞放戏聚东方”为主题,除了17台终评剧目集中展演外,还将开展34场演前导赏及演后谈、1场主题研讨会、1场获奖演员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演出票务将首次采用市场运营与惠民公益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人群走进剧院。活动期间还将在商业街区开展“梅花绽放在上海”商圈快闪展,形成全城开花、处处有戏的生动局面。

  本届梅花奖在评选工作中所体现的多维突破,既体现了戏剧工作者对戏剧艺术本体的回归与坚守,更是以改革思维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有力实践,对推动我国戏剧文化的发展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最终花落谁家?让我们共同拭目以待!

(孙 竹)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