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融合传统与科技,民乐文创注入新活力
首页> 文娱频道> 音乐资讯 > 正文

融合传统与科技,民乐文创注入新活力

来源:文汇报2024-11-26 08:58

  ■记者 祝越

  连接蓝牙,一曲《春江花月夜》展现了江南水乡之美,推、拉、揉、吟之间,音箱上的琵琶琴弦微微回应,惟妙惟肖。

  第五届长三角文博会昨天闭幕,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力在现场收到不少文创订单——此次闵行展区的民乐一厂“敦煌”微型乐器音箱引起了不少观展者的兴趣,这让他引发了持续上新的念头,“我们还将开发拼搭民乐乐器新品,不断回应消费新需求,为传统民乐注入新活力”。

  其背后也指向文创新趋势,闵行区此次发布十佳文创伴手礼一方面与文化IP、品牌IP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更具功能性、科技性、实用性。同步发布的《闵行区文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也明确新目标,到2026年,全区文创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在25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20%以上。

  此次展出的“敦煌”微型乐器音箱一套共6件,包括古筝、二胡、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主要难点是将常规乐器同比例缩小到手掌大小,同时还要在有限的空间中加入音箱功能。

  “这是企业在文创产品的第三代创新”,周力介绍,在此前民乐摆件工艺品的尝试中,就已经实现礼品版小乐器。在制作工艺上,伴手礼保持了与传统乐器一脉相承的高标准。

  就如琵琶的缠弦、老弦、中弦、子弦四弦,在钢丝之外仔细包裹着尼龙,而在琵琶琴头用来调音的弦轴,则是用三种材料拼接制作,再仔细雕刻出轸纹。同时,设计师在确定音位的“相”和“品”专门进行了尺寸调整,使小乐器在视觉上更符合美感比例。

  中国传统乐器与音箱的结合,看似有些不可思议。既然已经有乐器的腔体共鸣,为何要将声音数字化呈现?

  周力关注西方乐器的可及性,目前市面上出现左手按照指示灯“按和弦”,另一只手把开关拨下去的“无弦”吉他,既有互动性也有科技感,也满足快速学会乐器的成就感。他认为此次探索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民乐的尝试,集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为一体,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希望通过这些文创产品和伴手礼的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同时,企业也将继续参加国内外的展览活动和文化交流,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传播到世界各地。”

  展区另一边,锣钹科技带来便携式新形态乐器小小笛,这一电吹管产品内置几十种不同的乐器音色,还能实现一键换调,让乐器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去年,闵行区规模以上文创企业突破1000家,营业收入超2500亿元,增加值逾6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2.1%,文创产业作为地区支柱产业的地位持续稳固。

  让企业感同身受的是创意产生之后的互动性,比如依托大零号湾“文创+科创”、虹桥枢纽“文创+开放”、七宝“文创+商贸”、浦江“文创+智媒”、莘庄“文创+智造”等五个发展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

  “科技是翅膀,文化是灵魂。”闵行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将产生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专利。如何让这些科技成果、专利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文创产业,尤其是工业设计、数字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闵行区将着力建设大零号湾“文创+科创”发展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溢出效应,发展数字智能、数字广告、工业设计、网络视听、服装时尚、航天展示高能级产业集群,建设策源功能突出、文创科创深度融合的战略性产业集群。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石榴籽连籽 共庆“三月三”

  • 燕园春意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