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烽火弦歌 生生不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09-12 09:02

  作者:曹 劲

  日前,以华南教育抗战历史为题材的纪录电影《同学们》在北京公映,再度引发观影者共鸣。有人说,以前听闻过这段历史,但没想到如此让人震撼,令人动容。也有观众留言,自己的祖辈或父辈,正是在那一段烽火办学史中完成了学业,纪录片唤起他们心中隐藏久远的记忆。

  《同学们》海报。

  教育同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紧密相连。抗日战争时期,以西南联大为代表的高等院校西迁云南后方,弦歌不辍,为民族复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在岭南大地,本应撤离的师生们同样有一场规模庞大的烽火中的“逆行”:国立中山大学西迁云南一年之后,又因战时粤地高等教育的需要举校东返;私立岭南大学、广州大学,培正、培道中学等大、中院校播迁粤港澳,三地教育机构在民族危难中相互扶助;还有在两广间九载十迁的省立文理学院,以农、工教育支援抗战建国的职业学校……师生们的足迹穿越战火与封锁区,在靠近前线的地方停驻,在战事的瞬变中辗转,战时校园中的三尺讲台,守护着青年学子的孜孜求学,也守护着国家民族的未来。这段历史在中国教育抗战历史中是罕有的,其牵涉院校之众、地理范围之广,彰显了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书写了国家记忆中光荣的一页,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和坚守令人动容。

  粤北的韶关、清远,粤东的梅州,粤西的云浮,曾散布着众多战时校园。师生们租借村中的民居、祠堂,修建竹笪为墙、树皮作顶的校舍……简陋的校园却有着蓬勃的青春朝气。新中国20多位两院院士曾在这样的校园执教或学习,世界前沿的核物理科学,宇宙时序的天文观测,临床医学的病理研究,并不因物资的匮乏而中断。钢琴与小提琴曲的回响,话剧舞台上下的欢笑,抒情的诗歌与写生,也不因生活的艰苦而停歇。无数青年学子在这里学习知识、磨炼心性,成长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这样的历史,不应忘却。2019年,广东省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工作中,率先对华南抗战办学旧址进行了针对性、大规模调查。工作者们在故纸中挖掘,在乡野里跋涉,从乡亲的口述中追问,寻找故事发生地。对于具有重要价值的办学旧址,首先要保护下来,经过修缮利用、历史信息展示,营造纪念园地,进而通过规划设计,将众多节点串珠成链,整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资源,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如今,在广东各级政府部门、文化教育机构及专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韶关、清远、云浮和梅州四市研学基地已成规模,以此为依托开展主题展览、红色教育、研学、旅游及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同时铺展开多渠道的传播,触及更广泛的社会公众。5年来,华南研学基地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各类院校、机关团体及游客,人们在这里追缅校史与先辈学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发生地切身感受先辈精神的鼓舞。

  广东省对华南教育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始终以历史和精神文化价值的挖掘、研究为基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数年的工作中,不断从国内外各类史料保藏机构中搜集档案史料、历史照片,整理近现代文献,并推动学术论著与资料汇编的公开出版,为研学基地建设提供历史支撑。

  《资本论》全三卷中国首译者王亚南与郭大力,抗战时期均曾在粤北执教,在高校课堂宣讲马克思主义。王亚南以“野马轩”命名自己的书斋,在韶关坪石的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执教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以“坪石野马轩”落款的论文,日后汇集出版为《中国经济原论》一书,是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代表性著作。

  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这里曾是私立岭南大学校址所在地。

  工作者以一份记载了“观音堂左侧”的住址登记表为线索,实地踏查,走访村民,考证地名变化,找到了早已消失的观音堂所在地,从而确定坪石野马轩的位置。在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信息空间化表达,将王亚南的学术生涯、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中国经济学诞生的历程等内容,以户外景观墙方式呈现出来,营造可游可读的纪念园地。

  《同学们》电影海报的主体,是一棵葱郁的参天大树,在风雨和炮火洗礼中依旧根深叶茂,正如经历战火的华南文化教育,因先辈学人的守护而生生不息。树下讲课的先生与围坐的同学,已走出战火,走进和平年代,走上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各个岗位。

  这是华南教育抗战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关照历史、传承历史、回应历史,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建设,被赋予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那些曾在抗战岁月中无私哺育和支持了华南教育的乡村,因历史价值的挖掘与传播,名字变得更加响亮。它们以文旅融合的手段,为乡村全面振兴引入多渠道的社会资源和经济、文化发展机遇,继续滋养一代代青年的成长。

  粤港澳三地文化教育机构在战火中的守望相助,为我们留下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脉渊源,也为今日大湾区文化教育的繁荣守住了根本、奠定了基础。今天,三地院校的校史中仍交织着这段烽火岁月的记载,三地院校许多师生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了解他们的母校曾走过的光荣历程。他们在历史发生地加深彼此情感的亲近和认同,领悟民族血脉和家国精神的内涵。

  (作者系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亚太峰会开幕倒计时3天!

  • 第二十七届北京平谷国际桃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