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卢芳谈主演李六乙版话剧《雷雨》:最佩服蘩漪的“勇敢”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卢芳谈主演李六乙版话剧《雷雨》:最佩服蘩漪的“勇敢”

来源:北京日报2025-01-13 09:57

  卢芳饰演蘩漪。 李春光摄

  演出开场的时间临近,换上一袭旗袍,卢芳不再想什么、说什么,任自己陷入一种空白般的安静。大幕拉开后,她将毫无保留地走进那个中国戏剧史上最为人熟知的雨夜……1月8日至12日,香港艺术节委约作品、李六乙导演的话剧《雷雨》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与李六乙合作过15部作品的卢芳,这一次饰演那个著名的“疯女人”蘩漪。

  《雷雨》的故事与人物家喻户晓,但对卢芳而言,真正与这部作品产生共鸣,源自它常常被删去的序幕。李六乙版《雷雨》依据曹禺1936年发表的单行本排演,恢复了剧本中的序幕与尾声,找回了很多演出版本删去的台词,“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从序幕入手,才发现曹禺先生的《雷雨》远不是我们通常认识的那样。”卢芳说。序幕的时间线在《雷雨》的主要故事之后,蘩漪疯了,侍萍“哑”了,昔日的周公馆卖给教堂,变成了“圈”住她们的牢笼。当旁人好奇又惊惧地问起这座房子里死过3个人的隐秘时,李六乙把浑噩枯槁的蘩漪处理为掀开冰山一角的讲述人。

  “序幕一下子改变了我心中《雷雨》的气质,让一个故事变成了一首诗。”卢芳说。蘩漪坠入往事,《雷雨》的主线正式开启,停留在她记忆中的人们“活”了过来。他们交谈、奔走,激烈地挥洒着爱意、痛苦与挣扎,对抗造化弄人的命运。漫长的回忆醒来时,蘩漪与侍萍对坐,窗外已飘起大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那一刻,你会觉得时间、空间好像都不存在了,刚才戏剧性的3个小时只是一刹那。”强烈的宿命感扑面而来,曹禺留下的悲悯的“精神力”,彻底打通了卢芳与蘩漪的连接。

  这是卢芳诠释蘩漪最好的时机,多年舞台磨砺了她的表演功底,人生阅历的积攒托举起一个有血有肉的蘩漪。蘩漪是葬送于旧日的彻彻底底的悲剧,如今,时代的变迁启发着越来越多的观众重新审视这个角色,看见并读懂她在疯狂之余的另外一面。卢芳最佩服蘩漪的“勇敢”,她被桎梏、被折磨,但始终不肯妥协,“她追求自己的自由意志,想找到能让心灵喘息的地方,没有一刻停止过抗争。”蘩漪像一团黑暗中燃烧的火,她把周朴园“精神上的匮乏孤独”、周萍的怯懦自私映照得无处遁形,对周冲的爱更是滚烫灼人。“每次看到剧本里蘩漪责骂周冲那一段,我的眼泪完全忍不住。”同为人母,卢芳“非常理解一个母亲要痛苦到什么程度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开口的时候,她先撕碎了自己。”在卢芳心目中,蘩漪无愧于《雷雨》中最复杂、矛盾、立体的角色,“90多年前,曹禺先生23岁就能赋予女性这么了不起的精神内核。能饰演蘩漪这个角色,我非常开心,也有一种使命感。”

  在这版《雷雨》中,一个让观众津津乐道的“插曲”是,饰演周朴园的胡军正是卢芳的丈夫。这对夫妻档闻名演艺圈,但两人的舞台合作一直相当谨慎,卢芳坦言“不太喜欢工作中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2018年,他们一起出演了李六乙导演的《哈姆雷特》,“彼此小心翼翼,谁也别替谁出主意”。为了演出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恋情变化的起承转合,胡军甚至干脆搬出家门住进酒店,好维持住角色之间的疏离感。不过,《哈姆雷特》中的成功搭档,卸下了卢芳持续多年的抗拒与担忧,“好的演员能在一起合作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导演觉得角色合适,选择谁都没有问题。”当这个时代的女性在事业与家庭的平衡问题上不断寻求答案时,卢芳觉得不妨放下许多定义,去自然坦荡、不做太多预设地成长,“女性的力量并不是来自外界的裹挟,真诚地面对自己、了解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记者高倩)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材料产业向“新”而行

  • 科技赋能大足石刻 注入新活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支持的薇拉·C·鲁宾天文台,首次捕捉到的太空景象呈现出一场由恒星“托儿所”及邻近星系的密集星团构成的粉蓝视觉盛宴。鲁宾天文台的科学团队还开发了面向公众的工具“天空查看器”,用户可通过平移和缩放功能探索这些超高分辨率图像中的恒星和星系。
2025-06-25 09:46
中国海油25日宣布,公司在南海水域的“深海一号”大气田二期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最大海上气田建成。“深海一号”大气田分一期和二期开发建设(一期于2021年6月投产),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500亿立方米,最大作业水深超1500米,最大井深达5000米以上,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6-25 09:33
2017年启动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为新一代草地植被图的绘制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共识别出65种主要草地类型,其中高山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矮生嵩草草甸、垂穗披碱草草甸和线叶嵩草草甸这5个群系分布最广。
2025-06-25 09:30
6月24日,“应急使命·2025”极端灾害事故场景新质救援能力检验性演习在黑龙江省东宁市、河南省濮阳市等地举行。“源网荷储”应急供电中,国家电网运用新技术、设备,实现小型水电站“黑启动”“光伏+储能”协同供电,保障重点区域电力供应。
2025-06-25 09:24
研究团队通过发育表达分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在甜菜孢囊线虫早期寄生阶段鉴定出两个关键分泌效应蛋白——Hs28B03和Hs8H07。该研究首次发现,植物寄生线虫会“劫持”植物细胞的“垃圾处理系统”——泛素化系统来摧毁免疫。
2025-06-25 09:23
24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杨作仁研究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柳小庆研究员,合作创制了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
2025-06-25 09:22
“智慧光源大脑”是国内首个同步辐射人工智能数据解析平台,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同步辐射实验产生的海量复杂数据。
2025-06-24 09:43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半年,近日,有媒体采访多位科研人员,梳理新科普法落实效果。受访的多位科研人员表示,新科普法为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5-06-24 04:50
6月初,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6G广域低空覆盖的无蜂窝通智感融合外场试验网,赋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智能制造等应用场景,有望催生千亿级产业链,助力南京打造“6G之城”。这是东南大学勇挑硬核科技创新大梁,支撑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2025-06-24 05:00
从国铁集团获悉,近期,沪昆高铁杭州东至长沙南段(以下简称“沪昆高铁杭长段”)安全标准示范线建设拉通试验圆满成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最高试验时速达385公里,各项设备指标表现良好。
2025-06-24 05:00
构建新农科人才“四新”培育目标体系。
2025-06-24 03:45
专家建议,预防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每日需用38℃以下温水泡脚,擦干后检查趾间有无破损,穿透气棉 袜与宽松鞋,并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血管神经专项检查。基因疗法主要是通过刺激血管生成来改善近端肢体的血液流入,从而改善单个血管小体中的血液再分。
2025-06-24 09:31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