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现实题材热剧迭出 微短剧开辟新赛道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现实题材热剧迭出 微短剧开辟新赛道

来源:北京日报2025-01-02 09:54

  大禹

  后疫情时代的2024年,全球经济仍旧步履蹒跚,冷风依然盘旋在影视行业的上空。受“热钱”投资流失、市场需求饱和以及“限集令”“降本增效”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持续影响,2024年国产剧集产业不论是从产量规模还是财报数据上看,仍未走出寒冬。比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国产电视剧、国产网络剧发行许可情况的通告数据,2024年电视剧、网络剧发行数量均有较大回落,微短剧发行数量同比增长35%,体现出与长剧协同成长和前所未有的传播活力,成为过去一年剧集赛道新宠。

  电视剧产量下行的积极影响开启了“台网同播、多台联播”的全媒体传播新局面。随着《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正式发放实施,网络剧的制作标准和内容质量有了保障。截至2024年10月,有近20部网络剧登上电视大屏,有9部实现了“台网同播”,剧集内容资源融聚,大屏小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通力赋能,不分长短剧集,让有观众缘的好看作品多渠道触达不同收视习惯的观众群体。

  此外,随着央视推出的“大剧看总台”品牌战略进一步深化、各地卫视剧集采购成本下降等原因,2024年卫视独播剧数量明显下滑。往期以北京、东方、浙江、江苏、湖南五大卫视为代表发起的独播剧收视大战在今年也偃旗息鼓,多采取1.5轮或2轮跟播剧、双平台联播策略,以实现控制运营成本、降低重金购片踩雷风险,但与此同时,卫视对国产剧集创制的话语权也被稀释。

  《墨雨云间》剧照

  现实题材创作独占鳌头,不乏热剧

  在2024年已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名录中,现实题材占总部数的78%以上,且基本为当代题材,其中不乏如《繁花》《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等引发热议的话题剧。相较2023年《狂飙》的一枝独秀,2024年现实题材创作平均水平有所提升,可满足不同受众的高质量内容输出能力稳步增强,网台排片分布平均,基本实现了月月有热剧好剧可观看。

  继2023年《去有风的地方》一剧成功打造“影视+文旅”的创作样板后,今年接续涌现出了以《大海道》《我的阿勒泰》《日光之城》《春色寄情人》等一批如人文散文和田园诗般的慢节奏、弱化冲突的生活流剧目,让人物、故事和环境水乳交融,让“久在樊笼里”的观剧人赏心悦目地“复得返自然”,颇有跟着故事主人公一起去旅行的意思。不论是前两部剧集里所展现的古代连接敦煌-哈密-吐鲁番的“大海道”和素有“北疆水塔”之称的阿勒泰,还是后两部剧中铺卷西藏地域美学的“日光之城”、化名为“南枰小镇”以寄春色的清新泉州,都兼具着“城市文明”和“田园自然”的双重属性,给禁锢在水泥墙里、日日捧着电子屏对话需要逃离的都市年轻人提供了高效的“精神代游”。比起在写字楼、高级公寓和豪华餐厅里的无病呻吟和谈情说爱,在“返乡”文学中实现心灵游弋和自我寻找不失为更高级的影视美学。“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热效应久久不减,也充分见证了影视文旅深度融合新机遇的诞生。

  如前提到的《狂飙》,2024年初可与之相提并论的非王家卫执导的《繁花》莫属。这部改编自金宇澄所作、获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的30集电视剧一度被央视剧评全方位赞誉,称其为难得一见的“孤品”,更有甚者,说继《繁花》之后,上海演员只划分为演过该剧和无缘该剧的,足见其盛。和早年的人生经历有关,王家卫的《繁花》里寄托了他幼年时期对上海的爱与不舍,他用独树一帜的“王氏镜语”画出了这朵纷繁鎏金的花,那是他特定视域里的上海滩和有腔调的上海烟火卷。受限于镜头画面的具象表达和有限篇幅,剧版《繁花》删减了小说原著的人物主线和时代主线,少了广阔视野和沧桑变迁的磅礴,更像是于众生中择一人商海沉浮言己志,这也是书粉和剧粉硝烟不断的主因所在。撇开以上删减改编高下不辩,《繁花》一剧的最大贡献应是全体演职人员为国产剧带来的极致镜头语言,不免让人联想起去年大热的《漫长的季节》,作者化剧集、具有鲜明导演个人风格的创作正越来越多地从大银幕蔓延至小荧屏,从纵向上看,这是国产电视剧美学和观众鉴赏力的双重进步。

