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刘晓邑以“新·国风”重构“东方神话宇宙”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刘晓邑以“新·国风”重构“东方神话宇宙”

来源:北京日报2024-08-06 08:17

  记者 王润

  从《悟空》到《南唐后主》再到《杨戬》,被称为“宝藏戏剧人”的刘晓邑导演携手剧伙音乐公司,近年来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颇受好评的“新·国风”音乐剧,挖掘传统文化和古代神话中的经典人物,为其赋予当代审美与思考角度,重构属于中国当代的“东方神话宇宙”。近日,“新·国风”音乐剧《杨戬》来京上演,无论是主人公在“人性”与“神性”中的挣扎,还是“为爱成神,因爱成人”的故事,都让人耳目一新。

  挖掘“劈山救母”内在力量

  在很多人印象中,杨戬是一个不近人情、阻止外甥沉香救母的卫道士形象,但在刘晓邑心目中,“杨戬小时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小男孩,他缺爱,没有安全感,想努力改变命运,比起神性,他更充满复杂的人性。”而且在神话传说中,杨戬也有过劈开桃山救母的行为,他和外甥沉香命运的重复性,成为一个值得玩味和解构的戏剧元素。

  音乐剧《杨戬》将《西游记》《封神演义》《宝莲灯》等神话中的二郎神劈山救母、三圣母与刘彦昌、沉香救母、天狗食月等人们熟知的故事重新整合,以宏阔的视角、创新的叙事,赋予人物更多元的性格色彩,探寻远古神话与当代人之间的心灵对话。随着剧情展开,观众一路跟随杨戬成长于山海旷野,劈山救母,斩妖除魔。每一次,杨戬在剧中克服彷徨疑虑、天生缺陷、往昔罪孽,以及对未来的恐惧,观众都能从中感受到英雄强有力的价值信念与理想精神。

  “劈山救母在我的理解中,是一种继承自远古的强大信念,它是‘人定胜天’的决心,是对生命绵延、生生不息的传承。”刘晓邑表示,杨戬对天道的困惑、对命运的追问、对亲情的执着,相互纠葛形成巨大的悲剧力量,激发了观众的敬仰和同情。

  “半人半神”构成戏剧冲突

  杨戬“半人半神”的身份带来的矛盾二元性是最吸引刘晓邑之处。因此他为杨戬内心复杂的“阴阳两极”设计了在脆弱和力量之间来回转换的肢体动作,并用群舞歌队放大了二元对立的内心挣扎,武打的行云流水,舞蹈的灵动轻盈,呈现出写意美感。

  “人神两面的复杂矛盾点,也是杨戬的悲剧性。”刘晓邑对这个人物充满了同情,彩排时甚至为其泪流满面,“杨戬有牺牲,也有担当;有过错,也有无奈;有自卑,也有自负,他承载的太多了。”

  “跳开杨戬那些执着之处,会发现他是需要被原谅和理解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被原谅的机会,都需要有被理解的瞬间。”刘晓邑曾在深夜给剧组演员们发过这样一段话:“在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自己和解,都可以原谅别人、帮助别人。所以我们在这部戏中,制造的是梦,是超出生活、带有理想的。”

  “新·国风”追寻东方文化内核

  “新·国风”之“新”,是以中华文化为内核的全新审美表达,既要有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具有当代视角的哲学思辨。刘晓邑将早年在英国学习的孵化机制应用在创作上,跨越不同艺术领域,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在舞蹈和歌曲上也做了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并且着重渲染写意氛围。红绸、飘雪等意象的大量运用,成为其独特的文化标识,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深刻印象,更在情感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刘晓邑认为,写意表达正是中华文化独有的美学魅力,“这样的写意太美了,只有我们的文化里可以实现。”

  音乐剧《杨戬》通过呈现一个与传统形象迥异的杨戬,赋予角色更丰富的情感层次,让观众在思考和批判中与作品建立起对话。这样的创作手法,正是以前更注重个性表达的刘晓邑如今对于剧场艺术的理解——不再是创作者对观众的单向灌输,而是与观众共同参与的创作过程。即使是在故事性偏强的音乐剧中,刘晓邑也为人物留白,让观众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龙山:强降雨后恢复生产生活

  • 走进南博会旅居云南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