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微短剧,精彩呈现大世界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微短剧,精彩呈现大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2024-08-27 07:52

  作者:刘 阳 马泽祥 李 晓

  核心阅读

  在行业主管部门的引导和市场自身调节下,网络微短剧逐步挺进精品化发展赛道,呈现崭新面貌。在题材选择上贴近生活、体现时代气息;一批传统视听内容生产方的加入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新技术的应用提升拍摄效果与效率;“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成为文旅新热点……本期“文化市场新观察”聚焦一批优质网络微短剧,观察其在题材选取、生产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尝试与突破,为微短剧提质升级提供有力借鉴。

  前不久,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主办的“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发布第三批推荐剧目。31部入选作品类型丰富、制作精美,展现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勃勃生机,彰显了网络微短剧(以下简称“微短剧”)对文旅事业的带动作用。

  立足当下观照现实

  题材突破有新意

  2022年以来,微短剧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阶段,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微短剧涌入市场。然而,内容同质化严重、制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近段时间,在主管部门的监管和引导下,一批内容新颖的优质微短剧作品崭露头角,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微短剧立足当下、观照现实,在题材上实现了创新突破,精彩呈现了生活“大世界”的纷繁复杂,开始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

  以《一梦枕星河》为例,该剧立足于江苏省苏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复刻桐叶扇和开展古城保护工作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播出效果良好。

  “我认为一部真正的好剧应该反映生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有强烈的时代感,所以我们最终选择创作一部立足苏州文化、展现苏州生活的微短剧。”该剧制片人孙欣介绍。

  业内人士表示,《一梦枕星河》的剧集内容结合苏州人的现实生活和微短剧的叙事方式,将苏州人的生活和古城保护、非遗文化等融合在一起,向观众展现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苏州。这为微短剧的题材创新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关注当下,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结合地域特色进行创作。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台长、《一梦枕星河》总策划沈玲表示,微短剧题材创新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立足于文化、取材于社会,以优质的内容来打造精品、吸引观众。她表示,未来,微短剧的创作空间将不断扩展,创作者应当尽力挖掘好话题、好故事,激发微短剧的创新活力。

  传统视听媒体加入

  打造生产新模式

  随着微短剧市场规模扩大,一些传统视听内容生产方也开始布局微短剧业务,为行业发展注入动能。微短剧《南辕北辙的我们》由抖音、西影传媒、浙江卫视联合出品,是浙江卫视进入微短剧赛道的入局之作,入选“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三批推荐剧目。

  谈及进入微短剧赛道的初衷,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视频中心主任赵天扬说,以微短剧为代表的视听产品已经成为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卫视的综艺编导、民生新闻记者长期扎根一线,很了解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赵天扬介绍,浙江卫视主要依托传统媒体人才优势,为《南辕北辙的我们》把好剧本关和剪辑关。该剧聚焦都市青年的情绪共振点,呈现他们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的人生状态。

  从传统长剧转战微短剧赛道,两者在创作上有哪些差异?赵天扬认为,最大的不同体现在创作理念上。“长剧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要求逻辑清晰、自洽,给观众娓娓道来的感觉。但微短剧的关键是通过密集的内容节奏调动观众的情绪。”为此,创作者需要不断寻找年轻人的关注点与共鸣点,从而实现与他们的情感共振。

  广电媒体加入微短剧赛道,不仅助力行业精品化发展,也丰富了主流媒体的业务形态,推动了媒体融合发展进程。近日,《南辕北辙的我们》在浙江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播出。“浙江卫视在大屏端上线精品短剧,以大小屏联动的融媒手段,丰富电视大屏内容,贴合观众收视习惯,壮大主流叙事。”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宣传管理中心副主任胡培新说。

  运用新兴视听技术

  “解锁”创作新方法

  技术变革深刻影响了微短剧生产。抖音、创壹科技联合出品的微短剧《柒两人生》,就是把新技术应用于微短剧创作的生动案例。该剧入选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24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柒两人生》将真人实拍与虚拟现实相结合,是国内首部虚拟制片微短剧。虚拟制片是以XR(扩展现实)技术为中枢,组合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高新技术,通过在拍摄现场布设LED屏组,实时呈现合乎物理规律的虚拟拍摄场景。

  “传统虚拟拍摄的技术主要集中在后期制作,现场拍摄只有绿幕,对创作者的想象力是个不小的考验。运用虚拟制片技术,主创们能获得更强的沉浸感,大大提升了拍摄的效果和效率。”《柒两人生》总制片人、长沙创壹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梁子康说。

