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加入影视 观众体验更优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AI加入影视 观众体验更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11-25 09:02

  李 贞 宋佳航

  神兽鲲鹏、异兽蠃鱼、凶兽九婴、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的形象,或华美壮观,或凌厉逼人,或威风凛凛,都毛发纤毫可见,而且动作流畅,特效真实……以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为灵感来源的AIGC原创奇幻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组合起天马行空的创想,构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上古神话世界。这部剧今年夏季在快手上线后,观众评价其视觉效果震撼人心,“想不到是可灵AI制作的”。

  当前,AI技术在影视行业的应用正不断深入。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学习能力,AI大模型正深刻影响影视制作流程,优化观众体验,为影视行业注入新活力。

  6月27日,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影视科创展览现场,工作人员在演示实时动作捕捉技术。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摄

  参与艺术创作

  从剧本创作至后期特效,AI大模型如今可以明显提升影视制作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备受行业青睐。

  日前,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汉语电影内容AI辅助创作平台”。该平台基于汉语电影专属大语言模型,包括剧本初稿自动生成、剧本精细打磨及剧本多维度评估3个子系统。据西影集团AI实验室首席规划师锁言涛介绍,剧本初稿自动生成系统可以从输入创意开始,生成一个4万字到6万字的剧本;剧本精细打磨系统可以对剧本成稿进行快速打磨修改,而且“评估系统的意见绝大多数符合创作者预期”。

  除了辅助进行编剧创作,AI技术还能为观众带来更精彩的视觉享受。

  借助AI大模型,影视剧能呈现出实拍难以达到的视觉效果。在微短剧《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中,水神共工从山中挣脱、破石而出的特效画面令人难忘。这样的镜头在传统影视制作中成本高昂,但在AI技术的帮助下,仅凭一张图片便能实现这一特效。AI不仅能够加特效、修场面,还可以生成虚拟场景代替演员真人表演。在电视剧《异人之下》中,阿里大文娱数字人“厘里”在剧中扮演神秘角色“二壮”,通过特写画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细微的表情变化、面部肌肉运动甚至眼神交流。

  AI不仅可以是影视公司降本增效的“好帮手”,还能成为“人机共创”的“好伙伴”。

  纯AIGC生成的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复活”历史文化遗产,为观众揭开古蜀国神秘面纱。据悉,该短剧应用了十几种先进的AIGC视频技术。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认为,《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实现了AI技术“高保真”、丰富元素“厚叠加”和镜头剧情“密剪接”,展现了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潜力。

  据博纳AIGMS制作中心负责人曲吉小江介绍,在这部短剧中,几乎全部内容都是直接由AI生成,人工干预仅集中在进行大数据模型的搭建以及电影工业流程的分镜、剪辑等领域。“我们把AI当成一个合作者,甚至将AI放在主要创作者的位置上。《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的诞生,其实就是‘人机共创’的结果。”曲吉小江说。

  未来几年内,AI有望进一步与影视工业深度融合,推动整个行业向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业内专家认为,影视制作不仅是技术展现,更是艺术表达,“如何在保持艺术性的前提下应用AI,是将来的关键问题”。

  提升互动体验

  在赋能影视创作之外,AI的引入还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在各大视频平台上,智能AI对话工具缩短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例如,爱奇艺推出的AI搜索功能,可以帮助用户通过关键词直达热门角色、剧情名场面。优酷的“AI搜片”功能不仅能帮助用户进行模糊搜索、影视问答,还能“化身”李白、唐僧等虚拟角色,用符合角色人设的语气陪伴用户聊天。

  在AI大模型的帮助下,观众还能与心仪角色进行深度对话及互动。

  “这是专属的智能追剧搭子,太棒了!”“无意中发现这个AI搭子,互动的次数越来越多。”“第一次接触,新玩法让追剧更有趣了。”剧集《长相思2》开播后,AI“追剧搭子”受到观众欢迎。不少网友表示,该功能丰富了自己的追剧和观剧体验。

  AI“追剧搭子”由腾讯旗下混元大模型应用“腾讯元宝”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凭借大模型多轮对话能力,AI角色能随时随地、无次数限制地生成个性化交流内容。“腾讯元宝”产品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混元大模型参数规模已扩展至万亿级别规模,通过结合小说、剧本数据训练精调,可高度还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说话方式及情感倾向。

  此外,基于图像融合生成等技术,AI技术还能让观众参与到角色扮演中。

  比如电视剧《神隐》在宣发活动“神隐·幻世绘影”中和无界AI合作,利用AI写真技术上线角色戏服写真。用户可以使用照片训练私人模型,将自己的面部一键迁移到影视角色当中,实现“快速换脸”。这种创新的互动体验让观众更直接地参与到剧集之中,提升了剧集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张洪生认为,跨界新玩法给文化生产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和新的产品形态,也推动不同的文化消费形式交互融合。“AI在文化产业落地的应用场景方面,形成从对话、剧情、海报到虚拟助手的多方式交互创新,使线上数字衍生品的互动性、沉浸性更强,未来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可形成现象级应用。”

  AI大模型有望让观众体验再升级,观影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例如,通过分析观众的历史偏好以及情绪状态、生理反应等反馈,AI能实时调整剧情和演出方式,在电影播放过程中改变故事走向。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每一次观影都可能成为一次独特的体验,电影的内容将根据观众的反应而有所不同。

  助力影视宣发

  “在爱奇艺视频里,可以生成影视场面的长图及台词海报,方便我转发到其他社交平台。”网名“小诗”的爱奇艺用户告诉笔者,最近,她在看《大梦归离》这部剧,不同于以往看剧时需要自己手动截屏、拼图制作影视海报,现在,她可以直接用AI生成的精美物料把影视剧推荐给朋友。

  AI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影视宣发的创新。据悉,AI已包揽爱奇艺95%的宣传海报,反响都不错。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表示,以前影视剧项目在提案阶段是没有海报的,但如今,输入剧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有关文字后,AI就可以输出一些概念海报,后期还能输出宣传物料作为参考。

  除了用于宣传材料的制作,AI大模型还能成为制定宣发策略的得力“智囊”。

  通过实时、深度的数据分析,AI大模型能为电影宣发提供参考,提升影片的曝光率。例如,阿里影业的灯塔智能宣发助手可以超前预测影片票房表现,为片方及宣发团队提供实时观测维度,及时为电影宣发纠偏;还能以舆情分析功能解析观众评论、归纳影片亮点,达成与观众“共鸣共创”的互动式宣发。

  除了适应市场变化、提升宣发效率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塔娜表示,AI的深度数据挖掘能力还能通过学习与分析,精准捕捉并识别出电影的潜在引爆点,为影视公司提供更为精确的宣传发行策略。

  此外,AI大模型还能助力中国影视剧“出海”,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比如华策影视搭建的全球影视版权交易一站式云平台C-drama Rights,上线两年来已经吸引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影视用户入驻。据有关人员介绍,其AIGC应用研究院为云平台量身定制了多语种智能翻译项目。“将云平台上的中英文剧情简介输入系统,只需1分钟,就可以生成并输出包括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等多个语种的翻译内容。”据了解,该系统目前已实现同步输出多语种的剧情介绍音频,为影视传播提速增效。

  未来,利用AI强大的处理能力和内容生成能力,可以针对目标地区的受众进行高度个性化的定制服务。“通过分析该地区受众过往的观看记录、在各类电影网站上的评论历史等丰富数据,AI能够精准地量身打造宣发文案,让电影受到更多海外观众的欢迎。”塔娜说。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天里的“三省赶一集”

  • 河北唐山港: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