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时隔4年重返北京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时隔4年重返北京

来源:北京日报2024-06-17 13:02

  记者高倩

  《坚不可摧的传奇》《神圣的战争》《货郎》《红莓花儿开》《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些经典歌曲见证着时代的回忆,也深深影响了几代国人。6月12日至16日,时隔4年,耳熟能详的旋律被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原汁原味地带回了北京舞台,6场“神圣与荣耀”音乐会连续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上演,场场反响热烈。

  舞蹈节目《哥萨克骑兵》热烈活泼,敏捷高超的舞步急速变换。牛小北摄

  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成立于1928年,由苏联国歌的曲作者、指挥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创立,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最负盛名的军队歌舞艺术团体,音乐会选择的许多作品都与歌舞团渊源深厚,比如《神圣的战争》由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创作,二战期间曾传唱在战斗前线和大街小巷,被称作“苏联卫国战争的音乐纪念碑”。时光荏苒,曾经的铁血豪情代代传承,力量不减,在团长兼艺术总监肯纳基·萨切纽克上校的带领下,合唱团与军乐团的诠释悲壮雄浑,博得了全场喝彩。

  多位俄罗斯著名艺术家登台献艺,大显身手。曾多次随团访华的歌舞团首席男高音、俄罗斯“人民艺术家”阿纳涅夫·瓦基姆又被称作“卡林卡先生”,几十年来,他演绎的《卡林卡》风靡全球,在北京舞台上,阿纳涅夫·瓦基姆又一次带来了这首代表作,温暖澄净的歌喉、自如转换的美妙长音令人叫绝。另一位俄罗斯“人民艺术家”瓦列里·伽瓦同样功底深厚,他与合唱团配合默契,把民歌《沿着彼得大街》表现得明亮轻快,感染力十足。此外,民间舞蹈节目《哥萨克骑兵》《45年的春天》《水兵》《俄罗斯舞》热烈活泼,敏捷高超的舞步急速变换,有时竟像杂技一般惊险过瘾,鲜艳的民族服饰如同盛放的花朵翻飞旋转,数度将气氛推向高潮。为了表达对中国观众的感谢,歌舞团还用中文演唱了《我是一个兵》《游击队之歌》等中国作品,歌声中的诚意被观众热情回应。

  音乐会尾声,当《国际歌》《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作为曲目名出现在字幕机上时,观众席中传来一阵惊呼,掌声随即汇成节拍,贯穿旋律始终。台上台下的合唱虽然语言不同,但对曲调同样熟稔,可以脱口而出,那是只有两国人民才能读懂的深情。

  90多年来,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的生命力顽强得如同传奇——2016年12月,一场空难使歌舞团68名演员及工作人员不幸丧生;2017年4月,距离空难发生不足半年,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重组和训练的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便再次站上了莫斯科的舞台;2018年1月,他们应邀来到国家大剧院,以5场“铁血再燃”音乐会宣告歌舞团的涅槃重生;2019年12月,他们再次回到北京,登台人民大会堂。自1952年首次访华以来,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已数度亮相中国多个城市,未来,艺术的桥梁将继续连接两国的交往与友谊。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