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久别·重逢》: 时空褶皱中的自我救赎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久别·重逢》: 时空褶皱中的自我救赎

来源:北京日报2025-03-25 10:24

  冯新平

  《久别·重逢》以奇幻爱情为外壳,实则编织了一场关于自我救赎与人生遗憾的深刻对话。影片通过中年音乐人苏升华(郑伊健饰)与初恋夏文萱(蔡思韵饰)的重逢,串联起两段时空的纠葛——少年时期的青涩暧昧与中年困顿的颓唐迷茫。导演梁礼彦巧妙运用双线叙事与时空穿越元素,将观众带入一场“与自己对话”的心灵旅程。无论是少年时期未说出口的告白,还是中年时期面对人生低谷的逃避,影片始终叩问一个核心命题:当时间流逝,我们如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导演在叙事中埋下诸多隐喻:夏文萱的“穿越”不仅是物理意义的时空跳跃,更是苏升华内心对纯真年代的追忆与救赎渴望的投射。影片并未止步于爱情片的浪漫框架,而是借奇幻外壳探讨更普遍的人生困境——中年危机、梦想失落、情感遗憾。正如片中那句发人深省的提问:“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去任何一个时间,你想去哪里?”这一问,既是对角色的拷问,也是对观众的邀请。

  《久别·重逢》剧照

  郑伊健以颠覆性的表演诠释了苏升华的中年困局。褪去《古惑仔》时代的硬朗形象,他将一个失意音乐人的颓废、脆弱与自我厌弃刻画得入木三分:痛风发作时的佝偻、面对旧爱时的闪躲、创作瓶颈时的暴躁,细节中尽显角色的破碎感。而陈卓贤饰演的少年苏升华,则以青涩的执着与音乐才华,为角色注入生命力。两人虽外貌差异显著,却通过相似的肢体语言与情感逻辑,构建出角色的连贯性。

  相比之下,许恩怡饰演的少女夏文萱成为争议焦点。部分观众认为她以夸张的肢体语言(如摇头晃脑、瞪眼卖萌)诠释“古怪可爱”略显生硬,削弱了角色的深度。然而,蔡思韵的中年版夏文萱则以细腻演技弥补了这一缺憾,她将绝症患者的虚弱与对旧爱的隐忍演绎得克制而动人,尤其在临终戏份中,一个眼神便道尽半生遗憾。

  影片的视觉呈现堪称一大亮点。主要取景地包括日本爱媛县、高知县等地,以及香港特色小店和长洲慢生活场景,导演以清新柔和的色调捕捉了日本乡村的静谧与长洲渔港的烟火气。少年时期的秘密基地、中年重逢的医院长廊、葬礼上的雨幕……每一帧画面都如散文诗般流淌着“物哀”美学,令人联想到新海诚电影《你的名字》中时空交错的唯美意境。

  配乐则成为叙事的重要推手。原创钢琴曲《Last Song for You》贯穿全片,既是苏升华未完成的音乐理想,也是两人情感的隐形纽带。少年时期唱片店的邂逅、中年时期的葬礼诀别,音乐始终充当着时空穿越的“钥匙”,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尽管影片在香港上映后收获“近年最纯粹爱情片”的美誉,票房却仅勉强回本(约1000万港元),与同档期商业大片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反差折射出香港爱情片在当代市场的尴尬处境:观众既渴望跳出“警匪黑帮”的类型窠臼,又对慢节奏文艺片缺乏耐心。部分批评声直指剧情“老套狗血”,尤其是中年男主角与少女的互动被质疑“违和”。

  然而,若抛开商业桎梏,《久别·重逢》的价值恰恰在于其“不合时宜”的坚守。它拒绝以戏剧化冲突博取眼球,转而用细腻的日常片段唤醒观众的情感共鸣——无论是少年时期通宵煲电话粥的悸动,还是中年时期在便利店默默分享关东煮的温情,皆是对“纯爱”本质的回归。

  《久别·重逢》并非完美的作品,其叙事节奏的温吞与部分角色的扁平化无可否认。但它以勇气撕开了香港类型片的固化标签,在商业与艺术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方诗意空间。当苏升华最终穿越回过去,与少年时代的自己共同完成那首未竟之歌时,影片完成了对“救赎”的终极诠释:真正的治愈,不是改写过去,而是接纳遗憾,与当下的自己和解。或许正如一位观众所言:“这不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而是一场与自己久别重逢的仪式。” 在快餐文化肆虐的当下,这份对初心的凝视与对生命温度的珍视,已足够珍贵。(作者为文艺评论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龙山:强降雨后恢复生产生活

  • 走进南博会旅居云南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