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综N代”凭什么刷出新时代乡村幸福密码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综N代”凭什么刷出新时代乡村幸福密码

来源:文汇报2024-11-21 09:34

  ■记者 王彦

  两年三季,数字文化生态一日千里的今天,一档以百姓为主角的节目多次在播出当天的全国上星频道综艺中拥有最大规模的观众群。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三季收官在即。聚焦乡村振兴,本季节目探访了24个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和美乡村,迄今保持着高收视、高热度,首播累计触达观众近7亿人次。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逐渐落地为壮丽现实,相关文旅类节目亦呈显流。作为央视精品IP,《山水间的家》何以在“同题竞赛”中领跑,成为新时代“三农”纪实综艺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以第三季为例,节目把准时代脉搏,深入挖掘广袤乡土大地的农耕文明魅力和创新实践成果,在时代语境中解读新产业、新业态下的宜人村落,也亮出一张张“人美、景美、情美”的中国乡村新名片。

  根植兴农沃土,探寻农业农村发展“新质”之路

  新时代的中国乡村什么样?《山水间的家》第三季以“三农”的繁荣景象为笔墨,通过多元的乡村体验等叙事手法,描摹全国各地乡村如何立足特色谋产业、因地制宜促发展的奋斗图景。

  比如面对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新命题,节目走进农业生产一线,从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融合的小切口望见农业大变革。在江苏无锡锡山区严家桥村,无人驾驶系统实现了插秧、播种、收割全过程无人化,让“只闻机械声,不见种田人”的无人化场景成为现实;在陕西安康汉滨区财梁社区,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乡村惠民服务体系的应用,让观众对“一屏观千里,一网管全局”的数字乡村系统有了更多期待。

  又如农文旅融合这一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节目也从具体案例里找寻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华丽跃迁。四川省达州市宝塔坝村打造“荷花节”文旅品牌,将万亩荷塘的“生态颜值”转换为旅游业的“经济产值”;江西省萍乡市茅店村将武功山景区流量变为村庄“留量”,走出“以景带村,景村融合”的发展路。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全新的产业链条,助力乡村经济腾飞,为乡村带来多元就业机会和可观的经济收益。在这里,青山绿水不仅是“诗和远方”的象征,更是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从“塑形”到“留魂”,绘就幸福底色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育新农人,才能增添新动力。《山水间的家》第三季把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与新农人水灵灵、沉甸甸、沾泥土的生活有机结合,从“塑形”到“留魂”,绘就幸福底色。

  在贵州省遵义市山堡村,“辣妹子”梁静打造出村内第一家辣椒家庭作坊;在北京市大兴区李家场村,00后新农人李震让菌菇家庭农场升级了体验采摘园、社会实践课堂等新功能;在新疆伊犁州四宫村,返乡青年潘伟杰积极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助力四宫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双向奔赴故事,自会激发观众情感共鸣,引导更多有技术、有视野、有魄力的年轻人“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乡村发展,要守住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节目也聚焦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路径探索,充分释放乡土文化的内在魅力,让乡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湖北省宜昌市青林寺村村民结合谜语民俗文化,打造极具青林寺村特色的“谜橘”产品,为传统的消费场景注入新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动能;云南省红河州阿者科村村民通过对哈尼梯田、原始蘑菇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保护和改造,让它们成为更加独特、更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推动文化和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还有节目的制作匠心。快节奏的数字文化大环境里,《山水间的家》顺应农作物时令,真实记录中国农业生产生活景象。春末,海带丰收季,在福建莆田南日岛,摄制组每天乘坐渔船深入海洋牧场,扎根渔民生活;夏初,又横跨4000余公里,顶着高温,捕捉新疆四宫村数万亩薰衣草绽放的治愈瞬间。正因此,观众能随镜头游历全国范围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乡村、领略乡村发展的多样性,从关注乡村到去往乡村,在山水间收获身心栖息。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