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冰雪文旅热腾腾

来源:人民日报2025-01-02 08:51

  又是一年冰雪季。日前,针对冬季出游高峰,文化和旅游部发布12条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各地、滑雪旅游度假地和雪场也纷纷推出一系列措施,冰雪旅游持续升温,热气腾腾。

  如何利用好丰富的冰雪资源,加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丰富游客体验?如何拥抱冰雪机遇,让冰雪文旅长红?记者走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吉林市两地一探究竟。

  ——编 者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推动冰雪旅游提质升级

  暖心“冰城”迎客来

  记者 刘梦丹

  冬日,步入一个冰雕雪琢的乐园,仿佛来到了浪漫的童话世界。2024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将营业时间延至次日零点30分,大批游客在这里度过跨年时刻,热闹非凡。据统计,从2024年12月11日开园至12月31日,进园游客近64万人次。

  冰雪遇上亚冬会

  “不论在网上看到多少‘剧透’,走进园区的那一刻,还是刷新了我以往对冰雪之美的认知。”气温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第一次来东北的江苏南京游客秦尔却热情不减。他用“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来称赞景区内的冰雕艺术品,并且用手机拍摄了上百张照片。

  还有一个多月,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就将开幕。为此,第二十六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园区设计融入了浓浓的亚冬元素。

  “导游,这是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吧,和我们之前在澳门看到的简直一模一样。”面对游客询问,导游小方笑着点头,带他们来到一处高高矗立的冰雪建筑前,“大家看到的都是由纯冰打造、一比一复刻的地标景观,可以一站式体验‘畅游亚洲’!”

  园区内的主塔“亚洲同心”尤为引人注目,作为园区内最高的主建筑,它以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官方会徽为设计灵感,塔心部位保持光芒四射的太阳形态,主体塔身由错落有致的冰柱簇拥组成,冰柱自底部向上渐次内收,呈现出逐级攀升的视觉效果。

  “冰建、冰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冰雪大世界设计师崔师尧说,这个雪季哈尔滨冷得比较晚,冰雕师傅进场时间也推迟了,“上万名冰雕从业者齐聚园区,每个师傅都使出看家本领,加班加点干活,希望为游客打造出一个梦幻的冰雪王国。”

  科技赋能新体验

  园区整体面积100万平方米,总用雪量30万立方米,创下历史之最。如此庞大的工程量,如何高效高质完成?科技和冰雪的结合提供了更优解。

  2024年4月开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承担了2023年黑龙江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智能自动化标准冰砌块生产设备研制。

  “和以往景区建设主要依赖人工不同,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实践,我们研制的这套设备采用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人工智能视觉识别测量技术,可以自动感知判别冰块姿态,再结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标准冰砌块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极大提升了景观建筑冰块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项目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任秉银教授介绍。

  从松花江里采集而来的冰“原石”被机器高效切割成各种整齐划一的尺寸。“冰砌块表面变得更加平整光滑,这为后续冰建施工打下了好基础。”冰雪大世界设计研发部部长丛配玉说。

  “科技范”也融入游客的实地体验中。作为冰雪大世界从第一届传承至今的标志物,这次“世纪之钟”应用了更多的声光电技术,每当钟声响起,“世纪之钟”四周的花瓣形冰建以及冰面便会出现流动的光影,带来趣味十足的视听互动体验。

  夜幕降临,景区内灯光璀璨。造雪机将一片片雪花喷洒在夜空中,上千人齐声喊出倒计时——梦想大舞台准时开场。园区的气氛被推至高潮,大家在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蹦迪”,这一刻,雪地“沸腾”。

  冰雕雪人造型美

  说起“冰城”,许多人会想到大雪人雕塑。高约18米,戴着红帽子、红围脖,胸前缀有红色爱心纽扣,哈尔滨道里区群力音乐公园的“网红”大雪人温暖回归,不只吸引游客,许多本地市民也纷纷前来打卡。“妈妈快看,大雪人的头冒出来啦!”市民黄馨月就住在附近,这几年来,她每年都会带着女儿来见证大雪人是怎么一点点被雕出来的。

