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宿敌》多平台热播 可见的时间,看不见的国之盾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宿敌》多平台热播 可见的时间,看不见的国之盾

来源:文汇报2024-11-14 08:00

■记者 王彦

901所绝密文件纪要遭窃,被捕者供出上线是国际航天基金会监理。国安干警郭伟杰由此申请档案调取权限,希望能找到更多抓出幕后指使的线索,但密档牵出的却是19年前一桩旧案。

当代国安反特剧《宿敌》上周在央视八套和腾讯视频开播。该剧根据赖继小说《宿敌:山河无名》改编,由刁亦男监制,奇道执导,廖凡、朱珠、张开泰、李健、奇道、马渝捷领衔主演,张志坚友情主演。开播当晚,同时段酷云实时收视率第一便被该剧拿下。

在国产剧序列中,当代国安反特类型的创新不可谓不难。观众熟悉它的主旨表达,从谍战到反特、国安,这些剧作都聚焦隐蔽战线,都会凸显主人公的家国情怀、忠诚信仰。但国家安全的特殊涉密性又决定了,剧本很难将当下的国安技侦手段展现淋漓,以此为创新突破口。怎样在有限的腾挪空间里寻求更大的戏剧张力?《宿敌》从一开始就亮出时间这个隐形的主角,用差异化叙事致敬当代无名英雄——在可见的19年度量衡中,写人们生活中不可察却无时无刻不捍卫着我们安全的国之盾。

复调叙事,折射当代国安反特的内涵与外延

故事以警察视角下的901所绝密文件盗窃现场开篇。提前布控、各小组联动、强势执行,看似十拿九稳,但几分钟后反转出现,偷盗者束手就擒的同时,其上线带着内有航天所近年科研成果的文档明晃晃从警方眼皮下溜走。案件侦办开始不久,郭伟杰便发现,新案与旧案有着千丝万缕关联。

这样的开头一定程度预示了全剧的叙事双轨:明与暗错综,现在与过去不断交织。剧中的现在进行时,是郭伟杰、周佳等人侦查“901所窃密案”的2019年,年轻一代国安干警与间谍斗智斗勇;过去时的命运之轮始于2000年,其中既有前国安干警吴豫本人的视角,回溯他追踪嫌犯张弛的步履不停,也有郭伟杰等人的当下视角,通过对吴豫关联人的走访一点点抽丝剥茧。双时空、明暗线交错,待最后线索收束、时间归拢,就是一切水落石出、新旧两案嫌犯悉数落网之时。

播出至今,几场侦查、抓捕、追踪、反侦查的情节,拍出了国安反特剧瞬息万变的独有魅力。在把类型氛围拉满的同时,国安干警与间谍长达19年的宿敌纠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也揭开了这些年来国安战线侦查手段的冰山一角。19年前,“十四院窃密案”发生时,吴豫能精确预估嫌犯的出现时间与撤离路线,凭借的是他在逻辑与刑侦层面的缜密推理;2019年,一场针对901所服务器的网络战中,女干警李佳与间谍隔空对决,倚仗的既是现代通讯技术的黑客级技术,也有“将计就计”“以假乱真”等传统技能。而敌方在19年后又一次瞄准我国航天科研成果,如法炮制地造新案,升级的不仅是生物伪造等作案手法,还有混迹于大学校园、利用年轻学生的隐蔽手段。

作为谍战剧大类的其中一支,反特剧讲述新中国成立后打击潜伏特务、维护社会稳定的故事;国安反特剧则更进一步,故事时间多设定在上世纪80年代后,和平年代的反谍战场不见硝烟,但有更为复杂的国际形势、富有科技感的斗争方式。科技飞速发展、信息高速流通的当代社会,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随时间推进不断深化。就《宿敌》而言,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对我国航天科研成果、国防成果虎视眈眈,构成了剧本故事的“外力”;而普及国家安全知识,提升观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则是剧作正不断充实的内涵。

人性的凝视,激荡“于无声处”的英雄本色

从编织悬念的角度来说,《宿敌》是大胆的,剧作不惮于早早将各种线头并置灯下。第一集就给观众亮了明牌:一边点出幕后黑手张弛其人;一边借眼前的“901所窃密案”与2000年“十四院窃密案”两案并查,引出吴豫其人。有了相对“全知”的视角,观众不必纠结于找出正邪双方,只需追随人物遭遇去沉浸式感受19年间发生的世情变幻。这,恰与主创初衷契合。

本剧原著《宿敌:山河无名》改编自真人真事,法学博士后、研究生导师赖继以行业作家的身份讲述了一位国安警察追谍19年的故事。赖继如此描述故事在他心中的震撼:“有的人这一辈子,就只做一件事,不死不休。”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导演奇道,《宿敌》的创作也以凸显“19年追谍的震撼”为要。

19年间的直观区别,剧集用影像风格的差异来区隔。现在时空采用2.35∶1画幅,保留了现代数字影像的光影与锐度;过去时空以16∶9画幅展现吴豫追缉张弛的历程,画面处理上更有电影胶片的质感,画面也以暖色调突出情节的隐秘性与年代感。

两种影调、不同画幅之外,人的际遇、情感,人生轨迹的重置等等宿命感更在19年的跨度中看得人唏嘘不已。有观众把吴豫深潜的19年比作“最触目惊心的悬念”。一方面,他与“宿敌”即张弛之间,智计、经验、魄力等不相上下。正因遇到这样的对手,吴豫的追谍路,一走就是漫长的19年。这期间,他锒铛入狱又在社会各处游走,拜过大哥,走南闯北,混迹于社会边缘,只为距离当年案件的始作俑者近些更近些。追缉路上,他挥别战友、恋人、亲妹妹,19年杳无音信,从家人眼里的“救命稻草”变成“面向亲人的一把刀”。哪怕在鱼龙混杂地结交三教九流,谁又能说吴豫身边的灰色世界没有几分江湖义气、真爱错付。至于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国安老人胡夏峰、王北俪等,或多或少历经过法理情的挣扎。19年时间的长度、物是人非时人性的凝视,激荡出“于无声处”的英雄本色。

导演奇道有番肺腑之言,主创团队在剧本创作阶段进行了实地生活体验,“扎根生活的创作方式让我们又一次认识了国安干警,认识越充分,内心越震撼”。因为无名英雄可能是电梯偶遇的大叔,是敲开家门的外卖员小哥,也可能是四处奔走的保险经纪……他们看似平凡,隐于人海默默奉献,但他们的故事会被山河记得。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渝东粮仓”春耕春管正当时

  • 吕梁山上的“面塑盛典”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