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昆剧《汉宫秋》:以当代诗意重构历史悲歌
首页> 文娱频道> 演出 > 正文

昆剧《汉宫秋》:以当代诗意重构历史悲歌

来源:北京日报2024-01-15 11:06

  王润

  一轮皎洁冷月,漫天斑驳金叶,大面积留白的诗意舞台上,流动的光影细腻呈现出汉元帝面对昭君出塞时复杂的心灵悸动……1月10日、11日,北方昆曲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昆剧《汉宫秋》在天桥剧场首演,用六百年的昆曲重新演绎七百年的汉宫故事,既将昆曲艺术的雅致之美彰显到极致,又为古典名篇赋予当代解读。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百年来,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文人墨客笔下流传。“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将这段故事进一步演绎,创作成酣畅淋漓、悱恻动人的元杂剧《汉宫秋》,成为中国古典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北方昆曲剧院集结了编剧王馗、导演徐春兰、艺术指导计镇华、唱腔设计孙建安、作曲配器王啸冰、舞美设计刘杏林等一线艺术家组成主创团队,在根植传统的基础上,秉承尊重史实的创作理念,对思想主题进行了重新确立,不再局限于帝妃之恋,而是聚焦汉匈对峙的百年战争结束后的悲壮故事,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汉宫秋》之“秋”是汉元帝悲凉无奈心境的写照。以马致远原著为基础的剧本凝练集中,不再铺张同类题材常见的表面情节和人物关系,而是侧重在极为有限的时空规定中抒发人物情绪,含有深刻的精神寄寓和浓郁诗意。

  题有“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八个大字的舞台边框,既有古韵,又有新意,突破了传统戏曲描绘性布景手法,凭借空间结构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将“离合”与“远行”体现得更具心理层次感。

  无论是“高殿秋砧响夜阑”,还是“汉宫冷月照塞北幽人”;无论是以划痕般笔触在无缝画布上镂空出古道夕阳、西风衰草,还是天际一抹残红,或地面上徘徊移动的几道宫阑,舞台视觉都伴随着主演袁国良精湛的表演,体现出剧中人物的内心痛楚,同时又与飘忽不定的朝廷更迭、分合无常的疆土变化和繁华凋落交织的历史沧桑关联。

  尤其是“饯行”一场,王昭君与大队人马走向舞台深处离去后,原本浓烈、饱满的框中画面一下变成深不可测的空黑,与前区白色形成强烈对比,对应着唱词中的“迥野苍凉”,更加凸显出人物内心的孤独。

  百年征战,都付孤雁悲情;江山万古,留驻一缕秋声。在《汉宫秋》中,国家一级演员袁国良饰演的汉元帝不仅仅是一个帝王,更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他与饰演王昭君的张媛媛通过细腻精湛的表演,赋予剧作更为深沉和雅致的内涵,不仅展现出了一个帝王失去爱人的悲痛,更让人看到了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缩影。“昭君在处,即是乡土”“君王臣子,俱归尘土”的悲情与壮怀,也传达出更具现代意识的广阔胸怀和平等观念。

  总的来说,北方昆曲剧院此次守正创新创作《汉宫秋》,既保留了传统经典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感。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将吸引更多观众。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 坐着高铁吃烤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