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来源:光明网2024-09-20 18:23

  久负盛名的青岛上街里被一位头顶小花的萌脸小哥“硬控”了!9月20日,备受瞩目的首届黄逗菌国际艺术季盛大开幕,“黄逗菌”的线下艺术之旅正式开启。

  当天,从青岛走出的演员、导演、跨界艺术家,同时也是二次元IP“黄逗菌”创始人的黄渤亲临开幕式现场,讲述了他与黄逗菌那些关于青岛、关于文化的故事。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这场主题为“逗趣横生”的国际艺术季将持续一个月,包含“艺逗公共艺术展”“艺逗剧场”,以及“逗趣横生沙龙”等单元。现场,在新老建筑群中无处不“偶遇”的黄逗菌身影,让观众们直呼被快乐小可爱“硬控”了。

  打卡上街里 在艺术旅程中与黄逗菌“奔现”

  齐刘海发型上插一朵小黄花,圆脸萌嘟嘟又不失灵动,这样的黄逗菌谁见了不说一声“真可爱”。在网络平台上,这个快乐至上、好奇尚异的二次元小男孩早已积攒了不凡的人气。他热爱生活,喜欢制造和分享快乐,IP创立以来在原创内容、商业品牌合作、衍生品三大板块全线扩张的同时,也积极关注环保公益,为大众输送了许多温暖的正能量。

  “欢迎大家从世界各地来到我的家乡青岛,我成长生活的地方。”作为创始人,黄渤在开幕式现场回顾了黄逗菌的成长,他表示,从1.0到2.0再到现在3.0的黄逗菌,从色彩到纹饰,到整个设计,到后来的艺术创作,“真的是感谢各方力量不断的加持,黄逗菌才走到了今天。”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许多年前,还是青岛“小哥”的黄渤觉得上一趟“街里”就已经相当“洋气”;时至今日,上街里遍地都是装置艺术、市集、咖啡馆、网红店、各种各样的文创,他又带着他的黄逗菌归来找寻记忆。“里院是真正属于青岛的不可替代的建筑样貌,在这里举办一个独特的、第一次的黄逗菌艺术季再合适不过。”现场,黄渤深情地替黄逗菌和家乡“喊话”,“希望更多人关注到青岛,关注到里院,关注到黄逗菌!”

  感受青岛城 11组艺术家“解构”黄逗菌

  首届黄逗菌国际艺术季的主题“逗趣横生”,阐释了当下国际艺术的多元性、跨文化性与趣味性。“逗”是黄逗菌的名字及其倡导的“快乐”价值观;“趣”是办一场有趣好玩的展览;要“横”向连结不同的艺术家,通过Crossover(联合创作)的形式,让艺术家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洞察来解构“黄逗菌”,一起艺“述”青岛,在上街里在地而“生”。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为此,李昱昱、Cong老师、Pierre、高少康、方二、符薇淇等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11组艺术家,一同感受青岛的人间烟火、体验青岛的在地生活,并将这座城市的人文、地理与历史编织到11个“平行宇宙”之中,组成了本届黄逗菌国际艺术季。

  此前,《每当变幻时》《人人人》《举杯欢聚》《蛇舞曼波》等作品在网络上一经透露便“未展先火”,备受瞩目。当天开幕式后的沙龙访谈中,艺术家们聊起了黄逗菌艺术季创作背后的故事,展开了一场潮流艺术与在地文化的多维对话。在作品的表达中,他们始终在探讨如何用符合当下审美和情绪的潮流艺术,对城市叙事进行深度挖掘,鼓励、激发观众以崭新的视角感受青岛原有的空间与历史。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畅游艺术季 “传染”黄逗菌的快乐足矣

  在上班和上进之间,不如选择上街里!当天,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和无处不在的“黄逗菌”元素,让展览地水龙池子广场充满浪漫的童趣,打卡的人流如织。开幕式上,黄渤与黄逗菌的朋友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加入这场史无前例的快乐派对,王迅在开幕现场与嘉宾们和黄逗菌互动,作为哥哥的李耕耘、王一珩也对黄逗菌送上了美好祝福。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线下欢乐时光里,黄逗菌与艺术家们或是邀请大家举杯庆祝,感受他们在青岛所体验的热情;或是一起回忆童年,找回最本真的快乐;或是将家乡象征美好祝福的风筝带到现场;或是在与作品的互动中,思考青岛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或是跟同伴一起体验“匹克球”,沉浸在运动所带来的欢乐氛围中……观众们尽管去体验,去感受,去像黄逗菌一样“传染”快乐。

“黄逗菌”首次开启国际艺术季 青岛再添文旅“打卡地”

  玩累了,来一支香甜凉爽、造型可爱的“海鸥不在家”文创冰激凌;或是边“哈啤酒,吃蛤蜊”,边吹吹海风,好不惬意。这是青岛的浪漫与烟火气,也是潮流艺术与在地文化最自然的融合。这个秋天,去青岛上街里打卡呀,黄逗菌在国际艺术季等你。

(林杉)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贵州龙里油茶生态园迎秋收

  • 甘肃肃南牛羊异地借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锐减,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15日股价大幅下挫,跌幅超过15%。
2024-10-16 10:59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运营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一个在大爆炸后仅7亿年就形成的星系“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2024-10-16 10:36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王若琳)记者15日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其进一步拓宽了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体系,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24-10-16 10:35
智慧粮库里,更多的新科技派上用场,让储粮更加绿色安全。
2024-10-16 10:30
10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2024-10-16 05:15
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举行。
2024-10-16 05:15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4-10-15 04:50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2024-10-15 04:50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10-15 05:05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2024-10-15 05:05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满载390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4-10-15 05:05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2024-10-14 09:34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2024-10-14 04:05
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2024-10-14 04:05
近年来,昭通积极构建“政府引导+平台推动+政策赋能+管家服务”的返乡创业“昭通模式”,推出促进创业就业“二十条措施”。2023年以来,昭通回引6.59万人返乡创业,带动18.64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2024-10-14 04:5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2024-10-14 04:50
一颗来自熔融行星核心的铁陨石(左)和一颗来自原始未熔融行星的球粒陨石(右)。当人们在寻找宇宙中其他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时,了解这些挥发性物质是如何被输送到行星表面的知识将至关重要。
2024-10-12 10:01
制出清洁氢气的同时发现3D石墨烯(显微镜图)。这项研究为石墨烯的应用开辟了更多可能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用途之一是研制锂硫电池。研究团队随后意外地发现,直径仅为人头发丝千分之一的微型管阵列,在没有外加电源的情况下产生了电信号。
2024-10-12 10:00
邓秀新、刘旭、张守攻、陈温福、金宁一、张洪程、蒋剑春、包振民、张佳宝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黑土地,围绕粮食增产、黑土保护等关键领域开展调研。院士们边走边看,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通过优选品种、菌肥培土、大垄密植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2024-10-12 09:57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卫星搭载的植物及微生物育种载荷、自主可控和新技术验证试验载荷、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社会公益和文化创意载荷等回收类载荷已全部顺利回收。
2024-10-12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