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与星共舞”专场让中国观众圆梦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与星共舞”专场让中国观众圆梦

来源:北京日报2024-11-04 10:13

  记者 韩轩

  许久未曾登台的“世纪舞者”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与多年没在国内演出的“芭蕾天后”黛安娜·维什涅娃携手同台,能激起怎样的热浪?11月2日至3日,北京舞蹈学院出品的“与星共舞”芭蕾明星舞者专场演出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两位传奇舞者与国内9支芭蕾舞团的明星舞者及北京舞蹈学院学子上演了一场芭蕾盛宴,这也是第二届天桥舞蹈演出季收官之作。

  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和黛安娜·维什涅娃同台共舞。 记者方非摄

  两位芭蕾大师把精彩带到北京

  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和黛安娜·维什涅娃同台,无疑是所有观众关注的焦点。马拉霍夫是当代舞坛无可争议的标志性人物,他对角色的精彩诠释和在舞台上展现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观众。他的好友、被誉为“芭蕾天后”的黛安娜·维什涅娃,则自2016年随马林斯基剧院来上海演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后,多年未曾来华演出,这次她收到马拉霍夫的登台邀请后一口答应,对很多中国观众来说堪称圆梦之旅。

  二人演出的《老人与我》是演出的压轴节目,在看了满场明星荟萃的舞者登台后,观众的期待也被越拉越高,马拉霍夫与黛安娜又怎么会让人失望?《老人与我》这部现代芭蕾作品描绘了人与人之间脆弱的关系,马拉霍夫穿着西装马甲和西裤,黛安娜身着礼服裙,在互动中演绎着爱、失望、快乐、幸福等人生情感。

  尽管多年未同台合作,两位舞者之间默契依旧。这一作品并不以炫技为目的,他们的全情投入和曼妙的肢体语言,让角色的内心世界不断外显,献给观众一段有如二重奏般丝滑和谐又深刻的优美舞曲。一舞终了,赢得观众一浪又一浪的掌声。

  马拉霍夫和黛安娜·维什涅娃同为国际芭蕾大师,曾在芭蕾舞台上留下了许多经典的瞬间,此次演出《老人与我》则为他们多年的合作画上了一个惊叹号。在演出前,马拉霍夫曾坦言,“这可能是黛安娜与我的最后一次合作。”虽然二人还在培养年轻舞者的工作一线,但他们选择把这次特别的合作留在北京,留给了中国观众。

  近两年来,马拉霍夫在北京舞蹈学院全职任教,并于今年担任该校首个外籍系主任——芭蕾舞系主任,被北舞学子亲切地称为“马老师”。对“马老师”来说,中国是他艺术人生的新篇章,“一切都是新的,包括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食物。”马拉霍夫说,他来中国之后每天都有新的发现,也收获了很多创作灵感。这场明星荟萃的演出,马拉霍夫不仅作为久违舞台的舞者出现,还担任了演出的策划和艺术总监,他也把近乎苛刻的艺术追求注入排练中。就在演出前一天的排练中,仅仅是谢幕的环节,马拉霍夫就带着舞者排练了近半个小时,这才有了这场精彩绝伦的艺术呈现。

  明星舞者和学生同台共舞

  除马拉霍夫和黛安娜之外,本场演出还汇集了来自北京当代芭蕾舞团、重庆芭蕾舞团、广州芭蕾舞团、哈尔滨芭蕾舞团、辽宁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苏州芭蕾舞团、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团、香港芭蕾舞团等舞团的明星舞者和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学生。在这场足尖派对中,既有古典芭蕾代表作《天鹅湖》《茶花女》《胡桃夹子》等经典舞段,也有马拉霍夫版《四季》的复排,还有洋溢着前卫、先锋色彩的现代芭蕾,高超的炫技和饱满的情绪引发观众的阵阵尖叫。

  本场演出既是“2024北京舞蹈学院展演季”的重点剧目,也是第二届天桥舞蹈演出季的收官之作,北京市属的顶尖艺术院校与北京中轴线上的知名剧场共同为首都观众打造精彩演出。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表示,此次演出是“天下舞者是一家”的生动体现,国内外顶级舞者、全国各芭蕾院团知名演员、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学生因舞蹈相聚,绘就了人类艺术的美好图景。

  此外,以“身体为言以舞为菁”为主题的第二届天桥舞蹈演出季由此正式闭幕,在近五个月的时间里,本届演出季为观众呈现11部海内外舞蹈精品,46场演出吸引了近6.8万名观众走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北京增添一道璀璨的艺术之光。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