  比起有节制的电影篇幅,长剧集《繁花》里堆满的鎏金岁月一气看下来过于浓烈,很难想象故事里的阿宝和他的周遭是否如此安适于剧里所描摹的处处溢彩,真实生活与被包装的生活让人难辨。相较之下,下半年播出的年代剧《小巷人家》更像是《繁花》宝总日日结束黄河路灯红酒绿生活后,必进小馆子要吃的那碗汤泡饭就萝卜干一样: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不吃这一口就不完美了。

  相较前几年热播年代剧《人世间》的鸿篇巨制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特殊年代自带的苍凉悲苦底色,《小巷人家》少了几分大开大合、人生沉浮,但剧中所陈的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普通工薪阶层生活,更容易在广大观众中找到同样的家庭样板,堪比国剧版的《请回答1988》(韩剧)。隔着屏幕是在观看别人的故事,又好似在一帧帧回望自己的人生,观众的共情与认同即是对现实题材最高的肯定了。剧中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相互扶助,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自我需要和与家长的冲突和解,都是那个物质匮乏时代的社会图景。生存与生活、成就自我还是牺牲自我,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与作为独立个体的我,这些如脐带般自带的深刻人生命题,就在一次次朴素的围坐吃饭和小院纳凉里徐徐展开,哭着笑着一路向前就是答案。《小巷人家》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来自于对现实生活准确的描摹和高度还原,《小巷人家》不失真的底色在于创作者的目标不是教化和说服,而是以观察者身份不加干预地上演了巷子里普通人家的烟火生活,没有标榜小人物的生活史诗,旨在传递真实。

  除此之外,另有改编自亦舒小说的《玫瑰的故事》、讲述新中国一代铁路人故事的《南来北往》、颇具轻喜剧色彩的《迎风的青春》和塑造女性群像的《烟火人家》《好团圆》。展现平凡人奋斗史的《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凡人歌》等剧集也可圈可点,共铸现实题材剧集长廊。《城中之城》《前途无量》两部职场剧聚焦青年男性的职场成长史,在同类型创作中算是难得一见的“专心搞事业”。另有《失笑》《不讨好的勇气》两部“脱口秀”植入式电视剧,以会讲脱口秀的女性为主人公,剧中依靠大量脱口秀展示场景实现自我表达,但是因嫁接在影视剧中的脱口秀更多需要推动和服务连贯的剧情发展,涵盖内容无非也就是都市青年的职场观和婚恋观,丧失了脱口秀的即时与思辨之美,皮笑肉不笑,并不能被称作是成功的尝新。

  《小巷人家》剧照

  古装剧热度不减,历史正剧创作式微

  回溯古装剧的2024,不论是剧集数量还是制作质量上都展露了其长盛不衰的活力和魄力,在内容上横亘了复仇、架空、仙侠、人物传奇、神话、武侠探案等多个主题,其中更有不少此前刷新过收视率的经典IP剧续番。在演员阵容上,不乏诸多知名古偶剧赛道顶流的参与;从成片播出效果上看,制作投入多数也算得上是大手笔。可在题材不受限、流量加持和投资充沛的多方利好条件下,古装剧过去一年所取得成绩却着实不尽如人意,口碑堪忧,足以说明高质量创作内容已经成为观众心中不可撼动的标尺,作为综合艺术的电视剧创作,在任何时候都必得恪守“内容为王”的圭臬。

  被亿万观众千呼万唤、翘首期待的《庆余年2》《长相思2》非但没能延续此前创下的辉煌,还被高呼停播、下架,凌乱无序的叙事和漏洞百出的逻辑令人嘘唏不已,可惜了名盛一时的经典IP。再有高开低走的仙侠剧《与凤行》,从一路领跑收视率到观众自发弃剧,究其主要原因也是剧情过于低幼,选角失利也令其雪上加霜。《花间令》《狐妖小红娘帐·月红篇》《度华年》《锦绣安宁》《珠帘玉幕》等一众有顶流明星领衔主演的古装剧也均表现平平。相形之下,大女主成长史的《惜花芷》以其流畅的叙事和不浮夸的人物塑造已勉强可算作一股清流了。

