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人间烟火暖 运河弦歌不辍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人间烟火暖 运河弦歌不辍

来源:文汇报2025-03-07 09:46

  ■记者 王彦

  从隋唐的漕运繁华到如今申遗成功的荣光,悠悠大运河孕育了无数依水而兴的城镇,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见证者。

  电视剧《北上》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改编自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家徐则臣的同名小说,由赵冬苓编剧、姚晓峰任总导演,故事以京杭大运河为轴,讲述了运河边的六个少年共同成长、相伴相知、北上打拼后又重归故里的人生历程。循着年轻人的命运轨迹,剧集渐渐铺开一幅人间烟火暖、运河弦歌不辍的时代画卷。

  开播之时,徐则臣送来寄语:“希望观众在《北上》电视剧中体验到,流淌在教科书里、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那条河流,也真实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首播以来,该剧实时收视率始终高企,峰值达3.96%。社交平台上的高热话题同时佐证,观众对收录了我们共同记忆、奋斗历程、人文情怀的故事,总是情有独钟。

  借90后的“童年时光机”,看“活着的历史”

  原著小说从清末民初意大利人小波罗来中国寻亲写起。寻亲期间,意大利人爱上古老运河,爱上中国文化。时光流转到新世纪,百年前小波罗与船老大、挑夫、翻译那一行人的后代,因为运河,命运再次交织。徐则臣的写作就在“历史”与“当下”之间回环、对话。

  作家笔下有两个关键时间点:1901年,漕运废止;2014年,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一废一兴之间,映照一个民族百多年的历史。作家的文学世界里,“花街”于他是反复提及的坐标,也是创作原点。影视改编过程中,电视剧对时间线做出取舍,把小说里的历史段落作为人物前史,浓缩于“前情提要”的黑白影像,嵌入后人的口口相传,正片故事落在新世纪。空间营造上,电视剧团队在江苏昆山实景重建“花街”,希望以丰富细节还原书中所记烟火与风物。

  电视剧《北上》开篇,运河边长大的夏凤华、谢望和、邵星池、周海阔刚刚10岁,他们顶着烈日从桥上跃入船舱、水下,又嬉闹着跑回花街。与此同时,祖上有着意大利基因的马思艺跟随奶奶来到花街,融入同龄人的生活。镜头追着他们“上天入地”的童年游走,亲吻晚风里听周爷爷讲运河故事的孩子们的脸庞,也拂过伫立在历史风雨中的老建筑,勾勒出运河人家的生活图景。目之所及,褪色的诺基亚、搪瓷缸、金猪存钱罐、“大屁股”电视机……年代感具象化,带着观众穿越回20多年前。网友评价:“暖暖又诗意,是90后的童年时光机。”

  当然,2000年只是叙事的开端。在那之后,京沪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北京奥运圆满举行、互联网浪潮迭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大运河申遗成功等时代风起,花街小院里的个体命运与时代进程密切相交。电视剧《北上》希望记录“活着的历史”,如导演姚晓峰所言,“大运河不仅是一条运输的通道,更是沿岸百姓生活的依托。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与运河的命运同频共振”。

  从三代邻里奋斗情,写滋养精神的河

  剧版《北上》中,大运河不仅是地理背景,更是文脉赓续、孕育发展生机的纽带,推动着人物成长、人情生长。

  运河繁荣时,跑船归来的谢天成总能为花街邻里带回殷实收益,小院里六户人家的日子也随之红火兴旺。当潮流兴替,运河式微。可天性坚韧的运河人家亦能勇毅转型,在困顿中破浪求生。这其中,有周爷爷为代表的祖辈时常提醒后人“不忘本”;有为撑持家计、转行开货车跑高速的果敢母亲;还有长大成人后,从温润水乡走进大都市,从花街北上进京奋斗的年轻一辈。

  以“青春创业”为切口,让运河文化在快递、外卖等新兴业态中焕发新生,如是改编丰富着时代的表情。如剧中台词:“漂,是向着光的泅渡。”徐则臣曾说:“北上不是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随着剧情推进,剧中青年在大都市收获过、也迷惘过,最终因运河申遗重聚故土。这种“洄游”式的叙事,回应着现代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脉搏。

  徐则臣的小说里,主人公北上每到一地必有一地的风俗、一地之人情。电视剧发挥影像优势,不仅拍运河人家的生活,还融入了昆曲、评弹、竹雕、长鱼面等非遗元素与技艺,希望能织密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的“双面绣”。

  茅盾文学奖的颁奖词曾这样写:“在《北上》中,徐则臣以杰出的叙事技艺描绘了关于大运河的《清明上河图》,在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中,运河两岸的城池与人群、悲欢与梦想次第展开,并最终汇入中国精神的深厚处和高远处。”现在,电视剧《北上》也借这条大河试着回答同一命题:如何让传统与现代共舞,让乡愁与梦想共生,运河弦歌不辍。

  《文汇报》(2025年3月7日 07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

  • 习近平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