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死侍与金刚狼》:一场事先张扬的银幕脱口秀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死侍与金刚狼》:一场事先张扬的银幕脱口秀

来源:文汇报2024-08-02 07:53

  记者 柳青

  《死侍与金刚狼》上映一周,中国市场票房2.5亿元,这个数字不足与沈腾主演的《抓娃娃》相提并论。但影片的全球票房在短时间里突破了5亿美元,在北美,它的首周末票房数据排名影史第六和2024年度最佳。并且,影片在欧美定级为R级,它刷新了R级片首周末和首周票房纪录。

  死侍,一个在超级英雄漫画里属于边缘角色的“碎嘴子”男人,搭档另一个在超级英雄系列电影里被安排“亡故”的过气英雄金刚狼,两个老白男相爱相杀,百无禁忌、口无遮拦地吐槽超级英雄主题的漫画和电影。这样一部被全世界观众调侃“又黄又暴”的搞笑爆米花,不仅冲破了R级片的票房瓶颈,也摧枯拉朽地捣毁了叙事电影、商业电影和超级英雄类型片的游戏规则。

  《死侍与金刚狼》正在定义一种全新的“超级英雄电影”——有“超级英雄”,但未必有电影。观众在电影院里度过的126分钟,近似于看大银幕播放视频网站的“X战警和漫威电影吐槽合集”,又或者是观赏瑞安·雷诺兹和休·杰克曼这对主演在“漫威和X战警”主题乐园里表演脱口秀。几乎可以这样设想:五十年后的电影研究者们面对这部成功的商业电影案例,对它的“深度分析”是为它写几十页的“台词批注”。

  向着影史回溯,“《死侍与金刚狼》不是一部正经/正常的电影”,这是一句中性的叙述,确切地描述,它是一部网罗了娱乐大片断代史各种段子的“语言类节目”,是长达2小时的“小品集”。向未来展望,它确实在拯救走向衰亡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重建娱乐电影的信心。电影里的死侍总是把“我是漫威宇宙的救世主”这句台词挂在嘴边,这只是一个“乐子主角”的插科打诨吗?不,这是一句正在被验证的大实话。讽刺的是,“漫威宇宙”这块电影品牌在接连数年里承受了《永恒族》《尚气与十环传奇》《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的失败之后,靠着死侍一张贱嘴“死去活来”,但这个救世主不是让漫威电影卷土重来,而是昭告着“复仇者联盟”被彻底翻篇,一本正经的“美国队长”过时了,粉丝狂欢的“雷神”和“奇异博士”恐怕也落伍了。与“超级英雄”有关的电影将存活下去,但这种类型电影从形式到内容都被解构、被重塑。

  从电影的第一个画面,《死侍与金刚狼》默认观众了解片名里的两个主角,这两个角色都是“完成式”的,更进一步,影片默认观众接受并熟知漫威漫画里繁复交错的时间线和多重宇宙,于是,死侍和金刚狼穿梭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救人或自救,这条故事线并非充当戏剧和人物发展的容器,它只是一条串联台词和奇观动作戏的晾衣绳。整部电影类似于卡巴莱的舞台,目的是为了让死侍尽兴地满嘴跑火车——调侃漫威,调侃收购了漫威的迪士尼,调侃因为漫威当年出卖版权而“流落在外”的X战警系列,调侃X战警系列电影的老东家20世纪福克斯公司,调侃诸如《神奇四侠》等等往日声名不够隆重以至于近乎被遗忘的漫威改编作品,还撩拨了漫威漫画死对头DC漫画的顶梁柱角色。事实上,影片在中国上映的当天,社交网络上就出现了一篇《教你看懂〈死侍与金刚狼〉的50个彩蛋》科普帖。与其说《死侍与金刚狼》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本身就是一只声势浩大的彩蛋,它用台词缝合拼贴了一段21世纪最初20年的娱乐电影史和娱乐电影产业史。

  《死侍与金刚狼》真正开启了“漫威宇宙”的新时空,或者说,它让漫画改编的超级英雄电影转向一种全新的业态。休·杰克曼在24年前第一次出演“金刚狼”这个角色时,“超英电影”仍遵循着古典主义的“人物列传”,后续的《钢铁侠》和《美国队长》都是规规矩矩地讲述“一个英雄的诞生”。死侍一度纠结闹唤着“我为什么要躺在雷神怀里”,“雷神”的出现不是随机的,他和奇异博士、银河护卫队的出现,定义着漫威电影从英雄人物志转向粉丝电影,段子取代叙事,人物和人物关系的大量留白交给观众脑补,电影成为一场和粉丝观众共谋的狂欢。到如今,看着死侍再三对金刚狼说着:“20世纪福克斯让你死翘翘然后退休,现在迪士尼买了你,让你健康工作到90岁!”这台词一语三关,是死侍对金刚狼的话,也是演员瑞安·雷诺兹和休·杰克曼之间的同行玩笑,更重要的,这是死侍/雷诺兹乱拳打破电影院里的“第四堵墙”,跟观众逗乐子。

  《死侍与金刚狼》不是部正经电影,可谁知道这事先张扬的大银幕脱口秀,是不是造就了表演者和观众共享的一种“新现场”呢?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