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非凡医者》:走出“像不像”陷阱,寻回医疗剧深度温度浓度
首页> 文娱频道> 影视电视资讯 > 正文

《非凡医者》:走出“像不像”陷阱,寻回医疗剧深度温度浓度

来源:文汇报2023-11-27 13:07

  “舅舅”王耀庆又出圈了,但这一回,他演绎的父亲承包了观众最大泪点。

《非凡医者》:走出“像不像”陷阱,寻回医疗剧深度温度浓度

  他的最新角色名叫罗海涛,在故事的开始就遭遇了父亲的两难。一边是离婚以来前妻始终阻挠不让见的大儿子,如今因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只有靠他捐肝移植才能活命;另一边是现任妻子刚刚诞下女儿,妻女正是如今最需要丈夫、需要父亲的时候。加之捐肝需要冒手术风险,于供体和受体都非万全。多重因素错综交织,罗海涛该何去何从?

  11月17日上线湖南卫视、芒果TV的剧集《非凡医者》就为观众展示了这样的情感困境。罗海涛最初下意识抗拒,但面对儿子的病情加剧恶化,在新生女儿额头落下重重一吻后,他转身走向手术室,选择了作为父亲的本能,给予儿子第二次新生。罗海涛从犹豫到决绝的过程,剧情通过层层揭秘,走进人物真实处境的同时,也撬开人心的真相。最终,一封遗书落下句点,成功塑造了一个立体、完整的父亲和丈夫形象。

《非凡医者》:走出“像不像”陷阱,寻回医疗剧深度温度浓度

  如此人物塑造的能力,让许多观众对这部医疗剧有了突破性的期待——这些年来,关于职业剧专业性的探讨,常常围绕着“像不像”,似乎成了业内纠结的、一个判断制作水平的准则。但在业界看来,随着近年影视行业制作能力、工业化水平提升,大部分剧集其实早已达到让观众觉得“像”、不出戏的程度,反而是叙事上的同质化和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过去几年中,几乎所有医疗剧都秉承着类似的叙事套路,即更突出病例的话题性、敏感性,试图得到观众的共鸣和共情。但作为剧集,长视频内容的吸引力,最终要落在故事的沉浸感和魅力人物的塑造,这也应该是医疗剧留住观众的原因。

《非凡医者》:走出“像不像”陷阱,寻回医疗剧深度温度浓度

  《非凡医者》在这方面就很值得肯定。该剧以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陈辉成为医生的极致叙事,打开了医疗剧内容价值、情绪价值的新阀门,寻回了医疗剧的深度、温度和情感浓度。

  从深度来说,这首先从叙事主题上,超出了国产医疗剧既有的叙事范畴,甚至设定在大众认知上是超验的。

  一位甚至不能和病人顺理沟通病情、也很难和同事沟通的医术天才,能够成长为一位好医生吗?完全打破常规的叙事下,激活了从医生到病人的群像,以他们在和这位“非凡医者”的交集,形成反常规的故事脉络,并以具有悲剧底色的主人公,透视关于医疗行业更多现实问题的深层原因。

  内容创新,首在创“心”。叙事深度的基础,正是该剧在人物和情感关系塑造上的成功。陈辉这个角色是反套路的,也是超预期的,作为一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他有着悲惨的过往,更谈不上个人生活;而作为一位医生,在目前的剧情里,他给医院同事们带来的麻烦还要大于帮助,精准的判断也很难获得信服。但无论是强大的知识储备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是在面试时念诵医学誓言的坚定,都表现出极强的人物魅力和金子般的仁心。

《非凡医者》:走出“像不像”陷阱,寻回医疗剧深度温度浓度

  如此人物塑造和关系中,无论陈辉还是其他人物,他们正视自我、认同正向价值的过程,都会给观众带来某种治愈。他们都是会做“错事”的普通人,医生王凯为了保住老友刘振巍揭发了贺同,但他的立场观众也能共情;包括罗海涛,面对突如其来的捐肝需求也难免犹豫;普通人总会有世俗与本心之间的摇摆,也因此陈辉的出现,才得以激活整个故事。

