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巩汉林:好的喜剧要有独创性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巩汉林:好的喜剧要有独创性

来源:北京日报2024-02-01 10:16

  《我家娶了花木兰》中,巩汉林用贴近生活、清新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个非典型的求职故事。

  喜剧演员巩汉林自编自导自演的都市励志喜剧《我家娶了花木兰》,正在乐视热播。该剧以贴近生活、清新幽默的轻喜剧风格,凝结了巩汉林近几年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他希望通过这部剧打开自己不断尝试新事物的可能,他的下一部作品或许是电影。

  没有停止对喜剧艺术的探索

  巩汉林曾连续三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在谈及创作初衷时,巩汉林透露,创意缘起于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听到了女性委员关于职场上性别歧视的发言。这种“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社会不公现象令他担忧,他希望借助该剧的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女性求职者发声。

  《我家娶了花木兰》讲述了一个非典型的求职故事,女主角金英杰(奚望饰)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种种挫折,原因仅仅因为她是女性。面对部分公司“只招男生,不招女生”的性别歧视,她不向命运低头,女扮男装入职郝心(巩天阔饰)的好运服饰公司担任“男秘书”,上演了一段打工版“花木兰”的错位故事。

  这种关注现实、折射和反映现实的创作思路,始终贯穿于巩汉林的喜剧作品中。当年他和赵丽蓉、金珠等合作的《如此包装》《打工奇遇记》《老将出马》等经典春晚小品,以强烈的喜剧效果和讽刺意味深受观众喜爱,巩汉林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巩汉林已经很久没有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但他并没有停止对喜剧艺术的探索。

  “我始终记得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从事表演行当这么多年,我对自己立下了一些小目标,尽量不要被时代淘汰,要抓住时代的脚步,跟着时代走,跟着时代跑。”拍影视剧就是完成了他的一个小目标,尽管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巩汉林称最终能够成功播出,就已达成了自己的阶段性预期,而下一部作品会是电影,也筹备了很多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和观众见面。

  邀请众多传统喜剧演员参演

  离开春晚舞台多年,巩汉林并没有停止喜剧创作,这也不是他第一次从演员转身幕后创作。早在2008年,他就导演了舞台喜剧《戏里戏外戏中戏》,舞台效果与观众反响都很不错。

  这次拍摄《我家娶了花木兰》,巩汉林延续了舞台剧的经验,演出阵容中大量使用传统喜剧演员。据不完全统计,新剧中巩汉林邀请了21位相声演员和多位喜剧演员主演和参演。主演包括了巩汉林夫妇和相声演员尤宪超,而客串和参演的喜剧演员有方清平、李伟健、白凯南、苗阜、潘长江、李菁、毛威、何云伟、陈印泉等观众喜爱的熟脸,还有大量年轻喜剧人在剧中担任或大或小的角色。

  在巩汉林看来,影视剧的创作逻辑和小品截然不同,它不是依靠两三个人的台词和对手戏,而是需要一个完整的剧集结构,结构中具体的人物又都需要鲜活的人设支撑。对于新剧的喜剧风格,他表示自己追求的不是爆笑,而是“生活常态的轻喜剧”,“我们是把一个大的结构限定在喜剧框架之内,然后就是想让喜剧演员去呈现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而演员们都很让我惊喜,他们完成的角色都很好,很符合我编剧过程中设定的那些人设,有些演员还给人物增添了很大的光彩。”

  留恋但不贪恋春晚的舞台

  多年不上春晚舞台,而目前龙年春晚临近,每年都有观众呼吁春晚的“老人儿”回归。对此巩汉林表示,喜剧人要宁缺毋滥,上春晚就得有拿得出手的作品,而不应该贪恋观众的喜欢。

  “观众确实希望看到我们,但是在春晚这个节点上,观众一定不是只期待这张脸,观众还是希望看到我们拿出像样的作品。”对巩汉林来说,这点很重要。“出于对观众的爱护和对喜剧这门艺术的尊重,我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该舍得的一定要舍得。”

  他真诚地表示,自己也非常留恋春晚的舞台,但是“绝不能贪恋”。“一个贪字就把自己毁了,把观众伤了,这样的事不能干。我心里边那杆秤恒定了春晚的标准,不管是小品还是其他的艺术作品,达不到标准,就不能碰、不能演,这是一个原则。”巩汉林说。

  这些年来,不少网络热词和热梗会成为春晚喜剧作品的创意来源,对于今年爆红的“科目三”舞蹈会不会出现在春晚上,巩汉林的看法则引用了他最好的合作伙伴赵丽蓉的一句话,“要讲究,不将就”。“从大众娱乐的角度,网络热词和现象都是无伤大雅的,但是搬到春晚的舞台上,能否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经得起考验,是另外一回事。”

  面对喜剧创作,巩汉林坚持认为好的作品一定要有独创性,“我时常会研究为什么当年赵丽蓉老师的作品能够跨越时间流传下来,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作品的独创性和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他透露,艺术界目前普遍在学习“两创”精神,“就是要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果只是‘融梗’,那艺术作品也就很难像常青树一样了。”(记者李夏至)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冰雪运动成就新疆文旅新名片

  • 舞剧《朱鹮》走进日本新潟获观众点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国家数据局2日在京举行“数据价值化 我们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2025-04-03 02:25
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CDK2抑制剂使患病小鼠的脑部炎症消退,社交和记忆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025-04-03 02:25
2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暨国家卓越工程师专场宣讲报告会走进燕山石化,国家卓越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作宣讲报告,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深度对话。
2025-04-03 02:25
近期,多地智慧农业建设传来佳绩,草莓巡检机器人、长臂喷雾机等打破了大众对农业的传统印象,数据要素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帮助农民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产品;利用数据分析市场需求,打造电商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2025-04-02 10:07
2月19日,凌晨3时的机房,敲完最后一行代码,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深海深层地震数据成像处理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刘金朋如释重负。物探船作业时,利用拖缆产生地震波,对海底地层进行“CT扫描”,并实时完成震源和检波点数据采集。
2025-04-02 10:06
引力波被形象地比喻为“时空的涟漪”。为了更精准地认证透镜引力波,胡彬团队与宁波大学蔡荣根院士将目光瞄准宇宙中更为微小的尺度——星系中的致密天体。
2025-04-02 10:05
冰凌花能够早早绽放,成为东北“报春第一花”,是因为其特殊的生长节律和物候机制  草长莺飞,全国多地春意正浓。冰凌花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为昆虫提供早春时节稀缺的花蜜和花粉,成为传粉昆虫不可或缺的食物来源。
2025-04-02 10:01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作为尖端科技的代表,芯片是我国受外部冲击较大的领域之一。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前瞻规划、协同发力、接续攻坚,中国创新将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中破浪前行。
2025-04-02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