  如果说冰雪大世界是冰雕的艺术王国,那太阳岛雪博会则是雪雕的瑰丽世界。

  太阳岛雪博会已举办了37届,成为国际性的雪雕艺术盛会。当下,太阳岛雪博会的正门广场上,雪雕师张宁阁打造的“雪人先生”正喜迎四海宾朋,半年时间里,张宁阁为这个20米高的“大个子”画了上百张样式不同的草图,最终和大家见面的“雪人先生”憨态可掬。太阳岛雪博会园内,一座以青花瓷为灵感源泉的雪雕吸引了大批游人。这座雪雕总长17米,高14米,宽8米,用雪量约1800立方米,瓶身环绕精心雕琢的迎客松、祥云等国风元素,灵动典雅。

  哈尔滨香坊区街头广场的小雪人景观带、哈尔滨新区“尔滨之心欢乐岛”上相拥相伴的“雪人情侣”、闫家岗农场雪野里的蛇年限定款“雪娃娃”……姿态各异的雪人让游客仿佛步入了如梦如幻的童话世界。

  入冬以来,从各地来到哈尔滨赏冰玩雪的游客络绎不绝。2024年12月1日至21日,哈尔滨机场运送旅客142.5万人次,同比增长13.9%,其中游客占六成左右。

  冰天雪地,暖心体验。“我们将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及时解决游客诉求,为游客提供贴心服务。”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王洪新说。

  吉林省吉林市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点

  雪场邂逅“中国风”

  记者 刘以晴

  夜幕降临,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锣鼓铿锵。身着京剧、川剧等表演服装,披好斗篷,20名滑雪爱好者扮好造型,自雪道顶端疾驰而下。伴着身后的彩灯烟火,他们不时变换队形,竞逐滑行,腾跃旋转。

  雪道不远处,已聚起近百名观众,拍照鼓掌,分外热闹。“冰雪+戏剧,原来戏台也能‘搬进’雪场,有意思!”来自江苏的滑雪爱好者张卫宁说。说话间,表演者突然齐齐调动雪板,扬起阵阵雪雾,造出一面半米高的“雪墙”,与观众互动,又引来一阵惊呼。张卫宁说,“以前只是觉得在这里滑雪体验好,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有创意的表演,感觉眼前一亮。”

  冰雪旅游人气旺盛,冰雪文化如何进一步发展?吉林市有着深厚的京剧底蕴,多年来培养了一批京剧名家,有着一大批爱京剧、懂京剧、唱京剧的票友。2024年11月30日,吉林市委宣传部和丰满区委、区政府主办的冰雪秀系列活动拉开序幕,致力于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点。活动期间,多家雪场组织了红色经典《林海雪原》、戏曲装扮、民族服饰等主题滑雪表演。同时,吉林市还邀请本地戏曲剧团、京剧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以及一众票友,来到雪场为游客们表演京剧《贵妃醉酒》、长鼓舞《鼓欣》、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每次表演都能吸引百来名观众,现场很热闹。主办方也考虑实际,每个表演选段时间不长,适合雪友在滑雪间隙边休息边欣赏。”说着,张卫宁还哼了一小段旋律,“我之前对京剧、花鼓戏了解不多,现在也成了戏迷。”

  晚上8点,结束夜滑的雪友们聚在雪具大厅,摆着人参、五味子、黄芪、枸杞子等中药材煮成的一大锅代茶饮热气腾腾。工作人员热情招呼大家免费品尝,“喝一杯,驱驱寒。”“雪友们不光能欣赏戏曲表演,还可以体验中医药文化。”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总经理赵兰菊介绍,这个雪季,雪场增设了人参代茶饮、中医康养馆等项目,丰富游玩体验。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新雪季,我们将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冰雪运动,让体育、旅游、装备、文化等‘冰雪+’全链条发展。”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杜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3天!

  • 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