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浪漫舞步演绎林徽因传奇人生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浪漫舞步演绎林徽因传奇人生

来源:北京日报2024-04-26 10:43

  记者 韩轩

  热辣飒爽的国标舞经常出现在竞技场,极少以舞剧的形式出现在剧场讲述完整的故事。4月21、22日,北京舞蹈学院推出的原创国标舞剧《人间四月天》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上演,少见地运用摩登舞、拉丁舞等国标舞语汇,将才女林徽因一生的传奇故事呈现在舞台上。

  摩登舞更能表达林徽因气质

  《人间四月天》由北京舞蹈学院艺术实践中心监制、外国舞党总支国际标准舞系创演。舞剧开篇就是16岁的林徽因前往欧洲留学,舞者们身穿笔挺的西装、靓丽的礼裙,跳着时尚的舞步,把观众带到林徽因的世界。

  该剧故事贯穿林徽因的一生,既有她与徐志摩、梁思成的爱情佳话,也有她为保护中国古建作出的贡献,还有她怀揣信仰参与国徽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经历。国标舞分为拉丁舞和摩登舞两大种类多个舞种,该剧总导演之一、著名编导梁群在选择饰演林徽因的演员时,选择了摩登舞方向的学生。“拉丁舞的气质更西方,也更性感,而林徽因的气质是江南女子,外表秀气内心奔放,整体形象应该由摩登舞来表达。”梁群说道。

  剧中,国标舞的浪漫优雅被发挥到极致。“康河柔波”里,林徽因与徐志摩舞出绵绵情意,也跳出有缘无分的遗憾;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礼”,是全剧中最为浪漫的一幕,穿着白色婚纱的林徽因与身穿燕尾服的梁思成款款起舞,跟着音乐摇摆、倾斜,让人沉醉;而在展现林徽因交友生活的章节中,穿着旗袍、西装、格子衫的摩登青年在略带爵士感的音乐中互动,跳出全剧中最令人愉悦的群舞。

  舞姿意象化诠释榫卯结构

  之所以选择林徽因的题材做国标舞剧,是因为梁群在这位难得一见的才女身上,看到了兼具东西方的独特气质。

  “我看到林徽因与梁思成在渥太华的婚纱照,他们一个穿着婚纱,一个穿燕尾服,这不就是国标舞的样子吗?”梁群说,和林徽因同时期的年轻人,很多有留洋的经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会说英文、法文,穿的是西装,“林徽因又在研究古代建筑,身上有非常东方的哲学,而我出身中国舞,也做过国标舞的作品,我觉得可以胜任这个题材。”

  表现林徽因与梁思成夫妇保护、研究古建筑的情节时,梁群运用意象化的舞段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榫卯结构,不同结构之间相互吻合,这正好是拉丁舞男女舞伴的关系。”梁群用一个个舞蹈动作模仿榫卯结构,融入中国舞中太极的气韵,构建出拉丁舞的舞姿,再通过队列和队形的变化,中西结合地创造出一场“营造学社·榫卯”的舞段。

  此外,梁群还为国标舞配上古琴配乐。表现榫卯结构的舞蹈,就是踏着古琴的旋律起跳,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当林徽因在抗战期间,躲避在四川李庄的农舍里创作《中国建筑史》时,当她指导常沙娜等同学设计国礼“景泰蓝和平鸽大盘”时,叮咚的古琴时时响起,让《人间四月天》多了不少中国韵味。

  国标舞者因剧转行当演员

  在剧中亮相的演员,都是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系2021和2022级的学生,他们中不少人在中国体育舞蹈领域拿过大奖,但国标舞的舞者几乎只参加竞技比赛,极少参与剧目演出,跳舞也是与固定的舞伴常年搭档,没有“进入角色”和“演对手戏”的概念,这也成为剧目创排的一大难点。

  演出前的剧场后台,林徽因的饰演者、北京舞蹈学院2021级学生杨心怡把林徽因不同年代的照片和画像挂在化妆镜前,杨心怡在心里把林徽因的一生过了一遍。“一开始确实很难进入演绎人物的状态,比如林徽因去欧洲留学,那个舞段我们跳得非常熟练,但我要学着把自己想象成她,表现出很新奇、很兴奋的样子。”她回忆说,在排练早期,梁群就带着她看歌剧、舞剧,甚至还看杂技剧,花了一年的时间,让她从内心认可自己不再是赛场上的选手,也不是谁的舞伴,而是剧中人林徽因。

  《人间四月天》演出后,梁群看着舞台上的杨心怡,觉得她终于“开窍”了。“国标舞竞技比赛必须场场一样,不能变化,但舞台演出不一样,见了观众,演员的状态一定会大不一样。”梁群很欣慰,“她现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从一个竞技的摩登舞选手走入了演员的序列。”说到这次《人间四月天》的校内演出,梁群给自己打了80分,“从观众的反应来看,大家对国标舞剧创作的尝试还能接受,中西融合的探索没有让他们感到违和。”

  该剧将于5月9日至11日在天桥艺术中心正式上演。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主席在阿斯塔纳的精彩瞬间

  • 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并作主旨发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6月16日,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细胞》发表论文,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丁果说:“这为稳定的生殖分工奠定了基础,促成了蚂蚁从独居物种演化成社会性群体物种。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