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现实题材亮眼 创新表达出圈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现实题材亮眼 创新表达出圈

来源:北京日报2024-12-26 09:30

  记者 邱伟

  《繁花》《玫瑰的故事》《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小巷人家》《我是刑警》……回顾2024年荧屏大热作品不难发现,剧集的爆款逻辑正在发生转变,靠流量拉动的商业模式在市场验证中进一步失灵,观众对有创新、高质量的现实题材好剧青睐有加,剧集创作逐步回归艺术规律。

  《我是刑警》剧照

  佳作频现好剧霸榜

  今年的口碑剧主要集中于现实题材作品,《山花烂漫时》《我的阿勒泰》评分位居前列,赢得观众普遍赞誉。年代剧表现突出,《繁花》《南来北往》《小巷人家》成为高收视率主力军。都市题材中,《玫瑰的故事》《凡人歌》《烟火人家》引发观众共鸣。

  边疆题材今年异军突起,《我的阿勒泰》《大海道》《日光之城》为观众展现充满活力与热爱的边疆人文画卷。行业职场剧呈现了更多新鲜职业场景,《城中之城》《赤热》聚焦金融反腐、芯片等题材,《我是刑警》《九部的检察官》展现司法战线风采。

  悬疑剧、谍战剧纷纷拓展创新路径,《边水往事》《追风者》打破类型作品旧有叙事边界,《哈尔滨一九四四》把操控人心的博弈、人性的沉沦和救赎置于历史情境中放大。古装剧创作正剧化倾向愈发明显,《庆余年第二季》《天行健》《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升级古装剧审美与叙事模式。

  整体来看,近年剧集领域的精品化趋势改变了行业现状,剧情悬浮、人物浮夸等问题得到了改善,低质作品引发全网“群嘲”的情况明显减少,国剧创作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走出浮躁期。

  女性题材带来全新故事

  当下荧屏,现实题材已成创作主流,曾经的爆款公式“流量艺人+大IP”早已不是成功捷径,今年古偶赛道整体热度也不及预期。此外,一个突出现象是观众对流量演员的接受度逐渐走低,使用“流量”已从“收视保证”演变为拖累口碑的风险因素。

  以往的剧集市场里,出于稳健回报的考量,主导者不敢出新、不愿出新,不去挖掘真实的人物和生活冲突,编剧习惯以PPT思路将成功作品中的经典套路、典型人物生搬硬套集于一身,将大数据提炼出的“爆点”元素拼贴杂糅。而当下的剧集市场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品无新意观众不买账,凡是套路化创作、流水线生产的现代都市剧在播出数据上都不尽如人意,集体遭到市场冷遇。

  纵观今年荧屏,几乎所有出圈的剧集都由创新意识主导,国剧创作涌现出一批深入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也由此诞生了一批新人物、新故事。尤其是,女性题材的进一步拓宽,激发了影视创作的全新动力,富于创新表达的女性形象成为全年荧屏最亮眼的存在,调动了观众广泛的探讨热情。

  今年的女性题材中,《山花烂漫时》见证了抗争不公与歧视、携手改变命运的女性力量,《我的阿勒泰》塑造了“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充满蓬勃生命力的草原母女,《小巷人家》以年代剧里“不懂事”的邻家闺蜜透视出健康的婚姻家庭对人的滋养,《玫瑰的故事》通过一路探索自我的女性叙事打造了“从此我不再希求幸福,我自己便是幸福”的人生大女主。

  这些大热剧集切中时代脉搏,从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情感共鸣,特色鲜明又温暖治愈,或赢得高口碑、或讨论度出圈、或播出效果超出预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鲜活的故事体验和生命体验。

  真实的力量永不过时

  盘点这一年的剧集会发现,拼概念、拼大牌、拼制作,都不如在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感上多下功夫。比如《小巷人家》中的庄超英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荧屏角色,他孝顺却又愚笨、温良却又教条,被视为整部戏的张力所在。剧中,庄家夫妻之间戏剧冲突的设计折射了时代,有锐度地揭示了具有典型性的家庭矛盾,剧情直面生活真实又不失温暖底色,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热烈讨论,进而带动了追剧热情。

  年末荧屏,《我是刑警》出人意料成为竞争“年度剧王”的热门作品,这部刑侦剧与同类作品最大的不同,就是原原本本讲破案之难,最大程度还原刑警在现实中面对的职业困境。剧中张克寒案的侦破过程有两条矛盾线,明线是刑侦剧中常规的警匪追捕“猫鼠游戏”,暗线是主人公秦川破解公安系统内部“条块分割”的体制积弊,把一盘散沙的办案力量重新拧成一股绳,最终实现案件侦破上的重大突破。双线交织的剧情脱离了刑侦破案剧的传统节奏,却让人觉得真实、好看。如果不是剧中一起起案件的侦破过程揭示出职业环境的错综复杂,一般人很难想象刑警破案会受到那么多案外因素制约。这些剧情都是创作者从年代岁月里打捞起的真实记忆,也说明真实土壤上的文艺创作更具直抵人心的力量。

  这部剧的创作上,可以看到传统手艺人的回归。《我是刑警》编剧徐萌曾表示,近年业界不乏拿着受众画像、收视曲线等大数据分析去订制剧本的情况,但这对创作无用。徐萌的态度是“从一开始,我就不打算惯着谁。”对市场、对观众、对所谓类型剧“潮流”风尚,甚至对自己的创作经验,她都“不惯着”。“编剧不该是一味追赶潮流的人,因为永远会有新的潮流在前方;编剧也不该是讨好观众或看轻观众的人,因为今天的观众比想象中更深刻、更见多识广。”

  不追求网感、爽感、喜感,而是凭借对现实主义的深耕、对现实题材创作边界的拓展引爆市场,《我是刑警》值得更多创作者思考。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访北京市平谷区体育中心安置点

  • 延安南泥湾:陕北好江南再焕新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