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银河写手》:理想主义“砍刀”修出荆棘路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影动态 > 正文

《银河写手》:理想主义“砍刀”修出荆棘路

来源:北京日报2024-04-09 10:05

  华明玥

  电影《银河写手》构筑的世界,似乎是一个介于现实与荒诞梦想之间的戏台。

  故事的结构很简单,初出茅庐的编剧张了一(宋木子饰)和孙谈(合文俊饰)写出了一个剧本《七秒人》。两人与朋友聚会时,不小心把这个惊世骇俗的故事说了出来,在朋友的疯狂肯定下,他俩开始畅想名利与掌声,甚至为要请姜文还是别人来当导演,争得面红耳赤。

  然而,如今,电影创作是体量庞大、结构复杂的资本运作,无名编剧去和资本代言人磨合,哪有这么简单。在数轮剧本会上,两位编剧争执、隐忍、爆发、妥协,付出劳动越多,在剧本上的署名却神奇地越来越靠后。接触大厂制片团队时,两位底层编剧也被教训得体无完肤,张了一坚持要呈现情节的偶然性,制片们则认为,主要情节应该合乎大众的预判逻辑,不能天马行空原地起飞,否则一旦投资失利,这巨大的窟窿将由谁来填?

  甲乙双方的较量,感性与理性的对垒,编剧内心深处“跟从才华还是跟从资本”的极限拉扯,构成了这个故事充满张力的喜剧荒诞内核。观影时,坐在笔者左前方的观众在议论:“电影当然好笑,但不知为啥,好多地方就像看到我自己的背影一样,想哭。”

  经历了轮番折腾后,项目胎死腹中。在兜头的打击面前,孙谈更快地认清了现实,他拉着张了一写网剧、写短视频,接受各种枪手工作,但张了一受不了这种仅仅是为稻粱谋的消耗,与那些一腔孤愤的失意者一样,在朋友郑飞毫无征兆地自杀后,他选择回老家。然而,就在他与好搭档告别时,孙谈讲了一个新故事——两个人去边疆寻找一块可能含有鸡血石的大石头。这个故事又点燃了张了一的心火,他自信满满地表示,要把这个名叫“打鸡血”的剧本写出来。于是,人物的成长线,又奇妙地回到影片的开头——一个初出茅庐的闯荡者,凭着胸口那一团野火,来到北京。

  影片将乙方对甲方的怨怼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张了一在离开北京前,把他的新剧本埋在了北京某一棵树的底下。这种“藏宝情节”似乎暗示着男主无处安放的自信,让影片与“编剧多如牛毛,被看见不足百分之一”的现实达成奇妙的呼应,共同描摹了当下电影行业的荒诞气氛。

  对编剧这个行业一无所知的人,能不能去看这部《银河写手》?肯定能,因为整个片子虽然表达还比较稚嫩,但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出编导的野心:在一个狭窄垂直的行业领域内,找到一个不枯燥的、让所有人都能津津有味看下去的讲述方式。

  为让观众细致了解编剧这个行当的套路与苦衷,两位导演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解构专业内容。比如其中一段,就是男主解释什么叫做“救猫咪情节”。“救猫咪”是被甲方反复提及的编剧术语,这个词语讲的是“编剧带节奏”的套路,也是好莱坞商业电影屡试不爽的创作技巧——在经典编剧书《救猫咪》中,商业片的剧情都可被拆分成15个剧情节拍表,随着节拍表的起起落落,故事就既引人入胜又逻辑合理。在解释的过程中,男主不仅把编剧公式摆在观众眼前,还用“小美小帅”式的浓缩版电影解说,以及“打破第四堵墙”的镜头设计来形象化地呈现,不仅让观众了解到何为“节拍器”,看电影如何拆分其结构,降低理解的台阶,也是对“短视频三分钟提纯长电影”之套路的极致调侃,是的,在这个母鸡不如鸡精的观影时代,编剧竞争惨烈,已成为必然。

  总的来说,《银河写手》并不是一鸣惊人的天才首作,但正如剧中台词所说:“得先让别人看到我,才有资格谈接下来我要做什么。”整个电影呈现出松弛玩票一般的荒诞感。有两个荒诞式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就是张了一疯狂码字,去想象那些拒绝过他们的人,纷纷来讨好相求的桥段。通过一场颅内高潮,张了一成功地缓解了事业和爱情双重失意带来的煎熬。看到这里,回想影片前半程的诸多笑点,更品出了一丝糖衣药片噎在喉管里的、隐隐的苦滋味。另一个荒诞情节,是在结尾,众人拿着探测器去找张了一埋葬的剧本。影片在讽刺行业病态的同时,并没有居高临下地开药方,而是将镜头聚焦于小人物的梦想。不管是屡败屡试的编剧们,还是期待被大导演选中的狼人杀演员害虫(李飞饰),抑或是在为项目奔波应酬的青年制片人(宋晓亮饰),他们都曾试图放弃,却又一次次选择奔赴原路,试图用理想主义的砍刀,修出一条荆棘路来。

  作为一部双男主喜剧电影,女性角色塑造上的单薄,是其瑕疵。但张了一的前女友可可(李文茹饰)依旧有其不可或缺的鲜活特质。可可凭借其吃苦耐劳,以及把面子“哐啷一声”放下的干脆,只用一年时间,就从一个做会议记录的小文案,成长为一名跟组编剧。她是这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里走得最快的,也是最不彷徨的,但她依旧在片中,成为衬托张了一理想主义的一面单薄镜子。女主的这种功能化,正映射了电影界乃至整个职场中女性的处境。就这一点而言,电影的使命尚未完成。

  电影终场时,当“人物没有成长”六个顶着气的大字出现在画面中,电影的“叛逆感”得到了空前强调。对初心的坚守,对资本话语权的不妥协,这点青春叛逆是稚嫩的,也是无畏的,而这,才是压抑感情节中的一道曙光。(作者为散文作家,媒体人)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英国首相斯塔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北京时间11月15日23时13分,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九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自中国空间站建造以来,空间应用系统已在轨开展了百余项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持续产出。
2024-11-18 10:27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群研究员课题组、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旭院士课题组和北京师范大学吴倩教授课题组合作,深入解析了人类背根神经节(DRG)发育过程中调控多种感觉神经元分化的多层级信号通路,并成功构建了人类DRG类器官(hDRGOs)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和小鼠的感觉神经元发育,研究人员发现两者在发育进程、基因表达谱和细胞亚型上存在差异。
2024-11-18 10:24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民航高校应发挥特色优势,形成“航空+”的多元化低空经济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低空经济科技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2024-11-18 10:21
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正在围绕近期发射任务进行产品研发。日前,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中北大学极端环境特种传感与测试创新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2024-11-18 10:1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已于11月17日21时25分受控再入大气层。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装载了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
2024-11-18 10:14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