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综艺看点 > 正文

《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来源:光明网2024-05-28 13:30

  花卉在中国有着丰厚的文化属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戏曲推出全媒体创意微短剧《四时花开》多维度展现中华优秀传统花卉文化。该剧以我国各大城市的代表花卉为依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围绕一座城市,一种花卉,一位花神,一段故事,一个剧种,一场演绎,将文物、诗词、汉服、歌舞、戏曲等多种艺术之美巧妙融合,通过AI、CG等视觉增强手段,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如花画卷。当青春对话传统,观众在欣赏极致美感画面的同时,领略融媒体时代,“戏曲+”国潮场景的传播新风尚。

《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国色遇见国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四时花开》系列微短剧的第一支《洛阳牡丹》惊艳绽放。

  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付佳带着如何更好演绎角色的疑惑探寻艺术真谛。跟随梦境指引,她来到河南省洛阳市牡丹博物馆,在参观中邂逅了文物幻化而成的“牡丹花神”。牡丹花神带着付佳畅游,感受洛阳牡丹文化。盛放的牡丹花让她感受到灵感的召唤,转瞬间仿佛登上华丽盛大的舞台,在与牡丹花神共舞中感悟梅派经典《贵妃醉酒》,更领悟到传承戏曲如同牡丹花一样:深耕寂寞,才能迎来盛放。

《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一曲终了,如梦初醒。在这场亦真亦假的幻境里,国粹京剧与国花牡丹完成了一场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文物诠释文化

  《四时花开》首支视频在围绕“牡丹”进行专业化探究的同时,尽可能多地融入不同领域的传统文化元素,兼顾深度与广度。

  短片的创作者们选择了文物“金代三彩牡丹纹大盘”作为切入点构建短片的故事。一方面以拟人的方式赋予文物鲜活的生命,让文物在镜头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牡丹暮春开放,不与百花争艳,一旦绽放美丽无比的特性,也是对“千锤百炼才能诞生戏曲之美”这一主题的解读。

《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短片中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牡丹花神的造型参考了洛阳市博物馆中关于唐代女性服饰的展品和资料,力求还原唐代女性的绰约风姿。

《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牡丹花向来深受文人的喜爱,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短片中用京剧念白展示了唐代诗人徐凝的《牡丹》诗:“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戏曲念白的形式之美与古典文学的内容之美在片中相得益彰。

《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科技赋能创作

  《四时花开》系列短片致力于戏曲的时尚化、青春化表达,尤其运用了AI、CG等视觉增强手段,实现斗转星移的时空转换、转瞬花开的视觉奇观以及从现代到戏曲妆造的一眼惊艳。

  除了炫目的视觉效果,该剧的创新还体现在对戏曲与歌舞融合的表演形式的探索。舞蹈演员黄路霏扮演的牡丹花神柔美灵动;京剧演员付佳以传统京剧《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扮相出现,雍容华贵。两人共舞于牡丹盛放的舞台上,背景音乐以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为基础进行创作,恢宏大气。古典舞和京剧两种艺术形式各有千秋又相互呼应,联袂呈现出瑰丽多姿的大唐气象。

《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四时花开》,当戏曲邂逅盛世繁花

  总台推出的《四时花开》系列短片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将戏曲与城市特色、花卉文化深度融合,实现形式与内容并重,“一事一生一相遇,一花一梦一倾城”,引领融媒体时代“国潮”传播新风尚。

(张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年全国室内锦标赛落幕

  • 青海西宁民众参与千人锅庄舞比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路,本是一桩简单的小事,但对瘫痪病人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加福民团队采取微创手术,将2个直径约1毫米的电极芯片植入到运动脑区,脑部、脊髓的手术可在4小时左右一次完成。
2025-03-10 09:10
近年来,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以创新为引擎,其智能工厂代表了当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领先水平。
2025-03-10 09:09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伊彤代表观察到,人工智能技术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发展的同时,引发的技术风险也日益凸显。
2025-03-10 09:09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3-10 05:05
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上最少被探索的极端环境。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马里亚纳海沟环境与生态研究计划,依托“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及深海生命研究领域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体系,阐述了深渊生命独特的生存策略,并揭示了深渊生命成为人类资源宝库的无限可能。日前,相关科研成果以封面专辑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2025-03-10 05:20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2025-03-10 05:05
202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刚刚拉开不久,不少“两会热词”已新鲜出炉,“人工智能”当属其中之一。不信,请听——
2025-03-07 04:5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2025-03-07 04:50
6日从中国海油获悉,位于我国北部湾海域的涠洲10-5油气田获得高产油气流,标志着北部湾盆地古生界潜山油气勘探获重大突破,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07 04:50
很多研究认为,活性氧超氧阴离子不利于人体健康。
2025-03-07 04:50
去旅游,找AI做个攻略;要开会,让AI写好PPT;田间地头,智慧农业精准控制着土地的湿度和养分;崇山峻岭,无人机在人迹罕至处巡视高压电线……
2025-03-07 04:50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这部新修订的科普法有哪些重要变化?未来,助力科普事业大发展,又该如何充分发挥法制保障作用?
2025-03-07 04:50
不仅手机直连卫星技术,5G、工业互联网、算力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正稳稳托举数字中国大厦立地擎天。
2025-03-06 09:10
在寂寥山河间书写着西部能源“奔涌”的答卷。位于贵州安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的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一隅。
2025-03-06 09:06
DeepSeek等科技新锐的出现,彰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上的潜力,也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2025-03-06 09:0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2025-03-06 06: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当前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还存在转化‘鸿沟’,尤其是全链条体系尚未完全贯通。”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委员直言不讳地指出科技创新的“痛点”。
2025-03-06 06:00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
2025-03-06 06:00
专家提示,科学预防带状疱疹,要及时接种带状疱疹疫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
2025-03-05 09:00
在“春晚机器人”的“原产地”浙江,早在去年9月就印发了《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动全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2025-03-05 09: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