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郝梦晗)在甘肃张掖,除了闻名遐迩的丹霞地貌,位于祁连雪山脚下的马蹄寺石窟群同样引人入胜。10月18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活动第四站探访了这座将栈道镶嵌在山体之内的石窟,在肃南感受裕固族的民俗风情。
马蹄寺石窟,坐落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据马蹄寺旅游景区讲解员赵建蓉介绍,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1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一处栈道修筑于山体之内的石窟,与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佛教圣地三大艺术宝窟。
马蹄寺石窟(光明网记者 郝梦晗 摄)
肃南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贾伟明介绍,肃南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中部,处在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地带。在肃南,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河流瀑布、湿地湖泊、丹霞彩丘、大漠戈壁梯次分布,汇集了除海洋和热带雨林以外的所有地形地貌,宛若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祁连风光(光明网记者 郝梦晗 摄)
马蹄寺石窟群由千佛洞、马蹄南寺、马蹄北寺等多个单元组成,共有37个尚存文物遗迹的洞窟,窟内保存着从北凉到明代的珍贵塑像500余身,壁画1200多平方米。
“马蹄寺石窟群所在地山岩多系红砂岩,石质结构粗糙,易风化,各窟造像主要为泥塑。”赵建蓉详细介绍了石窟的构成,“在马蹄寺石窟群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三十三天石窟’。这个从北朝开始开凿,历时几百年的石窟群,开凿在普光寺的红砂岩壁上,距地表43米,共7层21窟,这个历经几百年开凿的石窟群,将栈道修建在岩体内部,形状如同一座佛像塔镶嵌在百米多高的绝壁悬崖之上,游客需穿越仅能容一下一个成年人的陡峭狭窄栈道,方能领略到窟内精美绝伦的佛像。”
值得一提的是,马蹄寺所在的肃南县是甘肃独有少数民族——裕固族的聚居地。裕固族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以畜牧业为主,同时也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农业活动,他们擅长养殖羊、牛、马等家畜。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裕固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包括丰富的口头文学、音乐、舞蹈和手工艺等文化遗产。裕固族人民能歌善舞,他们的民歌具有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的鲜明特色,在保留了诸多民族民歌特点的同时与现代匈牙利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更是蒙古族民歌以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依据,对于挖掘和保护传承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具有基础性作用。2006年裕固族民歌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裕固族的服饰文化也绚丽多姿,具有浓郁的古代北方草原马背民族的服饰文化特征,其特色因各部落生产生活习俗不同而各不相同,大致可分为东部服饰和西部服饰两大类,且均有“衣领高、帽红缨”的特征。2008年,裕固族服饰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裕固族人民吟唱民族歌曲 (光明网记者 郝梦晗 摄)
马蹄寺景区管委会主任佘占林表示,马蹄寺景区的核心资源有精美绝伦的石窟艺术、雄浑壮丽的祁连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他强调,马蹄寺石窟群作为景区的核心资源,需要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利用。石窟群的所有参观点,均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聘请专家进行论证,精确确定合理的游客承载量。
未来,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的入口将设在马蹄寺石窟片区,让游客在石窟文化的引领下走进祁连山,也将通过建立模拟石窟、数字石窟AI展示等方式,向全社会展示文化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