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猫猫的奇幻漂流》:无对白,更享受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猫猫的奇幻漂流》:无对白,更享受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3-07 14:59

  张海律

  有些时候,一个创意还不错的短片,有着发展成长片的潜质乃至远超预期的命运走向。《花样年华》25周年重映之际,王家卫在与AI的对谈中提及原先要拍的是“三个关于食物的故事”,最后就把其中之一、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电饭锅”保留了下来,逐渐衍生成了《花样年华》。而近日登陆国内院线的无对白动画《猫猫的奇幻漂流》,也是从一部七分半钟的短片《Aqua》(《水族》)开始的,短片讲述的是一个小黑猫面对汪洋大海,战胜内心恐惧的可爱故事。

  那么后来呢?如果地球等来了“未来水世界”,如果世界上没有了人类,这只具有勇气、不再怕水的小黑猫又会有怎样的遭遇、经历和命运?如果小黑猫有了新朋友,会有什么不同?面对这些如果,创作者金兹·兹巴洛迪斯绞尽脑汁提供解决方案,进而成就了这部今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高口碑的拉脱维亚动画《猫猫的奇幻漂流》。

  漂流动物们几乎没有拟人化设计

  电影没有半句对白。作为主角的小黑猫和同它一道漂流的动物们,都没有便于人类认知的名字,也几乎没有被进行拟人化的设计。说“几乎”是因为确有例外,卡皮巴拉因为叫声太过尖锐刺耳,“不幸”地被声音设计师以幼年鸵鸟的声音取代。好吧,这也不是“拟人”,而是“拟鸵鸟”吧。

  除此之外,片中一切的动物形象及发声,都来自导演金兹持续多年的认真研究。这位拉脱维亚导演作为一名猫狗双全的“铲屎官”,自然熟知小黑猫和拉布拉多犬的习性;而卡皮巴拉、环尾狐猴和蛇鹫的神态、行为和声音,则全部来自他守在动物园的观察记录。导演本来还打算将现实中鲸鱼的素材转入blender(一款免费开源三维图形图像软件)进行渲染,但后来还是没忍住加了些人为设计,将其更加神秘化了。

  在没有人类的水世界,这些动物的群体本能和特殊个性,让它们一道登上了一艘在银幕上拯救自己的“诺亚方舟”,阴错阳差的组队,带来让人提心吊胆的团队命运,并自然地产生了一个能在银幕外治愈人心的奇幻漂流故事。敏感胆小的小黑猫和憨厚贪睡的卡皮巴拉,本就是喜好独处的动物;而“诺亚方舟”上的另外三个伙伴,忠诚外向的拉布拉多、贪婪自私的环尾狐猴和叛逆正直的蛇鹫,则是背离了自身物种群体的特立独行者。而作为“编外人员”偶尔现身的鲸鱼,总能在危机时刻伸出援手,像是这场奇幻漂流的摆渡人。

  导演的灵感或许来自少年派?

  曾经有一部科普性质的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预言所有动物中,会最早跟着人类灭绝的是宠物狗。不知道这位拉脱维亚导演有没有看过这部影片,总之他在这场“奇幻漂流”中,设计了一群“蒙昧”之犬,损贬了它们贪婪无脑的行为,只让作为主角之一的拉布拉多逐渐觉醒。或许这样的设定是这位“铲屎官”独宠自家狗的私心吧,看片中拉布拉多效仿小黑猫的神情,都能感受到导演内心对它的深爱。据悉,在安静地观察、思考、创作动画形象和故事之外,导演还独立创作了七小时的相关音乐,并将其中的50分钟用到了“奇幻漂流”中。

  汪洋大海、诺亚方舟,不同物种的个体结伴而行、同舟共济,这一切不免让观众联想并对比李安导演在2012年推出的那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事实上,作为创作原点的短片《Aqua》正是诞生于2012年,但谁也不能笃定地说导演金兹一定从少年派的故事里受到启发或者有所借鉴,毕竟他成长于基督教国家,从小就熟知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故事,也一定对海平面上升后的末世后情景有过想象。不过,影片片名的中文译者确实很聪明,直接将拉脱维亚语原名的《Straume》(溪流、漂流之意),化用成让观众更能会意的《猫猫的奇幻漂流》。

  高口碑动画“话”越来越少

  过去的2024年,动画片以节节攀高的质量不断刷新电影票房纪录。首先是年中的《头脑特工队2》,全球上映累积到年底,成了年度票房总冠军,并一度短暂领跑全球动画票房排行榜榜首,直至2025年春节后,被我国现象级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反超。接着是2024年9月在北美院线上映的《荒野机器人》,描绘了机器人意外流落荒岛的故事,并一度被很多资深行业人士推测是2025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直至年末这部具有竞争力的《猫猫的奇幻漂流》出现并获奖。更有意思的是,这几部动画片的人物对话一部比一部少。《头脑特工队2》是人体头部各器官间的喋喋不休,《荒野机器人》则只有一台在荒野与动物共处的AI机器人在自言自语,等到《猫猫的奇幻漂流》就彻底“无语”了。

  现如今,真人演员还重要吗?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内的这些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动画片,证明了或许没有人的动画才更好。语言对白重要吗?或许当我们终于不用盯着字幕观影时,才能更好地享受“视听语言”吧。(张海律)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磐安:赶制春茶

  • 春风春景里的摄影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