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哪吒扛枪?AI魔改太离谱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让哪吒扛枪?AI魔改太离谱

来源:北京晚报2025-03-14 10:19

  记者 孙奇茹 鹿杨

  时而街边撸串、时而T台走秀、时而举起机关枪扫射……你能想象这是哪吒和敖丙吗?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摘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AI魔改也蹭上了电影中的角色。在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针对“AI魔改”的管理提示新规出台3个月后,记者调查发现,互联网上仍频繁有AI魔改的音频、视频出现,影视角色、明星、企业家都成了被魔改的对象。

  乱象

  “老奶奶抱着哪吒过马路”

  “天雷滚滚我好怕怕,劈得我浑身掉渣渣。”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一出场,市民陈女士眼前的短视频里,哪吒就手持机关枪在土肥坡对着土拨鼠们狂轰滥炸。

  “要不是我看过电影,没准真会以为这个场景是真的。”陈女士一边说一边向下滑动,系统竟一连给她推送了好几条有哪吒、敖丙、申公豹等角色的视频,其中一些画面令人啼笑皆非。“这个老奶奶抱着哪吒过马路的视频,就更不像话了!”陈女士气愤地说。只见视频中,哪吒不仅出现在了现代城市场景中,身旁还有一位穿着西服套装、满头白发的老奶奶,一把抱起哪吒在马路上狂奔。“这样的魔改视频我一定不会让孩子看到,容易影响他的价值观。”

  AI魔改,即将经典影视剧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篡改和恶搞的行为。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哪吒”后发现,使用AI技术对《哪吒2》进行魔改的短视频不在少数,其中最火的一条转发量已超164万。在该视频中,哪吒出现在了《甄嬛传》的入宫选秀场景中,和甄嬛、沈眉庄、安陵容一同面圣选秀,并表演踢毽子等才艺。

  而在另一条获赞4.4万、转发达3万的短视频里,申公豹戴上了墨镜、穿上了西装,穿梭在写字楼中,嘴里还念叨着“凡是让你不惜代价的,你就是那个代价”等鸡汤语录。一些不明所以的网友留言“越来越喜欢申公豹,太通透了”“哪吒台词太精辟”,错把利用AI技术嫁接的台词当做原片。

  探因

  离谱魔改只为了引流收费

  实际上,AI魔改从去年开始便甚嚣尘上,甄嬛开上摩托车、林黛玉变成拳击手和贾宝玉对打、唐僧对妖精点头哈腰……只有想不到,没有变不了。广电总局去年12月发布的《管理提示(AI魔改)》提出,要严格落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审核要求,对各平台开发的大模型或AI特效功能等进行自查,对在平台上使用、传播的各类相关技术产品严格准入和监看,对AI生成内容做出显著提示。

  新规执行3个月,平台对AI魔改视频的主动审核有所加强,但也有不少“漏网之鱼”。记者注意到,有两条高赞魔改视频在发布之初,并未被主动注明“此视频为AI生成”,等它们的热度飙升后,平台才在视频下方用小字发布了“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的提示。即便如此,由于平台标识并不显眼,仍有网友被误导。

  同时,不少靠发布魔改视频招揽流量的账号开始转型AI魔改视频教学,企图再收割一波流量。“用AI一天做一百个视频,原创视频起号行不行”“AI生成魔改视频教学,掌握流量密码”“AI影视恶搞,抓住兴起的蓝海项目”……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这样的吸睛话术并不罕见。

  记者随机点进了一个生成甄嬛打架情节的教学视频,被引导添加了博主微信,领取工具包。添加微信后,记者发现,领取免费AI工具包只是噱头,这名博主实际上做的是收费带学徒、拉人头赚佣金的生意。“99元进AI训练营,流量变现后轻松赚回学费。”博主向记者展示了几名“学员”取得的成绩,声称有人发布4个AI视频一周就涨粉一万,有人新账号起号只用3天就突破10万浏览量。

  不过,记者进群后发现,所谓的AI训练营只是现成信息的简单集纳,例如,群主会提供哪吒AI走秀的图片素材以及一些AI工具的下载网址,让学员生成恶搞短视频并发布。“蹭哪吒这种有热度的话题,吃一个月(流量)还是可以的。”

