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什么样的剧集 不迎合焦虑只为治愈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什么样的剧集 不迎合焦虑只为治愈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3-12-05 14:24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加,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的剧集越来越承担起舒缓压力、抚慰情绪的作用。然而,一些以“疗愈”为主打的剧集充满轻松的正能量,却难见爆款;而另一些剧集产品迎合“焦虑”,以放大社会矛盾来打“解气”牌,争议重重却能够获得高流量,吸引投资客。近日,随着微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被网络平台下架,“剧集如何疗愈当代人焦虑”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鸡汤”剧集 先去“毒”才能败火

  “毒鸡汤”作为网络用语,一般用来描述那些表面看上去像是心灵鸡汤文,其实暗藏着营销和诈骗信息的文字内容。在近期下架的不少“复仇风”短剧中,毒鸡汤剧本的危害尽显。

  11月21日,微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破坏平台良好生态而全网下架。《黑莲花上位手册》等剧集的下架无疑让今年处于“风口”的微短剧领域成为了“显眼包”,让更多的人对其进行审视,而“欲爽先祛毒”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毒鸡汤”为什么这么火?

  资深影视编剧南雷雷在采访中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微短剧这个所谓的今年最大的“风口”,学名叫小程序剧。很多微短剧每集都可获得十万以上的点赞,甚至可达到百万。简单来说,有些人钻监管的空子,粗制滥造一批有原始、密集爽点的短剧,然后批量投流,哪些效果好、赚到钱,就继续跟进。“这些小程序剧节奏快,反转多,投放甚至精准到分男频和女频,面对基数广大的下沉市场,在成本极低的前提下,确实容易获得收益。”

  资深影评人、剧评人小飞认为,“毒鸡汤”也容易让人失去自我认知及自我判断,“‘毒鸡汤’使人幻想,同时还会让人将自己的失败怪罪于其他事物身上,比如许多‘毒鸡汤’会以原生家庭、身材容貌、天赋等作为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将生活的不顺都归结于原生家庭等无法改变的因素。”

  “毒鸡汤”的危害不仅针对普通观众,编剧南雷雷说,自下半年以来,跟风制作短剧的团队有很多。“大家开始了疯狂互相复制和内卷,不断刷新底限,所以难免走向不当价值和擦边。”

  知名心理讲师、心理培训师荀炎表示,这类短剧带来的影响性冲击的能量是进入大脑底层潜意识的,一旦养成思维习惯后将很难通过言语改变。而某些具有投机想法的微短剧创作者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属性,没有意识到或者故意忽视了“毒鸡汤”对于观众心理的危害。“很多人看短剧的心态是,明明知道不合理,但还是长期沉浸在里面,这其实是一种个体文明退化,理性认知的大脑不仅没起作用,还得到了摧残,这对人对己都不是一件好事。”

  “毒鸡汤”容易让人失去自我

  荀炎分析称,“毒鸡汤”微短剧利用了人类心理的动物本能原始驱动,“它们使用的是情绪化的歇斯底里,给观众心中塑造了一个无限强大的自我,在短期内迅速膨胀。但这不是我们谋求的真正的自信,‘毒鸡汤’传递了一个虚幻不成立的情绪价值,长期脱离现实对自己是一种伤害。”他表示,短剧从一开始就该受到一定的约束,不仅是观众自己要学会自我选择,也需要有一个外力来提醒观众和创作者。

  实际上,现在对于小程序剧的审核和治理已经开始了,管理空白的时代已经结束,一大批内容不良的小程序剧被下架。对此,编剧南雷雷说,“但这并不代表小程序剧会消亡,只要有市场就会有供给。尽管其核心理念和目标人群不会变,但很快我们必然将看到,小程序剧会走向它自己的进化。”

  短剧的观众包含了年轻学生、上班族及中老年人等各个圈层。在北京一家上市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于告诉记者,自己和身边的同事并不排斥短剧这种传播形式,“但是我们对于题材有自己的选择,并不是给看什么就看什么。”

  荀炎也认为,人们需要看一些正能量的短剧来抒发、放松自己的情绪。“联合国卫生组织说,感动的泪水是最有治愈性的。现在的人们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渴望温情,我们其实提倡大家去看一些剧本合理、展现人类温情的短剧,能使你感动地哭泣而不是委屈地哭,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绪释放。”

  “治愈剧”满足观众需求改“配方”

  多元发展,品类精耕细分,是近年国剧市场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以生活流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以普通日常引发广泛共情,整体格调轻松温暖的治愈剧渐渐流行起来。

