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繁花”落定的《花样年华》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繁花”落定的《花样年华》

来源:文汇报2025-02-17 10:07

  ■记者 柳青

  电视剧《繁花》播出一周年之际,电影《花样年华》重映,以导演特别版的形式在影院与观众再见面。再没有比这更适合重温《花样年华》的时机,《繁花》戏里戏外的“阿宝”和“汪小姐”重逢在大光明电影院,看到黑色字幕卡上出现刘以鬯小说里的文字:“那些消逝了的岁月,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念着过去的一切。”这个“他”,是小说的男主角,是电影里的周慕云,又何尝不是导演王家卫本人。《花样年华》被视为王家卫最复杂也最神秘的电影,《繁花》揭开了《花样年华》里藏得最深的秘密——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彼此的身上辨认各自伴侣的痕迹,而王家卫在1960年代的香港“上海角”寻找他的故乡,那是他在现实中错失而只能在想象中去往的“贡布雷小镇”,是他的追忆逝水年华。

  《花样年华》的第一个画面是讲一口地道上海话的房东孙太太的背影,周慕云和苏丽珍的第一次邂逅,两人擦身而过,周慕云只看到楼梯转角处那抹穿旗袍的婀娜背影——这电影被公认的谜一般的魅力,在于一切都没有正面出现。

  在香港北角的“上海街区”,随着梅林茂所作的蛊惑人心的探戈舞曲响起,南迁此地的街坊们打起麻将,周慕云和苏丽珍先后离开牌桌,很快观众将发现,被替下牌桌的这两人,在各自的婚姻里也被替换了,他们分别遭遇了伴侣的背叛。这一切如何发生?真相没有机会在镜头前揭示,只有镜像般的“暗示”。苏丽珍知道她的上司何老板给妻子和情人买了同款手包,也看到老板赴家宴前,用妻子选购的领带换掉情人赠送的那根。何老板的情事,是苏、周二人遭遇的“镜像”,周慕云发现苏丽珍的手包和妻子的是同款,苏丽珍在周慕云的胸前看到丈夫的同款领带,至此,他们无法装聋作哑。

  这时,电影已经过掉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两人终于发生了真正的交集。确认了自己的伴侣和对方的伴侣有了私情,这对同病相怜的尴尬人走在僻静的街巷,月色温柔,背景音里响起一首叫《魔力月光》的歌,电影的“魔力”也在这个时刻正式施展。男人问:这么晚了,你先生不会说你?女人心不在焉地答:他早就睡了。男人做出了第一次接近女人的大胆动作,他抚上她的手:今晚别回去了。她瞬间退到角落,眼神无波地说出:我先生不会这么说。张曼玉用一个眼神定义了两个女人,一刹那,观众明白了这对被各自伴侣抛下的男女并不是报复般地迅速在一起,而是,他们扮演起对方的伴侣,他们试图在扮演中想象在他们看不见的地方,那段私情是怎样开始的。

  因为周慕云这个角色,梁朝伟在2000年的戛纳影展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回到香港,他接受《电影双周刊》专访时说:“这跟我以前演过的戏很不同,我在同一时间演两个角色。”周慕云既是没有露面的周太太的丈夫,同时,他面对苏丽珍,扮演着想象的“陈先生”。苏丽珍同理,她既是陈太太,又在扮演背弃了周慕云的“周太太”。在饭局和约会之外,在小旅馆的2046房间里,究竟发生些什么?王家卫不响。这一段不了情开始过吗?还是两人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产生的幻觉?

  情感和情感的对象都是暧昧的。周慕云最后一次扮演陈先生,苏丽珍想象着如何质问丈夫出轨,这个情境,他们排演了两次。第一次,苏丽珍虚张声势地打了周慕云一巴掌,对方正告她:你这太假了。第二次,苏丽珍凝视着周慕云,镜头推近,她双眼蓄满泪水,静默克制的身体里涌动着如此清晰强烈的痛苦,她透过周慕云寻找不在场的丈夫;周慕云见她如此神伤,安慰她“这是假的”,更让她崩溃,伏到他肩头痛哭:“假的也这样难受。”一句顶一万句,她痛心的究竟是不忠的丈夫,还是眼前的周慕云?他们之间开始于假装的扮演,但在观众和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时,虚构和真实互换了身份。

  真相是无法抵达的,只能在接二连三的类比、影射和假扮中接近。苏丽珍和周慕云一起合作给报纸写武侠小说连载,两人在写作中共度的时间,无疑是心意相通的时刻。但这些时候,他们永远背对镜头,观众看不到他们的正面,只能看到镜面里两人不完整的身影。他们不必带着负罪感的相处时刻,发生在无人知晓的房间里,即便观众见证了,看到的也是镜中花、水中月的“映像”。

  观众在镜像里看到这对男女没有机会开始的感情,他们在彼此身上寻找各自配偶的痕迹,那么导演王家卫呢?他在1960年代的香港情爱故事里,辨认着故乡的痕迹。1960年代的北角是上海移民的聚居地,潘迪华扮演的房东孙太太,讲一口带尖团音的老派上海话。按照剧情,周慕云和苏丽珍是说上海话的,这些角色和现实中的潘迪华一样,从上海移居香港,他们租房住,不学广东话,必须雇会做上海菜的帮佣,楼道里飘着京剧和评弹的声音,而不是流行于华南的粤剧……他们心想在此地只是过客,要过了很多年才愿意承认,那些消逝的岁月是他们回不去的地方,恰似周慕云错过了苏丽珍,而孙太太去了更远的大洋彼岸。

  刻骨铭心的不仅是爱情,还有乡愁。就这样,《花样年华》成为王家卫创作的转折点。之前,他着迷于飘飘不定的港岛爱情,自此以后,这只自由洒脱的无脚鸟被百转千回的乡愁所缠绕,周慕云活在对苏丽珍的回忆里,叶问和宫二无法割舍“家山北望”的情意结,王家卫终究要回到上海,迎来他的《繁花》。拍摄《繁花》番外短剧时,胡歌问王家卫:阿宝和汪小姐为什么重逢在《花样年华》的首映现场?王家卫回答:因为这是“双城记”的故事。从《花样年华》到《繁花》,王家卫完成了一个漫长故事的戏剧闭环,1960的香港和1990的上海组成了宛如游乐场的镜厅,重重叠叠的双城镜像构成特殊的音符,奏响周璇的一曲《花样的年华》,而这歌最初是电影插曲,电影名叫《长相思》。

  《文汇报》(2025年2月17日 05版)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凯里:盛装起舞闹新春

  • 河北京车生产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02-12 09:57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025-02-12 09:53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2025-02-11 14:55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2025-02-11 09:43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
2025-02-11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