  随后,记者又私信了一些发布AI魔改教学视频的博主,发现他们的套路很相似,都是为了将流量引至自己的社交群内,开设课程或者用同类所谓的“训练营”变现。

  在这些所谓AI训练营老师的指导下,学员发布AI魔改视频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博得更多流量并接广告变现。一名学员告诉记者,他进群的目的就是为了快速涨粉。然而,自己从年初开始发布AI视频,目前却只有几百个粉丝,离变现还有十万八千里。

  起底

  花9块9就能让“雷军”带货

  记者调查发现,不论雷军、马云、刘强东等知名企业家,还是刘晓庆、刘德华等文娱明星,只需要花9块9,就能让他们“开口”说话,至于说些什么,个人就能定。

  “仅需几句话,克隆任何声音,立等可取,还原度95%。”在电商平台上一家提供AI声音克隆服务的店铺页面,商家用显眼的字眼招揽着生意。

  商家负责人告诉记者,只需要提供时长1分钟左右的电话录音、录屏等包含人声的音频信息以及文案,他就能在半小时左右完成对任何声音的克隆。当记者提出克隆明星或雷军、马云等企业家的声音后,商家也表示没问题。定价方面,300字以内的“1条体验”9.9元,“4条优惠装”19.9元,10条特惠装39.9元,1500字以内的长音频则为59.9元。

  记者花费9.9元下单,将一段用手机在雷军视频号上录制的1分钟时长音频内容,以及一段提前用DeepSeek写好的“雷军推销某产品的文案”提供给商家后,不到半小时,一条从文本到音频都由AI工具生成的“克隆版雷军”语音就完成了。“各位米粉和女性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件重新定义‘安心’的事——不玩材质虚标、不搞溢价,让厚道守护每个月的特殊时刻!”商家提供的这段音频中,不仅音色高度仿真,连咬字习惯、语气停顿等都与在公开场合中讲话的雷军极为相似。

  “有一说一,太像了!”“只给了几句话,就给我完美地复刻声音了,太厉害了吧。”“声音克隆得挺像的,这个价钱很划算!”页面显示,这项克隆AI声音的服务已成功售出超400单,而在电商平台上,售卖同类服务的商家至少有数十家。

  反思

  如何避免AI被滥用

  AI魔改为何总是屡禁不止?长期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检测技术研究的瑞莱智慧联合创始人、算法科学家萧子豪分析,除了流量等商业利益考虑外,从技术角度看,一大原因在于AI工具获取难度不断降低。

  “随着技术快速进步,AI工具易获取性越来越强,AI技术的使用门槛降低,这对行业发展来说是好事,但也意味着以各种动机生成AI内容的成本降低了。”萧子豪透露,对于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个人或公司来说,基于开源社区里的免费资源,只需要花费万余元,就能在家中配置一台小型服务器,并让一些能够进行智能语音合成、视频生成的开源模型在服务器上“跑”起来,产出各种AI音视频内容。

  “AI工具本身是中性的,如何避免工具被不良动机的人滥用,是监管部门、平台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在萧子豪看来,由于个人用户判别能力有限,平台应尽可能对于所有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进行明显标注,并提醒用户或观众进行交叉验证,以免被误导。但目前来看,各平台尚未对此做出足够的投入。

  侵权主体及其手段隐蔽性强等特点,也给AI魔改的治理带来较大挑战。记者体验一些视频生成平台发现,非会员用户制作的AI生成视频会自动打上“某某AI”的水印,但如果用户花上十余元到数十元不等的会员月费,就能实现无水印。“当你看到一段AI魔改视频时,早已不知转手了多少次,而最初制作这个视频的人和AI工具也极难溯源。”萧子豪说。

  小米创始人雷军发文建议加强对AI换脸拟声的治理。他建议,应明确AI换脸拟声应用的边界红线,完善侵权证据规则,加大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关部门应支持平台企业开发可精准识别人工智能深度合成内容的技术,优化升级通信软件和内容平台巡查审核机制、投诉举报机制、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及时阻断问题内容传播。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莫斯科举办

  • 数字赋能传统产业 激活民企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