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群星闪耀时》:微光照亮信仰
首页> 文娱频道> 光明V影评 > 正文

《群星闪耀时》:微光照亮信仰

来源:光明网2024-04-22 15:45

  作者:吕帆

  讲述青年成长与信仰抉择的历史题材剧集,是正剧赛道的重要类型之一,但限于多种原因,“厚重”与“鲜活”“时代”与“个体”“历史”与“故事”往往厚此薄彼,难得两全。

《群星闪耀时》:微光照亮信仰

  近期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热播的《群星闪耀时》采用“群像演绎+青春叙事”的方式,为该类型剧集再添青春气、创新性、时代感带来了新的可能。剧集一上线,CSM全国网收视率便达到了0.78,份额3.92%,排名稳居省级卫视第1名,并引发网友热议。

  单从剧情来看,《群星闪耀时》并不算复杂,主要故事围绕立志成为海军的华桢(李现饰)受往日恩师嘱托,送《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去往上海,却在阴差阳错中改名向远生,成为了一间破落派出所的底层警员。但在与共产党员陈浩(周游饰)和骆珉敏(任敏饰)的相处中,他寻得了真正的信仰和人生方向,从一名“官二代”贵公子蜕变为我党隐蔽战线的优秀战士。

  由“事”见“人”,群像叙事彰显青年担当

  情节虽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实则是主创在“事”和“人”间做出了选择:它将尔虞我诈、纷繁复杂的烧脑剧情置于背景,而让聚光照亮前景的“人”,这也成为了《群星闪耀时》同类题材剧集最大的不同。

  首先,剧集将“群星”的广度从个体星光拓展至群体星海。一方面,《群星闪耀时》以四所小队为依托,展现了一群个性迥异的平凡个体,他们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共同构成了民国时期的一幅青年奋进图景,而更广阔的社会图景也得以在“生活流”与“戏剧性”的交替激荡中徐徐展开。

  剧集真实地深入历史肌理,并不凸显某个人在革命进程中无以替代的作用,而是以群像为笔,描绘时代。每个人物都在背负使命、寻找真我、维护信仰,他们带着各自的疑惑与坚定,在纷杂世界中碰撞、交融,剧集也因此摆脱了同类题材惯于凸显孤单英雄的桎梏,将“众生”二字贯穿于戏剧之中。虽然从可看性的角度,这份尝试必然会削弱主人公带来的“爽感”,需要观众具有更强的宏观俯瞰视角与细节品鉴能力,也对剧作的戏剧结构和情节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由“人”见“心”,信仰主题诠释青年精神

  其次,剧集将“群星”的亮度定位于人物的“抉择”和“信仰”,它在展现群像的同时,也致敬个体的力量,而这份力量不只来自于人物在事件考验中的智慧和能力,更源于他内心真正相信什么、抗拒什么,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由此,《群星闪耀时》人物弧光便具有了更丰富、更令人信服的光谱。

  如第一集开篇,主人公华桢便与兄长讨论起“抗日不应是政治”的辩题,坚定中虽有一丝稚嫩,展现出的却是有志青年在人生道路的启程之初,问时、问世、问己、问魂的大格局;凭借这份觉悟和信仰,华桢救下孟多慈、骆珉敏与孟多慈携手探寻真相等延续展开的重要情节,其推动力便完全源于主角团各人的初心。

《群星闪耀时》:微光照亮信仰

  不同于同题材剧集不断让主人公深陷挑战从而考验人物如何应对,《群星闪耀时》更关注人物应对挑战背后的推动力,因此,这部剧集“人”的色彩远超于“事”,透过一桩桩复杂的案件、难解的谜题,主角团的成长洋溢着寸心不昧、见心见性的深长意味。

  由“时代”见“精神”,时代议题激荡青年共鸣

  最后,“群星”的闪耀需要夜空作为背景。正如《群星闪耀时》海报上的鲜明标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光闪耀”,个体的沉浮离不开大时代的故事,而剧集在“人”“事”“心”的基础上,还力图在主题上更进一步,讲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群星闪耀”。

  如华桢在火车里翻开《人类群星闪耀时》时,扉页上“青春年少时,得显己志,乃人生之大幸”的题字醒目惊心,这何尝不是他的恩师邓铭远等前辈对一个时代的呐喊与呼吁;而当华桢说出这个时代是“梦想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一色”,观众便不难理解“向远生”三字中暗涌的力量与信念。

  正如有评论已指出的:“不同于传统剧作的单一主线,《群星闪耀时》犹如一面多棱镜,折射出社会万象与人性百态”。剧中人物的选择、救赎、迷惘、探寻,不是个体经历的无奈沉浮,更映射出时代的悲凉与希望、人性的复杂与光亮。这份蕴含在假定情景之中的真切深意,会让细心观众在欣赏跌宕剧情的同时,反思当下、审视内心,在过往一代青年的艰难抉择中,思考当下我们应如何做出选择、回应时代。

  如果说《群星闪耀时》以悬疑迭生的剧情桥段为外衣,它的内核则更需要观众沉下心来返归时代,切肤去感受华桢、骆珉敏、陈浩、石珺昱等不同身份背景青年的不甘与奋争,凝望他们抉择背后的信仰,理解他们平凡塑就的伟大。因为苟利家国死生以之的精神内核,与在时代洪流中无愧青春、以身报国的“群星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过时、不会过时。

  群星的闪耀虽然只有“一时”,但穿越历史的光亮若能照见当下、引发共鸣、重塑信仰,这微光便有力量。

  (作者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