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萨蒂之名·春之祭》:在火焰中重生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萨蒂之名·春之祭》:在火焰中重生

来源:文汇报2025-01-10 10:46

  音乐舞蹈剧场《萨蒂之名·春之祭》将于2月21日至22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首演。(演出方供图)

  又一部《春之祭》将登上申城舞台。音乐舞蹈剧场《萨蒂之名·春之祭》将于2月21日至22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首演。这一次,《春之祭》被改编成独树一帜的“双钢琴与双打击乐”版本,4名演奏家与谢欣舞蹈剧场的舞者同台表演。昨晚,记者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验剧场被7分钟作品展示的能量所震撼。正如青年舞蹈家谢欣所言,她在创作过程中投入了赤诚与炽烈的生命感悟,“舞蹈,在燃烧”!

  《萨蒂之名·春之祭》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委约,谢欣舞蹈剧场与佩在又吉文化传媒联合制作演出。作品采用现场演奏与舞蹈表演相结合的呈现形式,用现代舞艺术和全新音乐创意重构经典名曲,打造跨界艺术盛宴,在沪首演后,将展开全球巡演。

  化作涅槃新生的能量

  在钢琴与打击乐合奏的曲声中,年轻舞者们尽情释放着狂野的能量,仿若火焰一般燃烧于舞台之上。昨晚,谢欣面对《春之祭》的生命母题,作出了自己的回答:火苗如同种子,展示生生不息的力量。

  音乐舞蹈剧场《萨蒂之名·春之祭》演出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萨蒂之名·轻之重》将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的名作3首《裸体舞曲》与6首《玄秘曲》混合编排,空灵神秘的音乐情绪一以贯之,用舞蹈肢体具象化音乐中幻秘的意境。下半场《春之祭·生之路》将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旷世奇作《春之祭》改编为全球首创的“双钢琴与双打击乐”版本。4名演奏家现场呈现双钢琴乐曲线条与打击乐共鸣的质感,舞蹈表演则具现音符间所蕴含的生命能量。上半场的轻盈飘逸与下半场的冲击力量,共同构成了整场作品丰富斑斓的色彩。

  作为演出的重头戏,《春之祭》已经衍生出400多个版本的舞蹈作品。“改编这部巨作时,我总感觉背后有猛兽在窥视。”谢欣透露,全新舞作的灵感来自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2023年12月29日下午,一场因意外造成的火灾殃及了位于松江区某创意园的谢欣舞蹈剧场。四个小时的烈火,焚毁了价值数百万元的服装和道具,像是一道伤痕,割裂了这个曾经活力四射的艺术团体。“在我的眼前,熟悉的土地变得斑驳,日常的物件化为灰烬。在我的生命中,火以痛的形式出现,又化作涅槃新生的能量。”谢欣说,“那一刻,我强烈感受到了《春之祭》音乐中迸发的原始生命力,人类脆弱的韧性在火焰中淬炼得更加赤诚而坚定。不躲不退,生命在火焰中重生——它不仅是我的个体感悟,更是所有人都会感到震撼的同频共振。”

  音乐与舞蹈相伴而生

  演奏家与舞者们置身舞台之上,抑扬顿挫的音色质感与舞者的身体表达交相呼应、此起彼伏,共同构成《萨蒂之名·春之祭》的重要部分。“以往一些现场音乐与舞蹈结合的项目,演奏和舞蹈大多出现在不同的表演空间。”制作人许佩瑾说,“这次音乐舞蹈剧场的创作打破桎梏,让古典音乐演奏家和现代舞者们更加水乳交融。”

  在《萨蒂之名·春之祭》的创作中,青年音乐家付艺霏对音乐的改编富有巧思。“我尊重萨蒂原作极简纯粹的意境,采用颤音琴的空灵气质,凸显音乐的神秘色彩。”付艺霏用钢琴和颤音琴二重奏的形式重新混编萨蒂的《裸体舞曲》和《玄秘曲》。《春之祭》的改编则不同于人们所熟悉的管弦乐、双钢琴或独立舞蹈剧场等呈现方式,而是采用“双钢琴与双打击乐”的演奏形式,将乐曲的气势聚焦于钢琴家的指尖,并用打击乐的变化为其增添戏剧性。

  谢欣与付艺霏的合作缘起于2021年年初。“第一次听到付艺霏创新求变的打击乐表演,有一种汗毛竖起的刺激感,激发了音乐舞蹈剧场的创作冲动。”谢欣说。历经数年的创作与磨合,两方艺术家将各自的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投入到作品之中。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呼应碰撞,让付艺霏开拓了艺术表达的丰富可能性。“《萨蒂之名》是音乐与舞蹈相伴而生,彼此成就;而在《春之祭》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是割裂的、冲撞的,呈现更狂野的气质。我和谢欣反复磨合,努力找到两门艺术之间的平衡点。”付艺霏说,“当古典音乐与现代舞作为一个整体作品来呈现时,舞蹈的肢体语言让音乐可视化,从而变得更为立体。”

记者宣晶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服贸会上的文旅“新”体验

  • 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