  而这种人物关系所蕴含的情感,也让《非凡医者》获得了突出的内容温度。

  在医院悲欢离合的社会场景中,陈辉的存在如一针催化剂,揭开表面之下的情感生态。当透过陈辉的“麻烦”,看到他天才的能力和医者仁心,无论病人还是医生群体,都会在世俗意义的“正确”与出自本心的认同之间,寻回一种自我审视的视角。认同陈辉会成为“好医生”的罗海涛,看陈辉挨打还是会感到“莫名的舒畅”;贺同和袁野会被陈辉气个半死,但还是会满大街找他,并给被刺激的他一个紧紧的拥抱。

《非凡医者》:走出“像不像”陷阱,寻回医疗剧深度温度浓度

  而人物塑造与情感带来的温度,在《非凡医者》的处理中进一步获得提纯,实现了极高的情感浓度。

  比如在剧集严肃的内核之上,该剧也加入了很多喜剧色彩,这些桥段试图纾解整体的沉重感,也丰富了观看体验,比如王凯这个角色,就是整个普外科室的搞笑担当,杨皓宇的表演也会放大了一些角色的喜剧感。在具体情节上,讨论刘振巍前女友病情的名场面、陈辉的拆台等,让刘振巍“后院起火”。而这实则让第五集前半段罗海涛遗书的巨大泪点得到舒压,带来更丰富的观看回味与离场情绪。

  总体而言,《非凡医者》是有其实验性的。但作为一个故事,它又是极其踏实的,把人物做扎实、把情感做充足,在讲好故事的基础上,寻回医疗剧的深度、温度与情感浓度。无论对于医疗剧还是今年的剧集市场,这都算得上是一部惊喜。

文:王彦

图:剧方提供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拜登

  • 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声战机轰鸣划破长空,一柄银色利剑直冲天际。此次歼-35A敢于摘掉面纱公之于众,不是因为它不再神秘,而是因为它拥有基于实力、能力、国力上的强军自信与大国自信。
2024-11-15 09:20
我国科学家目前已完成八条全球主要海沟深渊的载人深潜科考,创造多项世界载人深潜作业和科考新纪录,在深渊深海地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发现和科考成果。
2024-11-15 09:16
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权。
2024-11-15 09:12
该项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莞磁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
2024-11-15 09:12
120公斤推力级涡喷发动机KP12可配装多用途无人机开展灾情监测、空中消防、物资投送、通讯中继等。
2024-11-15 09:11
可满足海洋、减灾、气象等多个行业的业务需求。
2024-11-15 03:20
日前,《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严建兵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玉米籽粒脱水的分子机制,为快脱水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培育奠定重要基础,我国宜机收玉米品种培育有望进一步“提速”。
2024-11-15 03:20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张军院士团队首创片上光谱复用感知架构,自主研制了国际首款百通道百万像素高光谱实时成像器件,其光能利用率创造了世界纪录。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期刊发表。
2024-11-14 04:55
中国石化在天津南港正式投用国内首座冷热能互换站,年处理能力超260万吨。
2024-11-14 05:05
13日,全球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首批光伏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成为全球率先成功并网的最大海上光伏项目。
2024-11-14 05:05
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扎实,农业现代化正向纵深迈进,更需要铆足干劲、再接再厉,大力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024-11-14 04:45
北京大学郭雪峰教授、山东大学李延伟教授和北京大学莫凡洋教授等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在芯片上对开环易位聚合反应的在线调控,实现了单个聚合物的精准合成,有望为聚合物材料精准制造与有机合成领域带来革命性进展。
2024-11-14 04:55
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工程师认证制度,应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一个由政府人才综合管理部门主导,由产业部门、企业、院校、工程界和专业社会组织紧密合作、合理分工的治理体系。
2024-11-14 04:55
近日,由中国企业承建的南非最大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2024-11-14 06:10
世界气象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发布报告说,2024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24-11-13 09:47
在刘汉龙指导下,肖杨凭借在微生物加固土体力学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24-11-13 09:46
到点自动发车、区间自动运行、到站自动对标停车、车门站台屏蔽门联动开启……京张高铁在全球第一次实现了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有人值守自动驾驶。
2024-11-13 09:40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2024年海洋遥感高级培训班日前在海南三亚开班。在11日上午举办的开幕式上,近30位国内外遥感领域知名专家和近60位来自海洋遥感领域优势科研院所与高校的青年科研人员共同参加活动。
2024-11-13 09:39
近年来,北京涌现出一批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等领域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技术和品牌优势。
2024-11-13 09:40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12日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航天局“中国军工”“中国航天”展台亮相。
2024-11-13 09:39
加载更多