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梨园戏不忘本,也不吃老本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梨园戏不忘本,也不吃老本

来源:人民日报2024-10-14 08:46

  作者:曾 龙

  我是梨园戏的一名导演,我的母亲曾静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梨园戏代表性传承人。我是在梨园戏里“泡”大的。

  很长一段时间,梨园戏就像“最熟悉的陌生人”,我跟它认识,但不来电。2014年,大学毕业的第三年,我去法国旅行,正好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到欧洲巡演。在法国巴黎的一家剧场,开场前,看着黑压压、静悄悄的台下,我们心里直打鼓:“怎么这么安静,是不是没有观众啊?”

  就在这样的鸦雀无声中,《董生与李氏》演完了全剧。等演员们出来谢幕,全场顷刻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返场后,掌声又起,再返场!当全场灯光亮起的那一刻,我终于看清楚了,台下竟然整齐坐着几百名法国小学生。

  我跑到观众席,意外发现时任法国驻华参赞正坐在入场口。原来,他迟到了,又怕影响观众,就搬了把椅子坐在门旁,一边听戏,一边连连鼓掌。那一刻,我心头一热。我问自己,这么好的梨园戏就在我身边,我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做决定是一瞬间的事。我跟经纪人说:“我不做影视剧演员了,我要回家,去做梨园戏。”

  2014年,我从北京回到泉州,再次“泡”进梨园戏的世界。

  2018年7月,我们带着小梨园戏流派传统剧目《吕蒙正·过桥入窑》走进上海第三届“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这个主办方挑选的地点,我们一到就爱上了。新天地,有着百年历史的艺术街区,经过改造后焕发新生,彰显出新旧碰撞的独特魅力。这不也正是我们对梨园戏的期待吗?

  在3天的演出里,我们换了3种演法。第一场是原汁原味的传统版;第二场演员不带妆表演,观众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打断,演员会对观众解释,表演再继续;第三场,我们撤掉所有座位,将戏的内容与表演现场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阶梯等元素相结合,乐队停在门口,演员走戏,观众就跟着演员一起走。

  梨园戏火了。在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传统戏院勾栏的大门敞开,门外是人山人海的步行街,门内是800多年的梨园戏。互动的观众、排起的小长龙,至今令我印象深刻。中山路、西街、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梨园戏的舞台中心。演到哪里,梨园戏都能收获一批戏迷。

  沉浸式演出之外,我们还尝试了与综艺、流行音乐的跨界。2019年,我成立了一支唱队,唱队成员有梨园戏传承人和泉州本土流行音乐制作人。琵琶、洞箫与吉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带着唱队,我们来到泉州著名景点清源山老君岩。在现场,唱队成员有的身着梨园行头,有的日常着装;有传统乐器,也有西洋乐器;有梨园唱腔,还有流行音乐……随着演出的推进,观众越聚越多,不少观众还不自觉跟着戏中情节哼唱起来,沉醉其中。

  “梨园戏变得不一样了!”“传统戏还可以这样时尚。”……新鲜的表演形式让观众忍不住感叹。演出尾声,我们以闽南语歌曲结束,还引发了全场大合唱。

  同样的沉浸式演出,还被运用在《陈三五娘》这出戏中。《大闷》是其中最经典的一折。这场旦角独角戏典雅优美,包含了梨园戏独有的十八步科母及音乐,对演员的功夫很是挑剔。

  为了让《大闷》不“闷”,我们做了两个版本的创新。第一个版本,引入平行时空的概念。以《大闷》为代表,我们通过一折折经典的折子戏,概括整个故事情节。在折子戏中间,通过肢体表演,以默剧的形式,穿插演绎梨园戏年轻传承人的生活点滴、台前幕后的故事。在一个舞台上,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大闷》的表演,还可以看到《陈三五娘》中每一个折子戏的经典片段,同时又有传承人故事的展示。一个画面中,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故事在发展。第二个版本,舞台上,演员与人工智能角色并立,同时表演。最终谁会消失?又是谁留下?我们希望把思考留给观众。演出结束后,我看到社交平台上20多篇“小作文”,都在激烈地讨论戏曲表演能否被人工智能取代。我们期待的效果达到了。

  一台梨园戏,唱了800多年。其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不忘本,也不吃老本。

  在《陈三五娘》中,我们所有创新,都是基于对古本的高度还原。《大闷》中的独角戏在舞台上完整呈现,没有做任何删减。而每一次的创新,每一个现代元素的加入,都是对原有故事情感的延续。返本开新,返本是前提,对传统的尊重,是我们每一次创新遵循的原则。

  由于这些创新与坚守,近年来,梨园戏的观众面也在不断拓宽。每周末的泉州,我们的传统戏如期而至。我们惊讶地发现,看传统戏的观众越来越年轻,创新形式的表演也吸引了很多梨园戏的老戏迷。

  戏曲的发展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大家抱团一起往前冲。不久前,第二届海丝泉州戏剧周落幕,16个剧种汇聚一堂,轮番上演、精彩纷呈。鼓声一起,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便是一出精彩绝伦的文化大戏!

  (记者王崟欣采访整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龙山:强降雨后恢复生产生活

  • 走进南博会旅居云南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