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索竖屏短剧新视野:《吉天照》的视觉美学密码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探索竖屏短剧新视野:《吉天照》的视觉美学密码

来源:中国青年网2025-02-13 16:49

  在短剧赛道愈发拥挤的当下,竖屏短剧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创新与品质上做到极致。由欢娱影视旗下短剧厂牌娱丸影视出品,高兴传媒联合出品,周末编剧,四格导演,吴佳怡、白川、刘擎、张南、孙晶晶、滕泽文、姜无寒、许梦圆、张译兮、张婉莹、舒童等担任主演的古装爱情短剧《吉天照》上线红果短剧播出,集结长短剧班底共创,为竖屏短剧的美学范式提供新可能。 

探索竖屏短剧新视野:《吉天照》的视觉美学密码

  非遗华服与文化底蕴:传统和现代的耦合碰撞 

  在内容创作中,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始终是提升作品内涵的关键。《吉天照》以明代古典美学为基础,在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度探索。服装设计上,非遗元素与现代审美碰撞新火花,女性角色服装以较有代表性的长衫搭配马面裙、比甲和披风为主,男性服装则以道袍和大氅为主。女性角色的发饰采用传统的手工艺及非遗技艺制作,如花丝镶嵌工艺、錾刻工艺、点翠工艺,还有绢花、绒花、缠花等,剧中服饰也融合了多项非遗技艺,如南京云锦的披风、妆花工艺的团扇、缂丝工艺的团扇。 

探索竖屏短剧新视野:《吉天照》的视觉美学密码

  除了非遗工艺的应用,《吉天照》的色彩选择使用了传统中式色彩,如朱红、青绿、金黄等,这些色彩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随着梅萍(小梅)复仇进程一同变化的,是她的服饰色彩,从浅粉到暗红渐进,将角色成长外显,让观众一眼便能洞悉角色的内心世界,成为角色鲜亮的性格名片。 

探索竖屏短剧新视野:《吉天照》的视觉美学密码

  竖屏短剧在构图方面的难点在于人物和场景的关系,《吉天照》以“仕女画”作为场景设计的灵感来源,古典园林、传统建筑错落其间,一步一景,皆是传统文化的诗意铺陈。除此之外,《吉天照》巧用“隐喻”,在细处和观众建立跨越古今的情感共鸣。结尾处,梅萍(小梅)折下一支剑状梅枝,从悬崖一跃而下,凛冽寒梅化作复仇心声不吐不快,将观众带进一位不屈从于命运安排的女性内心世界,激荡无声的情感涟漪。 

  节奏平衡术和光影密语:打破常规的视听新篇 

  短剧想要留住观众,节奏的把控至关重要,尤其竖屏短剧,多以单条叙事线为主。《吉天照》在保证情节节奏快速推进的基础上,进行多线叙事的有益尝试:梅萍的复仇作为主线;支线上,兰微星和东方德名为同知却身处善恶不同立场,东方府中梅萍曾经的侍女慧娘和六房妻妾,乃至将重生后的梅萍(小梅)送进东方府的王大户,都拥有完整的角色弧光和命运轨迹,丰富了竖屏短剧的叙事空间。 

  保证多线叙事快速推进,视觉光影深度参与叙事是《吉天照》作出的另一创新尝试。剧中大量应用“撞色”,如东方府大婚的全景,红色帷帐占据屏幕二分之一,给观众带来压抑、危险的心理暗示,有效强化戏剧张力;冷暖光影则将梅萍步步为营,谋划复仇过程中的反转艰辛次第呈现,“明牌”方式提醒观众即将到来的情节高潮,令观众和角色建立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链接。 

  短剧精品化势在必行。《吉天照》没有追求浮于表面的华美视听,而是从内容出发,调动非遗、视听审美共同为竖屏短剧的美学迭代服务,为竖屏短剧精品化迈出坚实一步。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回放:“巳巳如意中国年”短视频征集活动分享交流会

  • 喜迎新学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农村部近日制定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024—2028年)》,要求聚焦十大重点领域,加快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2025-02-17 10:16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25.3百亿亿次/秒(EFLOPS),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20.6%)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为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2025-02-17 10:14
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全球访问量突破2000万次,刷新了我国自主量子算力服务规模纪录。
2025-02-17 10:14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需要艺术和技术的高度合一。而《哪吒2》在本土先进动漫制作技术的托举之下,实现了这种合一。它的成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电影科技硬实力的并肩胜出和双重出圈,昭示着文化与科技碰撞产生的巨大张力。
2025-02-17 10:12
科普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设立科学技术计划项目,除涉密项目外,应当结合任务需求,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2025-02-17 10:1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2025-02-14 10:26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025-02-14 10:24
《自然》杂志13日报道我国发现迄今唯一确切的侏罗纪鸟类——政和八闽鸟。
2025-02-14 10:23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2025-02-14 10:22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2-14 10:11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2025-02-14 10:04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多终端访问、7×24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2025-02-13 09:36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25-02-13 03:40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2025-02-13 03:50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2025-02-13 03:50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02-13 03:40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研究网络主办,上海期智研究院、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承办
2025-02-12 19:16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2025-02-12 10:07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2025-02-12 10:06
科学家们发现,水波涉及复杂的流体力学效应,能够构造丰富的拓扑矢量场用于粒子的操控。
2025-02-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