  “治愈系”流行 市场要的到底是什么

  “治愈系”的流行,可以说是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双向奔赴。从出品方角度,最初动机是一种追求差异化的理性行为,是积极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情绪和对社会议题的思考中诞生的选题。而对于喜欢它的观众来说,在高压的现实之中,寻求一种简单陪伴、情绪同频、同理心慰藉等等,都是一部剧集可以提供的有效情绪价值。

  故乡,是个人情感与价值认知的原点,任素汐在《故乡,别来无恙》中饰演在职场游刃有余的30+姐姐张沛,从事保险工作,从熟悉的北京回到陌生的故乡成都“开疆拓土”,要学会重新融入故乡和原生家庭。在《故乡,别来无恙》中,李雪琴无论口音还是人设,都与她现实中幽默豁达、有脑子又拧巴的“本色”不谋而合……

  有相似“疗效”的还有《去有风的地方》。虽然启用了非常耀眼的演员阵容,但整个剧集没有强情节、强反转,评论说它有一种“市场要什么就偏不给什么的离经叛道”。这个剧的基底和情绪抓手是反内卷,灵魂也和表达形式非常统一。它采用沉浸式的影像风格,仿佛是一部纪录片,静静地记录着许红豆在云南小住期间所发生的日常生活,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整体感受是没有大的事件线推动,但剧中人物生活温情、感动、安详,令人羡慕,就是这么一部“四不像”作品,能充盈观众的内心,治愈心灵伤痛,生活中那些挥之不去的“糟心事”,仿佛换个角度看,也就不是事了。

  白敬亭、田曦薇主演的《卿卿日常》则是一部地道的古装治愈剧,因此也被不少观众说成是古装版《向往的生活》。

  创作观超前,客观起到疗愈作用

  还有一些作品,在正常的情感剧创作中更扎实了一点,创作观念稍微超前了一点,即便不是主动做一部治愈剧,客观上起到了疗愈作用,也被观众开心地收入私家“治愈剧”榜单。

  比如《以家人之名》,它演的是质朴、温馨的家庭成员关系,被评论为“光是看这家人一起热气腾腾地吃一顿饭就很满足”。吴磊、周雨彤主演的《爱情而已》触碰的是敏感的姐弟恋,可就是这个“而已”的豁达态度,表达了“最美好的爱情从来不被定义”的感情观,难怪很多女性观众看完表示很解压,“学到了”。

  治愈的“配方”已经被主流作品学到

  治愈剧的流行,也是在提醒剧集创作者、播出平台,要真正理解、尊重观众的需求。不得不承认,做治愈剧更难,因为需要强大细节的支持,剧本、表演等全方位的要求更高,容不得半点悬浮;也必须得承认,做治愈剧虽容易拿高口碑,却缺少所谓“爆点”,“出圈”基本靠口口相传。慢热、市场数据表现难以超越《狂飙》《人世间》《三十而已》等强情节的类型剧、话题剧、主流大剧,这也是治愈剧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在人均渴求制造下一部《狂飙》的市场情绪下,治愈剧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品。

  但是,疗愈作为当下观众对剧集最强烈的需求之一也是不争事实,其实很多主流作品已经将“疗愈”配方悄悄用在了创作中——像热依扎的《无所畏惧》,张小斐的《好事成双》等,都是最近市场大热、收视霸屏的都市剧,他们共同的“配方”其实是在开局用强情节和高对抗的人物关系快速抓住观众眼球,但在后面的剧情中则着重表达和解、放下、自我疗愈并最终达到自洽的人生观,只不过有的剧前面下了“猛药”,猛到“吓”退不少正常观众,导致既没有“疗”效,还惹来一堆争议。

  一言以蔽之,解压和放松从来都是剧集的核心属性之一。无论带观众回归现实还是暂时抽离现实,“度”的把握是创作者们始终不能自我解压和放松的生命线。

  本组文/记者 杨文杰 实习生 王佳懿

  统筹/满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救援队伍完成缅甸地震救援任务启程回国

  • 三峡水库实施保春灌补水调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伴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更加旺盛:算法架构师、硬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岗位细分,体现着行业对人才的多元期待。对用人企业来说,把竞得人才作为起点,将人才与研发生产流程精准匹配,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发展方能更上台阶。
2025-04-07 09:49
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从科研产出看,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前沿领域,近年来,我国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持续涌现。我国科技期刊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建立期刊影响力和信誉,形成成熟的运行管理、传播的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
2025-04-07 09:46
武汉兰丁智能医学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运用AI工作站和机器人工作站进行宫颈癌样本扫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伟男看来,AI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结合主要面临三重挑战。
2025-04-07 09:40
尽管AI能一键生成完整的运动方案,涵盖从热身到放松的全部阶段,但在细化到每个动作时,使用者很难完全按照标准执行。
2025-04-03 02:35
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职业教育正通过数字技术革新突破传统边界。
2025-04-03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