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老派“港风”表演与时代议题的相遇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老派“港风”表演与时代议题的相遇

来源:文汇报2024-04-19 11:10

  ■记者 柳青

  今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颁奖夜,媒体和评论圈两次哗然:先是姜大卫获最佳男配角奖,接着梁朝伟六封最佳男主角。关于前者,资深的电影记者和影评人给出微妙的点评:“姜大卫竟然是第一次获得金像奖,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在他活跃的时候,金像奖还没诞生呢。”至于梁朝伟获奖,口无遮拦的王晶导演做了许多人的“嘴替”:“《金手指》绝不是梁朝伟最佳演出,有点过火,比《2046》的内敛相差很远。如果我是他,会效法当年谭咏麟、张国荣,宣布不再领奖,把机会留给年轻一代。”

  新人导演的《白日之下》本身是不成熟的作品,恰恰给了一群成熟的演员发挥的余地,为这个显得单薄的剧本扩充了世俗的厚度。图为《白日之下》剧照。制图:冯晓瑜

  旧与新的相遇

  梁朝伟以不是最佳状态的《金手指》得最佳男主角,实则他也是被选择的。《金手指》回望香港旧时光,梁朝伟的表演则是以不变应万变,旧时人物老派风流,从演员到电影都成了上一个世代的结晶琥珀,行业内把选票投向往日荣光。

  对比之下,尽管高龄的姜大卫再上银幕,难免流露“廉颇老矣”的苦涩,但他的得奖被视为众望所归。甚至,与他演对手戏的、《白日之下》男主角林保怡被认为是金像奖评选多年来罕见的遗珠之憾。姜大卫和林保怡也是香港影视工业里的“老人”,他们各自的表演也不同程度带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痕迹,同是“老派”,梁朝伟备受争议,姜大卫和林保怡则被盛赞“人保戏”,这其中的差别宁说是针对电影,而非演员本人。新人导演的《白日之下》本身是不成熟的作品,但它给踟蹰中的香港电影工业创造了特殊的价值,即,从前的世代如何进入当下的现实,老派的“港风”表演何以对接时代议题,“旧”怎样与“新”相遇。

  表演扩充了剧作的厚度

  《白日之下》的叙事主线围绕一桩香港本地的调查报道,一个胆大心细的女记者卧底揭开一家福利院虐待残疾病人的真相。其实这个题材分量并不在于呈现“铁肩担道义”的媒体故事,它存在着一个极为冷硬的内核:在单一的福利院虐待案例的背后,存在着泛商业/唯商业的环境对人以及社会结构的异化,本该为公共利益发声的媒体因为盈利压力而濒临消失,本该作为公共服务的救助系统成为逐利的买卖,不受商业伦理约束的“生意”蚕食了正常的情理、道义和善意。影片在剧作层面没有足够深入地拆析这个故事内在的结构性悲剧,对于一部新人作品而言,这样的缺憾是可以接受的,事实上,姜大卫在多次采访中不避谈“剧本和拍摄阶段很多时候表现得不成熟”。

  恰恰是这个不够成熟、有待完善的剧作,给了一群成熟的演员发挥的余地,作为主演的林保怡,以及戏份不多却屡屡制造亮点的姜大卫、胡枫和鲍起静,这些演员以各自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生命阅历,为这个显得单薄的剧本扩充了世俗的厚度。

  以个体生存隐喻香港平民生态

  姜大卫接到导演的邀约时,对“通伯”这个角色作出了至关重要的修改建议,他把原本的苦情孤老改成“装疯卖傻”的人设,人物的“疯”和“傻”在似与不似之间,周围的人也不能完全清楚这老头是真疯还是装傻。自带表演型人格的通伯不仅给影片增添诙谐的变奏,同时在这个人物身上,姜大卫把“类型化”和“无痕迹”两种表演风格辩证且自洽地融合了。每一次,通伯用力过度地“表演”傻子时,往往是在户外的、远离福利院的、光鲜的环境里,他最夸张的“表演”是在看得到落日和航船的港口,而在充满不堪秘密的福利院里,在人群中的通伯,姜大卫的表演是低姿态的、无痕迹的,仿佛来自生活的阅历平等地照拂了戏剧内外。在通伯身上,姜大卫以有着对照意味的两种表演,释放了香港不同的城市空间里所具有的生存意味。

  以个体生存状况隐喻香港的平民生态,在通伯和姜大卫这里,是明与暗的对照。到了林保怡所扮演的福利院长,就是深入了层层叠叠的灰的重影。林保怡在《白日之下》中不仅给出他从业多年来堪称最佳的演出,并且,他的表演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这个剧作的况味。换作浮皮潦草的表演,影片里的福利院长很可能是个标签化的恶徒,一篇深度报道引发的司法诉讼难免滑向惩恶扬善的类型叙事。曾以“冷面小生”著称的林保怡,原本就擅长以“反类型”的方式、用将心比心的低微姿态演出香港小人物的充实内在。在《白日之下》里,他进一步地滤去TVB电视剧表演中可能有的任何表面化的痕迹,以“小于生活”的微表情和微动作去表演一个卑微的恶人——那是一个作恶的人,也是一个卑微的人,他在社会救助系统和商人的“生意”里都是被伤害、被背弃的,这个苟活的幸存者试图在暗处建造给自己和同类的“乐园”,而他终于成了这个暗处乐园里的“暴君”。林保怡的诠释,抽丝剥茧地具象化了一种卑微者的生存逻辑,他凸显了角色内涵复杂的“悲哀的恶”,也从中道尽一个高度繁华之地“暗处有什么”。

  某种程度而言,《白日之下》是当下的香港电影创作的一种缩影,年轻创作者的能力并不足以正面强攻时代议题,他们固然有锋芒和勇气,而推着他们走得更远的,仍是影视工业里的“老人”们。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春天里的“三省赶一集”

  • 河北唐山港:科技赋能智慧港口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3月17日16时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遥一号55-6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中科卫星06星、07星。
2025-03-18 01:55
“昼夜温差真的能催芽,看!这些小瓜苗又长高了1公分!”在松荫轩智慧农场暖棚,六顶“小黄帽”在苗床间晃动,园艺社的孩子们一边用尺子测量一边记录数据,几双小手轻轻拨开土壤,细致地为新一批种子“安家落户”。
2025-03-18 01:55
在最近的科技新闻中,人工智能依然备受关注:能看会写的AI医生、灵活拧螺丝的机器人、会自己“脑补”物理规律的视频生成模型……
2025-03-17 08:5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驱动未来发展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引发广泛关注。
2025-03-17 02:10
番茄像葡萄一样成串生长,可以揪着吃。走进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北京京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智慧温室产业示范园,无土栽培串收番茄,经过一系列改良升级,正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2025-03-17 02:10
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有3个“80%”令人瞩目: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民营及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民营及中小企业。
2025-03-17 02: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