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万创作者聚焦非遗中的古老乡情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十万创作者聚焦非遗中的古老乡情

来源:文汇报2024-08-27 07:58

  记者 卫中

  在短视频时代,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焕发生机。一大批热爱家乡文化的创作者们,用镜头记录下古老村落乡间文化的一个个精彩瞬间,让非遗中的独特乡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仅以抖音平台上潮汕英歌舞视频为例,据统计去年一年,近10万创作者在抖音上发布了超过18万个,累计播放量达30亿次,获赞超3000万。从潮剧名丑方展荣的深情演绎,到“乡村守护人”许潇潇的非遗绒花,再到青年陈夏贤的英歌舞传承,潮汕文化与数字媒体发生了奇妙的邂逅。

  短视频是梦想中的舞台与窗口

  在介绍汕头旅游与美食的短视频中,方展荣是最被网友喜欢的主播之一。从街头巷尾的传统小吃如鲜美的蚝烙、解暑的甜汤、爽滑的草粿,到充满童年回忆的荞麦饼、菜头丸等,他总是如数家珍。这位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剧代表人物、潮剧名丑出生于1948年,曾在舞台上为观众奉献了无数次精彩的丑角表演;到了短视频时代,他仍在用自己的方式,实践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抖音平台上,方展荣用时尚的配乐和娴熟运镜让人“眼花缭乱”,在轻松欢快中传播了潮汕文化。从令人垂涎欲滴的潮汕美食分享,到蕴含深厚底蕴的潮汕俗语解析;从悠扬动听的潮汕歌曲吟唱,到韵味十足的潮剧文化探索,展现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深厚的文化功底。

  在“老顽童”方展荣的短视频中,时常回忆起旧汕头站的点滴记忆,那份怀旧之情让人动容。种种美食,承载着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他特别详细介绍了潮汕美食的多样性,比如一只鸡和鹅能变化出多种美味做法,让人不禁对这个美食天堂心生向往。

  短视频平台是非遗传承的表演舞台,也为年轻的非遗传承者提供了探索世界的窗口。“乡村守护人”许潇潇耗时三个月用绒花做的喜庆龙头,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失败,如果在以往的年代,她这样的人或许永远默默无闻;但她抓住了短视频时代扑面而来的机遇,最终她的努力被一千多万人看到了。谈起自己的乡村自媒体创业之路,许潇潇表示并不容易,起初她顶住各方压力,辞掉“铁饭碗”,独自学习传统技艺的相关知识,自己买材料工具、学摄影剪辑,但视频一直无人问津,直到非遗绒花相关视频的发布带来转机。她希望传播潮汕传统美食,于是制作了双拼粽的短视频;值得一提的还有潮州三宝之一的老香黄,做法复杂,周期漫长。

  “做热爱的事才能抵漫长岁月,同时也希望尽绵薄之力展现中华民族瑰宝。”许潇潇说。

  “拍着拍着就爱上了”

  暴雨如注之中,24岁的青年陈夏贤正用流行的短视频形式传承和推广着潮汕这片土地上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潮汕百姓打着伞、穿着雨衣,蹚着没过脚踝的积水,在暴雨中跳着英歌舞坚持举行纪念妈祖的活动,这条短视频收获了13.7万点赞。

  陈夏贤的短视频创作始于2018年,当时他开始在抖音平台记录潮汕的大街小巷和传统民俗。如今,他的账号@陈优秀记录潮汕 已经积累了38万名粉丝。而他自己,也从一个记录者,加入到了潮州大锣鼓和英歌舞的队伍,成为一名真正的传承者。

  潮州大锣鼓“有时气势磅礴,有时又婉转动听”,因此被誉为“东方交响乐”,这是陈夏贤特别钟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最初用于庙堂祭祀,后来慢慢演变成一种民间文化活动。陈夏贤从一开始的凑热闹,到“越拍越上瘾”爱上了这种艺术,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初学者成长为能够指挥全场的司鼓;而英歌舞,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舞蹈,同样深深吸引了陈夏贤。他不仅记录了上百支英歌队的表演,更组建了自己的英歌舞队,带领着60名队员深入学习和传承这一艺术。他们融合了空翻特技等年轻人喜欢的创新动作,又坚守了取材于《水浒》的传统:“创新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精髓。”

  随着短视频的传播,英歌舞也走出国门,传播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柬埔寨等国家。陈夏贤团队的表演赢得了华人和外国友人的欢迎,将潮汕文化独特的韵味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守护者到传播人

  陈夏贤的现象并非个例。有这样一群热爱家乡文化、充满创作热情的潮汕民俗记录者,他们用镜头记录下非遗的精彩瞬间,并通过短视频平台与世界分享。近两年,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如英歌舞、龙舟赛等,在数字媒体的推动下,实现了破圈传播,被更多人所知晓和喜爱。

  这些创作者们,他们身份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潮汕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佰易,一名汕头潮阳的抖音创作者,自称为潮汕英歌舞和传统龙舟的骨灰级重度爱好者。他的生活几乎被拍摄塞满,每天早出晚归,只为捕捉一个个具有意义的镜头。例如为了拍华美女子英歌队,他骑着摩托车连续半年每天往返50公里,没有一天落下。“每天在抖音后台都有很多粉丝私信我催着开播,想偷懒也没法偷懒。”他的坚持与粉丝们的支持实现了双向奔赴,让他成为一名潮汕文化的传播者。

  少锋,一个机械配件工作者,业余时间则化身为生活记录者。在他的镜头下,从新龙船下水仪式,到少年英歌队的路训等场景,潮汕文化的展现更为生动活泼。“为了拍到好的角度有时候会很狼狈,但能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文化氛围,我们的努力就是有成果的。”少锋的短视频在抖音上收获的点赞超百万,播放量超过1.1亿,有网友评论说:“什么是传承?这就是传承。”

  在这些创作者的努力下,散落在祖国大地上的古老非遗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知晓和接受。观众的反馈是最直接的证明,例如少锋在自己作品的评论区里问了一句:“这个视频传到哪儿了?”“哈尔滨”“西安”“洛杉矶”……热情的回复来自天南地北、大洋东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泰国总理佩通坦

  • 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