  另有被“玛丽苏”(原词为Mary Sue,最早被提及是上世纪70年代,是文学创作中最常出现的女性角色,她们身上都有“人见人爱、无所不能”的完美人设,一方面寄托了创作者的自恋意识,一方面也给观赏者,尤其是女性观众带来无限快感)幽灵附身的《墨雨云间》虽在剧作上漏洞百出,布景服化道等可视要素也只是刚过及格线的水准,却成为了2024年暑期档大热的话题,成为继《延禧攻略》后的又一现象级大女主话题剧。女主人公薛芳菲如“打不死的小强”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总能化险为夷,或出奇招制胜,或遇贵人脱险。

  在流量盛行、资本运作的古装剧赛道谋求一席之地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唐朝诡事录2》以内容为王、稳扎稳打之姿,不仅打破了“续集必败”的魔咒,还拿下了豆瓣评分的古装赛道第一。这部改编自魏风华同名小说的探案剧,虚构了狄仁杰弟子苏无名和他带领的五人探案小组,可以看作是盛唐庙堂下的“重案六组”。与“狄公案”系列更偏历史正剧色彩、叙事内容多偏国政兴衰的大案要案相比,“唐诡”系列则多了几分黠趣,悬疑感更强,是现代刑侦和古代断案推理的结合体,叙事视角更为多元。在人物塑造上,相较同类题材“狄公案”“包拯案”系列中主人公的高大全,“唐诡”剧中的主人公更贴近市井生活里的小人物,身上明显的缺点令其平易近人,可以广泛吸引年轻观众。

  但一眼望去,古装剧的阵容里已不见历史正剧的踪影,以古代王侯将相、帝王家谱、贤君名臣为主人公,再现历史更迭、王朝兴衰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已然式微,成为荧屏上遥远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架空文学历史剧,又或者是拿历史当背景、输出廉价价值观的家庭伦理剧,典型的借古人说今事,娱乐今日观众。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曾涌现出以《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等一系列尊崇纪实美学多样化创作的严肃历史题材电视剧,此后也有《大军师司马懿》系列等再掀历史剧热潮。被资本裹挟和被娱乐性稀释的国产历史正剧创作已经到了亟待引起重视的时间点上。十余年过去,2007年首播的《大明王朝1566》依然高居历史剧评分的榜首,成为影视剧创作寻唤历史民族精神的一个坐标。希望国产剧的创作阵营里,不要让“历史剧”被红墙绿瓦下的家长里短、勾心斗角所替代。

  《我的阿勒泰》剧照

  涉案、悬疑、谍战剧各显神通,未见高峰

  过去一年,涉案剧、悬疑剧、谍战剧依旧是各大视频平台和卫视的心头好,各显神通,分庭抗礼。其中涉案剧同质化情况严重,以公检法为主要创作内容的剧集扎堆,从叙事结构和角色塑造上都少有清晰的标签。除了《我是刑警》略显锋芒以外,其他如《人民警察》《执行法官》《九部的检察官》《她和她的他们》《犯罪图鉴2》等一众探案剧均未掀起波澜。每部剧作虽然都有一线明星或资深演员加持,但平铺直叙的戏剧构作、借着执法形象外衣上演偶像剧桥段的伎俩均未能让观众买账,可谓是群体性平庸,有数量没质量,有阵容没棱角。

  其中,《猎冰》更是以一己之力拉低了此题材的年度平均分,可惜了素有“国产警匪题材剧天花板”之称的导演高群书和反面人物塑造封神榜首演员张颂文这一黄金创、演组合,在万众瞩目中以低于5的豆瓣评分潦草收场,引得观众群嘲。《猎冰》改编自曾为资深法律记者郭国松的同名小说,故事原型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大毒枭“刘招华”,妥妥国剧版的“绝命毒师”,具有非常丰富绵长、可供挖潜的人物弧光和戏剧冲突。奈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通篇下来除了犯罪分子形象的成功塑造,剧中惩恶扬善的正面人物警察形象则集体缺失,尤以剧中的缉毒女警赵友男最具代表性——外表特征上既没有实现基本的人物塑造,也没有为人物创建真正的内心世界。再回到剧作本身:犯罪分子一边平铺直叙得愈演愈烈,警察一边天时地利人和得永远“忽然有重大发现”。两条几乎没有交集的平行线,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精神加持下,一切不合理性都被莫名地合理化了,将其称之为创作者对观众的漠视一点也不为过。