  当前,虚拟制片技术在国内影视创作中的普及率较低,技术应用常见于时长较短的广告片,且以静态虚拟场景为主。在总时长超过90分钟的微短剧中应用虚拟制片技术,创壹科技团队用近半年时间攻克4个虚拟场景的完整数字资产创建,同时配合物理特效动态呈现。

  “尽管数字资产创建需要时间,但其在以后的项目中可以重复利用。”梁子康说,虚拟制片技术使剧组可以用7天时间完成虚拟内容拍摄,同时大幅节约拍摄资金。

  《柒两人生》的科技含量不仅体现在虚拟制片,屏幕光片、虚拟天气仿真系统、关卡快照、焦点穿透等多项技术也帮了大忙。以屏幕光片为例,剧组用相当于上千个专业级影视灯具的400平方米超大屏幕打光,相较于传统影视拍摄的布光策略,有效提高了创作效率。

  技术应用须不断迭代、持续创新。今年年初,创壹科技联合峨眉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上下游数十家头部企业,共同组建国内首个“IP+XR”产业联盟,打通虚拟制片技术难关,让新兴技术助力拉动微短剧精品化发展。

  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拓展“微短剧+”新形态

  2024年初,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旨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推动跟随微短剧前往各地“打卡”的新潮流。

  今年4月,作为首批“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推荐作品,微短剧《你的岛屿已抵达》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播出后引发关注,取景地湖南常德的桃花源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如何让微短剧更好牵手文旅?芒果TV大芒计划工作室制片人黄鑫表示,在改编过程中,创作者特别考虑到桃花源因《桃花源记》而具备的古老神秘气质,特地在剧中设置了一条奇幻的剧情线,让作品内容与风格充分契合取景地的特色。

  创作者还通过角色的设置和剧情的发展,全面展现取景地的自然景观、传统文化和人文风情。桃花源依山傍水,导演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了桃花源的山水田园之美和传统习俗。

  最后,完善作品制作,通过情感共鸣增强文旅宣传效果。《你的岛屿已抵达》通过服装、布景的变化,以及主题曲歌词中铃音,夕阳、月亮等自然意象,烘托出男女主角间的情感。

  这部剧集为“微短剧赋能文旅”吹来了一阵清风,吸引了各地的剧迷从网上到线下与“桃花源”相逢。这部剧集还让从业者看到了更多“微短剧+”的可能。有专家表示,在“微短剧+”的产业模式推动下,微短剧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燕赵”粮仓春耕正当时

  • 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隧道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从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悉,该院陈贵林教授团队发现,甲虫与蚂蚁合作,共同完成了荒漠生态系统中药用寄生植物锁阳种子的传播,从而首次揭示了锁阳种子的传播机制,为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保护和管理锁阳种群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5-03-17 02:10
当前,泰国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尽管泰国经济增长略好于预期,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于东盟邻国。面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泰国亟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身经济韧性,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025-03-17 02:10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
2025-03-14 09:46
车市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智驾战。近期上市的几款新车上搭载或升级智驾功能,包括15万元级的深蓝L07,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今年8月将智驾覆盖到10万元级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搭载了基于地平线征程6M的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系统。
2025-03-14 09:39
此项研究中,团队将金属熔化,并利用团队前期制备的高质量单层二硫化钼压砧进行挤压,实现了多种二维金属的普适制备。
2025-03-14 09:38
近日,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陈喆研究员团队,联合浙江大学化学系白宏震、汤谷平教授及海洋学院王楠副教授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2025-03-14 09:38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白洋团队13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成果,构建首个作物根际细菌基因组数据库以及作物根际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2025-03-14 04:10
我出生在安徽寿县农村,幼时目睹父老乡亲缺医少药的困境,长大后便下定决心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
2025-03-14 04:25
2025年3月13日是第20个世界肾脏日,本届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旨在呼吁全社会关注肾脏健康,提高对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认识,强调了早期发现和干预对肾脏健康的重要性。
2025-03-13 09:15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获悉,该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定量解析了童装、针织衫、工作服、T恤和作训服等棉质纺织品“从种子到成衣”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况,即碳足迹,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减碳”策略,为我国棉花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线索,也为全球棉花纺织产业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类国际期刊《资源、保护与回收》上。
2025-03-13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