  相形之下,充斥着走私、谋杀、权钱交易等诸多惊险元素的《边水往事》以其高密度、快节奏的剧作设定及小人物的合理性成长成为了今年涉案剧的口碑之作,成功构画了西南边境利益丛林里的众生相,以及人性在不同生存环境下的异化和碰撞。三边坡所展现的是一个缺失现代文明、法律隐身的原始丛林,剧中的人物为了生存会如动物世界一般赤裸裸地厮杀,在它成功的背后,不仅有刺激的剧情给观众提供肾上腺素升高的爽感,更有见众生、见自己的可能。

  谍战剧《孤舟》《深潜》《哈尔滨1949》《暗夜与黎明》《孤战迷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包装宣传和营销策略上下足了功夫,高举重振国产谍战剧荣光的大旗,将观众的期待值拉到最大,剧作上则漏洞百出,令人瞠目。叙事上模式单一,创新力明显不足。大量引入流量明星、靠人带剧的偶像谍战剧公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如不及时改头换面,深耕文本创作,满足收视群体对谍战剧“高智商对垒”的烧脑体验,谍战剧的创制性价比将越来越低,最终为市场和观众所弃。

  积极地看,要从矬子里拔将军、勉强可圈点的年度谍战剧则是讲述上世纪30年代红色金融家魏若来成长史的《追风者》。该剧以谍战为骨,商战为肉,一边营造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边展示惊心动魄的商海沉浮,使得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上都更为饱满,避开了长篇幅对复杂剧情的高要求,恰如其分地跳进跳出、游刃有余。

  2017年,一部《白夜追凶》横空出世,造就了国产悬疑剧一战成名的盛况;2023年又一部《漫长的季节》直接封神,一骑绝尘建立了国产悬疑剧的天花板标准。前者是根正苗红的古典派推理代表,又称“本格派”(本格派是最正统的推理小说流派,以解谜逻辑为核心,谜是本格推理的主心存在,解谜是本格推理的过程所在),也是侦探剧的源头。后者则是社会派推理的上乘之作,以揭露社会黑暗面和剖析人性为核心,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创作目标先于逻辑推理。许是两种风格的悬疑剧创作已有珠玉在前,今年的悬疑剧数量可观,类型也较为多样,但亦未现精品力作。即便是盛极一时的《白夜追凶》续篇《白夜破晓》也落败收场,因创作乏力而泯然众人矣。改编自社会派推理开创者日本作家松本清张《交错的场景》的悬疑剧《错位》虽然有名家大作做基石,但拙劣的本土化改编和剧中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化塑造都让此剧光彩大失。

  另有《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新生》《微暗之火》《21天》等剧在类型上的尝试更加丰富和复合,将逻辑推理和社会观察融为一体,再现“罗生门”式的迷踪结构,以降低纯逻辑推理的难度,足见其尝新努力的用心,但尚未转化为市场和口碑。

  《繁花》剧照

  微短剧创作热情高涨,成浮躁场

  2024年剧集产业中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则是微短剧的异军突起,在电视剧、网络剧产量收紧的情况下,微短剧一路高歌,重新洗牌产业形态,成为网台新宠,市场热度不减,受众规模、从业机构数量及市场规模自2020年以来创下新高。截至今年11月,已有逾30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各大网络平台和自媒体平台也纷纷开辟了“微剧场”。题材多聚焦在都市爱情、穿越剧、宫廷逆袭等,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20分钟不等,在成本投入和内容呈现上比较轻量化,主打一个短平快,是典型的短视频时代下的快消文化产物,是碎片化信息时代下长视频内容和短视频形式结合的结果。相较长剧集为受众可能提供的艺术欣赏价值,被喻作“电子榨菜”的微短剧更多是为观众的情绪价值买单。

  微短剧另辟蹊径地开出了一条新赛道,也为电商植入提供了新的掘金场,但假以时日,越来越快的微短剧也将不可避免地将国产电视剧的创作推向一个不可逆转的浮躁场。毫无营养的霸总娇妻、豪门恩怨、穿越复仇等内容输出,为观众提供了强刺激的情绪价值,与此同时,通过收视习惯精准定位和推送同质化产品,“短剧茧房”一旦形成,则如“精神鸦片”般难以戒断。微短剧是下一站资本时代的曙光,但若不加以适时的引导和预防,也很可能成为国产长剧创作疲软的开端。(作者为艺术评论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秦川牛“犇”跑出圈

  • 山东青岛:警用机器人亮相普法宣传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